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挖掘良种增产潜力

时间:2022-03-23 01:21:51

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挖掘良种增产潜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种子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良种更新速度加快,品种日趋丰富,农民购种空间大,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经营者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向农民传授栽培技术,售后服务跟不上,良种的增产作用受到限制。因此,要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挖掘良种增产潜力,解决良种良法不配套的问题是当务之急。

1. 当前良种推广存在问题

1.1宣传不力种子经营业户只做片面宣传,只讲自己品种优点,不提缺点。至于品种简要性状、栽培技术、适应环境条件、质量等没有向用种者详细介绍;标签标注不规范。标签总是标注不全,大小不规范,标识不明确,质量承诺不到位,随种携带的栽培技术和防治病虫等信息量不足;普遍缺乏农民购种须知。因此,正确引导农民购种,依法保护用种者利益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2品种“多、乱、杂”品种多,主要表现在各种作物品种数量上,就德惠市而言,当前仅用于农业生产的农作物品种就有300多个,其中玉米杂交种120多个,水稻种子50多个,大豆品种30多个,蔬菜类品种达100多个。尤其是大田作物品牌品种大量涌现,而突出品种不多见。造成骨干当家品种少,搭配过渡品种多,给农民选种带来困难;品种乱,主要表现在品种生态适应性上。由于品种多,各种作物类型、品牌、品质、熟期以及生态条件有所不同,虽经国审、省审,尽管在适宜种植范围内,但品种间、地域间表现的差异很大,是否适宜当地小气候条件没有具体明确。由于经营人员不懂业务,导致品种越区种植,造成减产案例较多;品种杂,尤其表现在质量差异上。以德惠市玉米品种为例,每年德惠市需玉米种子700万余斤,涉及品种120余个,畅销品种20余个,每个品种生产单位多者达10余个,同一品种产地不同,质量差异显著。

1.3推广人员素质较低从种子营销网点看,80%以上的经营人员是外行。不仅不是学农的专技人员,甚至只有初中文化。只看重卖种利益, 只管卖种子,不管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农民不懂的,售种人员不知道,农民不会的,售种人员也不会。更谈不上送种、送技术下乡,服务田间地头,造成良种与良法分离脱节的现象。

1.4 农村农民现状现在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为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农民温饱问题已经初步解决。许多好田好地搞开发、种烟、种菜等,种粮面积下滑,对良种推广应用冲击很大。对农民来说,随着农村由种粮转向发展经济,具有一些文化素质的农民基本外出务工,农村劳力仅剩下妇女、老人和小孩,生产能力低下,不能充分发挥良种应有的增产优势。

2.强化良种推广工作的对策

2.1健全种子管理机构势在必行 种子管理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良种推广工作又是种子管理部门的本职工作。只有组建一支懂技术、懂法规、善管理的依法治种队伍,形成“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才能搞好良种推广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2006〕40号)文件中指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支持种子管理和技术服务部门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技术推广、品种试验和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工作,切实保证种子管理机构和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以确保种子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2提高种子管理、技术服务人员素质要对现有种子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资格考核、实行持证上岗;要加强种子服务人员管理,推行以聘任制和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对种子质量检验员、品种试验人员实行执业资格考核;每年要对种子经营网点从业窗口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指导,不符合条件的网点人员坚决取缔,实行考核合格,委托上岗,做到从业人员懂法、懂技术,服务到位。

2.3加大良种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良种普及率 加大品种管理力度,全面负责辖区内良种准入、试验、示范、宣传推广工作;对种子经营人员进行种子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术培训考核,提高推广人员素质;加强售后服务的监管。要汇编适合当地推广的良种简介及栽培技术要点小册子、宣传画、标语等,利用各种媒体、售种窗口多渠道广泛宣传。

2.4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坚持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制度,严格办证条件,建立种子生产经营资质跟踪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严格商品种子管理。不断加强对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检疫、储藏、经营等环节的全程监管,规范商品种子经营行为。对商品种子质量要从专项检查、定点检查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管理延伸。认真贯彻《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落实种子质量标签制度。发现销售的种子有问题,要及时更换。定期清理不适应生产需要或有难以克服缺点的品种,引导农民正确选用品种,合理种植;加强种子市场监管。种子管理部门要与工商、公安部门紧密配合,切实履行种子市场监管职责,形成强大的高压态势。要抓住关键季节、主要作物、重点区域,从质量抽查入手,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种子行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上一篇:吉林园艺特产业大有可为 下一篇:实施田间割晒拾禾 保证水稻安全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