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委信息中心积极发挥平台优势 全力服务抗灾自救

时间:2022-07-15 11:32:51

省农委信息中心积极发挥平台优势 全力服务抗灾自救

近期,吉林省中南部和东部地区出现明显降雨天气,局部地区出现暴雨、大暴雨,致使农作物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农牧业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为做好全省农牧业抗灾自救工作,尽快恢复生产,省农委信息中心按照省政府《关于迅速开展农牧业抗灾自救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和省农委党组的统一部署,充分利用以“吉林农网”、“12316新农村热线”和“12582短信综合服务平台”为主的各种信息手段,关注灾情,情系灾区,心系灾民,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在党和政府有关政策、报道抗洪救灾动态、传递社会各方爱心和指导农牧业生产自救中的作用。

1.多路并进,第一时间信息,科学应对灾情

一是利用吉林农网信息。充分发挥吉林农网信息传递快、覆盖范围广、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一时间向社会和灾区传递省委省政府的最新抗灾自救的指示精神,第一时间气象预警预报,第一时间省农委关于抗灾自救的有力措施,让灾区第一时间感受到党的关怀、政府的支持、人民的关注,坚定战胜洪捞灾害和抗灾自救的信心和勇气。截止目前,上网抗灾自救各类信息160余条。

二是利用“12316新农村热线”指导灾区农民抗灾自救。自洪灾发生以来,热线先后收到永吉、桦甸、安图、通化、农安等受灾县(市、区)农民打来的求助电话,反映庄稼被洪水冲倒,倒伏的玉米秸秆已经开始枯死,水稻病害开始蔓延,庄稼毁改种补救等问题。为及时满足受灾地区抗灾自救需求,热线及时调整座席专家,每日由过去的4位调整为8位,工作时间也相对延长,非座席专家24小时开机接听救助电话,解答农民各类问题,指导他们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受灾不减收。近期,“12316新农村热线”接收求助电话12多万个,占电话接听总量的50%以上。

三是利用“12582短信服务平台”主动发送抗灾自救信息。为有针对性地指导受灾地区农牧业生产,平台及时组织政策、种植、养殖、气象等方面专家50余人,分析灾情,研究措施、制定办法,编发短信,每日按时向全省200余万农村用户发送指导抗灾自救及外出务工短信。截至目前,已发送短信4000万条次。

2.多措并举,组织专家深入现场,指导抗灾自救

为尽快帮助农民抗灾自救,恢复生产,省农委信息中心充分利用“三农”综合服务平台专家资源,先后组织省、市、县各级农业、畜牧等方面专家300多人次,深入到灾区生产第一线,察看灾情,了解情况,帮助灾区研究制定抗灾减灾技术措施。专家建议:对田间大量积水地块,要及时进行挖沟排水;对洪水冲击倒伏地块,要及时扶正;对玉米地块,要采取隔行去雄、打底叶、拔大草,放秋垄等措施;对绝收地块,要毁种粘玉米、荞麦、白菜等早熟作物;对受损的温室大棚,要及时进行修复;对养殖户,要及时处理深埋水淹畜禽尸体,加强畜舍消毒,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生等。

3.多家联动,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为加强农牧业抗灾自救宣传工作,省农委信息中心充分利用“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省电台、电视台、报社等多家媒体的多年合作优势,全方位、多形式开展农牧业抗灾自救报道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是与省电视台共同开办“12316新闻眼”抗灾自救技术指导专栏。每天一期,每期30分钟,到目前已制作并播出10期。同时,在做好技术指导的同时,还针对农村灾情,专门聘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国家紧急救援救助中心SOS专家,特意制作指导灾民紧急逃生和传染病预防控制电视节目2期。

二是与省电台共同开办抗灾自救专题广播节目。每天两期,每期60分钟,主要涉及自救、减灾、防灾、技术指导、心理疏导、疾病防控等内容。现已播报16期。

三是与多家平面媒体共同开设专栏,宣传报道抗灾自救惠民政策、灾情近况、技术措施、典型事迹等。在吉林日报上发表省政府迅速开展农牧业抗灾自救指导意见和省农委指导排涝自救技术措施。在农民日报上发表《吉林省主要农作物抗灾保产技术指导意见》和《吉林省农业抗灾夺丰收科技服务工作方案》。在省农委主办的《零公里信息报》上专设“为灾区农民送关怀、做贡献”专栏,共发表相关报道30余篇。新文化报、东亚经贸新闻报、吉林农村报等也做了相应宣传和报道。

(省农委信息中心 供稿)

上一篇:民俗吉林 第10期 下一篇:农博园的今天和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