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口语表达训练课开设初探

时间:2022-09-30 09:28:49

普通高中口语表达训练课开设初探

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每次撰定修改的教学大纲与课改文件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培养的要求都赫然在列,口语表达能力与阅读、写作能力并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口语训练列入“教学内容与要求”的第三部分,提出“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恰当机敏地进行口语交际”的具体训练要求。

关键词:普通高中;口语;新课程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界与各位专家在理论上都很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应试教育依旧风头不减的大背景下,口语教学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并不受重视。原因自然是高考不考口语。指挥棒如此,学生、家长自然就忽视,加之许多家长对口语学习的认识不足。家长不重视,许多语文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竟然也不重视。虽然近几年的高考中也出现过一些涉及口语交际的表达题,如2010年浙江省高考卷中答谢词的写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教育某些部门或某些力量在语文能力培养上要求全面化与素质化的努力,想要用高考这根“指挥棒”来引导大家把目光转向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然而这种努力仍旧没有带来实质性的转变。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农村中学课堂中学生的口语现状令人担忧,以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为例,学生课堂惧开口、开口说不清、表情不自然、话不分场合,更谈不上表述和应对的创意个性化了。

面对这种状况我利用基础年级开设校本课程的机会向学校申请开设了口语表达训练课,以期对普通高中的语文口语教学做些尝试。现将我自今年开学至6月期间每周一课时的训练及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课程开设首先面临着教材的选择与课程设计的问题,设计一课时的训练不是难事,但要形成一个有序的课程系列就不容易了。经过对《教师口语》《口语训练》等口语教材的参考,我发现目前语言教育界对口语交际独立体系与教材、教法等系统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却很难找到一本符合高中生身份与实际的口语训练教材。于是我自己不揣浅陋,参看了很多《演讲与口才》杂志、主持播音等方面的培训资料以及国内很多口语交际方面的硕博论文,再结合若干年来本人的教学观察和心得,拟出了一份比较适合中学生至少是我校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大纲,其中既包含口语训练中常见的求职应聘、演讲、辩论、采访,也有不常见却实际需要的相互介绍、接打电话、交谈、无领导小组讨论、主持等。以这份教学大纲为基础,编撰了校本教材《中学生口语指导与训练》。

在课程设计上,首先我将围绕口语训练的所有活动分为三类:语音训练、语智训练、语境训练,三者各成板块,延续递进,又彼此牵连,相互结合,以语音为基础,语智训练为手段,指向一定的语境训练。首先,我在语音训练中进行基础的发音准确、口齿清晰等方面的训练,在语智训练中安排了连词成句、逼问快答、贯口相声、仿说评话等训练形式,要求学生表达清晰生动、敏捷智慧。其次,我还讲求训练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把许多大的训练活动分割为一些形式小巧活泼、利于操作的小训练。最后高中生口语训练努力紧扣现实生活,挖掘训练素材,创设训练情境。我认识到口语作为语文能力之一,服务于现实交际,其训练也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我充分利用学校班级现有资源,如,校学生会活动、校广播站广播、学校每次文艺演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口语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实用性,能够更加认真对待这门功课。通过这样的设计,这门口语表达训练课算是有了较为清晰的主干和枝丫,具有了一定的丰富性、序列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说校本教材的编写是本次尝试的主要目的和收获的话,对学生进行的方言摸底就带来了意外的收获。通过一个学期的口语教学和针对性的发音培训,使我不仅切实有效地纠正了方言语音对于部分学生的影响,初步规范了他们的普通话表达,促使班级学生强化了说标准普通话的意识,而且使他们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课堂与社交发言的自卑心理,懂得了一些技巧,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质量,应该说基本实现课程开设的目标。同时也使我挖掘并创新了一些具体可操作有序列的教学训练方式,在口语教学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课程的继续开设和完善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再者通过课程我个人对于语文口语能力培养有了更深的认识。语文能力培养名为“读、说、听、写”四个部分,实际上这四种能力不可割裂,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口语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而且对于阅读与写作中理解与逻辑思维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如口语训练的应对机智和逻辑规范需要大量的材料,不少学生为了准备课堂训练材料翻阅了大量书籍,有些学生每次训练前都精心准备文字材料。这些都直接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推动了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上能力,证明了语文素养与能力培养的综合性与相互促进性。而整个过程中学生从最初冷淡观望敷衍到最终积极参与,表现了对于本门课程的极大认同,也证明了中学生口语训练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性。

但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我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会说话”的人,那我首先自己就要“会说话”。可是在教学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自己语言机智与应变能力的不足,在举例和现场演示上往往力不从心,很难在课堂上即兴做一些成功的示范来向学生展示语言的机智。一个拥有较强的表达思维能力的教师自会使他的课堂鲜活有效起来,相反则会制约学生的发展,起到反面的不良影响。而教师个人素质的局限性再加上目前可利用资料的有限性,也影响了口语训练素材情境的创设,即课程的编写。

因各种原因导致课时数量很有限,很多训练内容只能浅尝辄止,难以看到或者说验证我们期待的更好效果。口语课在现实中没有课时的保证,在功利性面前仍旧是带着镣铐的舞蹈。而本门课程因匆忙结束,最终评价只能按照平日的表现给出优、良、合格等级。如何评价口语表达训练课仍旧是一个可探究的空白。

一个新课程的开发尝试,夸张一点,似取经之路,困难重重。一线教师即使有加强口语教学的意识,也往往会因为缺乏口语交际理论知识、教材资源等心有余而力不足。取经艰难,尚有观音佛祖提供支援,口语课的开设也需要各级部门真正的重视,努力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培训和课程开发的研讨活动。而教师个人,也自然会在自己喜爱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以期能编写出像样的口语表达训练的教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高级中学)

上一篇:智能化装备,一切为了反恐 下一篇:深入挖掘中职校园文化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