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展道路 做强棚膜经济

时间:2022-10-16 07:50:55

探索发展道路 做强棚膜经济

1.伊通棚膜经济发展概况

经过几年的发展,伊通发展棚膜经济初步形成了几个蔬菜产业小区,如伊通镇庆德村的芹菜、兴隆村的黄瓜、伊丹镇火勺屯的韭菜、营城子镇腰新屯的番茄等,但是由于整体后续投入资金不足,配套技术服务匮乏,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加之菜农经营不善,管理不当,个别地方出现了喜忧参半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伊通棚膜经济的发展进程,棚膜经济没有真正实现“一亩园赛过十亩田”的经济效益。探索伊通棚膜经济的发展道路,做大做强伊通棚膜经济,是全县各级领导、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及农民朋友一直在探索、思考的问题。

2.伊通棚膜经济发展方向

2.1因势利导谋发展,明确方向不动摇 把伊通建设成为长春及周边大中城市的农副产品供给基地一直是伊通为之努力的方向,出发点是正确的也是科学的,坚持方向,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方能卓有成效。伊通初步计划在三道乡、莫里乡、黄岭子镇等地集中连片开发高标准、高起点的棚膜经济开发区,形成具有特色的棚膜经济产业带。不仅可以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必将推动全县棚膜经济的整体发展。

2.2加强领导抓发展,高度重视有行动 由于伊通地处东北,四季分明,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不仅可以解决本地的越冬蔬菜的供给,也可辐射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长春等工业化城市。因此,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给予关注,在能力和职责等方面要全力支持引导,下大力气狠抓,特别是基层干部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科学谋划,把棚膜经济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支柱产业抓好,为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地方经济建设步伐提供强大的财力源泉。

2.3加大宣传多引导,提高认识转观念 加强正面典型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彻底改变陈旧观念,是当前舆论部门和职能部门的首要任务。观念的更新,需要真实、形象、生动的典型来说服,为此,注重典型示范方式,让身边的实际来说服周围的农户,让显著的经济效益来吸引周围的农民,有计划地组织广大农民走出去,参观考察,具有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

2.4齐抓共管成合力,多方联动齐努力 发展棚膜经济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涉及部门和单位较多,因此,相互配合,协调运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非常重要,创造宽松、便捷的发展软环境,在财力、物力、人力、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形成上下同心,多方联动,为棚膜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尤为重要。

2.5加大投入筹资金,实现发展可持续 棚膜经济在启动阶段,需要大量的原始资本,因此,多方筹集资金是一条可行之路。可通过信贷投资、招商引资、民间集资、入股分红等一系列筹资措施融集社会和民间闲散资金,也可政府建设,租赁农民等形式进行前期的基础建设。保证资金的投入是实现棚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应调集社会各界力量,加大棚膜经济资金投入。

2.6 完善服务一条龙,强化指导到位率 棚膜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物资,涉及行业较多,特别是职能部门,应该统筹运作、协调发展,强化指导,保证技术田间到位率、增产贡献率,增效保障率,层层建立服务保障机构,在技术、智力上提供强大的支撑与保障,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式服务。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安心发展棚膜经济,是各级领导和部门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义务。

2.7科学规划区域化,规模发展稳推进在2010~2012年3年内,伊通计划建设9个棚膜经济园区,同时以特色园区为主,以 “五线一中心”为辅,扎实稳步推进,科学设计棚膜经济产业布局,推动棚膜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和市场取向,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形成连片开发、规模发展、优化结构、突出优势的发展格局。

2.8打造名品创精品,形成特色要效益 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打造伊通棚膜经济特色品牌是必然选择,因此应在特色规划布局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发展区域特色的精品棚膜经济,利用品牌优势迅速扩大和占领市场,抢占大中城市,发展绿色棚膜经济、发展无公害棚膜经济,向特色要效益,向精品要效益。建立特色产业带,建设品牌基地,要及时注册伊通精品商标产权。

2.9完美包装树形象,扩大影响知名度 产品的包装不仅要结实更要美观,拥有自己独特的包装形象,可以给消费者感官的享受,加之货真价实,更容易让产品占领市场。纵观当今市场所有畅销农副产品,每一种产品都有别致的外包装形象标识设计,分门别类,有目的、有计划针地对不同的市场进行营销,以此扩大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2.10拓宽销售闯市场,树立品牌建强县 棚膜经济发展的最后瓶颈是市场销售途径和渠道,只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份额,供不应求的市场前景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才是推动棚膜经济快速发展的最终途径。建立强有力的市场营销队伍,发展经纪人组织,拓展销售渠道和拓宽销售领域,产品不积压,通过“品牌”战略,赢得销售市场,努力把伊通建立成为棚膜经济大县、强县。

上一篇:实施田间割晒拾禾 保证水稻安全收获 下一篇:破除各种制约因素 开创农机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