初探普通高中历史弱势生的转化

时间:2022-09-16 12:57:31

初探普通高中历史弱势生的转化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高中历史弱势生的表现、成因、对策及成效。

关键词: 弱势生 转化 高中历史教学

目前,新课改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新课改也要求:关注个体差异,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然而,在普通高中,往往存在一些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并对历史学习热情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他们大都存在厌学情绪,为了取得高分,教师、家长不断地向学生施压,结果适得其反,毫无趣味的机械训练,漫无边际的题海只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一旦学习内容发生改变,他们就难以适应,甚至丧失信心。因此,改善弱势生的状况不仅是顺应课程改革,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顺应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力的要求。

另外,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三星级学校,由于受环境、基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历史学困生特别多,严重地影响了历史学科的整体发展,因此高中历史学困生的成功转化是大面积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困生成绩?怎样使学困生树立信心,学有所成呢?围绕这一新的课题,我对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次转化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表现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方法,我了解到弱势生有以下特点。

(一)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

(二)不预习,不看书,不复习。

(三)上课不发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听讲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下。

(四)记忆力弱,学习方法多是死记硬背。

由此可见,“为他人而学,而不是我要学”是弱势生的明显特征。

二、历史学习困难的成因

(一)主观原因。

1.学习方法不正确。

高中功课门类多,作业量大,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用脑成为学生会学并取得好成绩的前提,但是弱势生在这方面却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体表现在:学习无计划、课前不预习、上课分不清老师讲课的重点,这严重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成绩。

2.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完善及基础差。

当一些学生把前面的知识忘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学懂,就会在新课的学习中对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产生困难,如果不及时弥补,就会给学习带来障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最终形成严重的厌学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成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小学时期形成的学习坏习惯。

大部分弱势生从小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校习惯,在上课时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把上历史课当听故事,不做笔记,书上没有重要的标注。由于历史这门功课对记忆的特殊要求,弱势生在回家复习时不知道复习的重难点,更不知道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此所谓的复习也就是走马观花过过场而已,这样的学习习惯怎能使他们在历史这门功课上取得好成绩呢?

4.意志力薄弱。

弱势生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一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上课、做作业都难以专心,因而成绩上不去。

(二)客观原因。

1.智力存在缺陷。

这类学生往往不能正确把握解决问题技巧的知识,即使读书比较认真,也很难取得好成绩。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利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性格和态度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有些离异家庭对自己孩子的学业漠不关心,家长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更不重视自己的学习。长此以往,学困生就会养成“不是我要学”的坏习惯。

3.教师因素。

有些教师施教求同,大纲相同、教材相同,因此弱势生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学习成绩自然也上不去。同时,有些教师对弱势生少有耐心,加剧了两极分化现象。另外,还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弱势生训斥责骂,不顾及学生的面子,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学校因素。

目前,有些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和本科上线率,而弱势生大都很难考上大学,因此这些学校忽视了对弱势生的转化工作。

三、历史弱势生转化的对策

历史学习弱势生的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师生和谐是转化弱势生的大前提。

1.师生无距离。

大多数弱势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我针对弱势生的特点,和他们讲题和谈话时,经常保持微笑,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另外,积极主动地和弱势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能消除他们心中的障碍,使他们愿意和老师交流。

2.笔谈汇心渠。

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途径。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倔强,直接谈话不容易接受,作业就成为一个良好的载体。批语时,我会写上:“这次作业你有很大进步,继续保持,你会很棒。”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说:“多一次表扬,多一次鼓励,多一次进步。”

3.耐心育学生。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高中弱势生都有学好历史的愿望。可是历史有很多知识需要依靠记忆来完成,结果很多学困生由于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刚刚燃起的学习欲望又消退了,因此教师对弱势生的关心和鼓励应该是交心式的。一发现学困生有退步的苗头就要及时找出原因,以耐心教育学困生,对学困生的情况要“反复抓”,“抓反复”。

(二)优化课堂教学是转化弱势生的主要途径。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要求教师从最低点起步,分类设计问题,以免造成人为的困难。要让某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弱势生要多鼓励他们开口回答问题,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产生良性循环。同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让他们体会到我也学得会,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提供机会,评价统一。

教师应从思想上认为他们只是学得慢或基础差而已,在课堂上应提供平等的机会给他们。在课堂上不但要表扬好学生,对弱势生的一点点进步而且要及时伸出大拇指,露出赞许的微笑,对他们的错误表达应多宽容,善引导。把赞许的目光多给予学困生,使他们心中重新燃起学习的希望。

(三)制定递进式学习要求是转化弱势生的关键。

有些弱势生内心有着迫切的提高愿望,但由于经常遭到失败,极易半途而废,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期望值,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饱尝实力的喜悦,形成一种良好的递进成功心态。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转化弱势生的核心。

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形成长久的学力。具体表现为:

1.课前预习。课前教师把预习提纲发到每个学生手上,要求学生根据提纲自主预习,这样弱势生在上课时就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提高了,这更易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2.指导弱势生记忆的方法。学习历史的难题之一是如何记忆,大部分弱势生都很害怕记忆,或者背完就忘了。所以老师必须教弱势生怎样记忆,要求他们理顺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再进行记忆,再教他们一些合理的记忆方法,如:尝试回忆法。同时根据遗忘规律,要求他们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教师要多督促,多检查,保证学生能持之以恒。

(五)实行合作式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保证。

合作式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欲望,而且可以通过集体合作,可以给学困生提供一种安全的氛围,使他们敢于参与和表现。

转化历史弱势生是一项漫长的工作,教师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只要我们重视高中的历史弱势生问题,尽早地重燃弱势生希望的火苗,精诚所至,就一定金石为开。

四、成效

(一)培养了弱势生的“叛逆性”。

《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体现了教师要具有谦虚的治学态度,学生敢于挑战的精神,教师不再急于解答所有问题,学生自己开始主动解答,积极争辩。有些弱势生基础差,但思维活跃,有时想法角度怪和偏,反而可以作为调动其积极性的契机。

(二)培养了弱势生的自主内化能力。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加者。”在历史复习阶段,学生的信息整理能力尤为重要。有些弱势生也想提高成绩,他们能自行整理错题集,并和同学交流。学生在整理和互相比较的过程中,再一次强化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弱势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学生的起始就学阶段,教师要善于捕捉问题,杜绝弱势生的形成;而弱势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实践工作,这一过程需要智慧,也充满了乐趣和回报。愿与同行一道,用我们理想的教育去实现教育的理想。

上一篇:学好语文,非“说”不可 下一篇:多媒体应用在音乐教学中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