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诊断分析

时间:2022-10-16 06:57:49

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诊断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常见病因及其X线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本院影像资料完整的2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临床及X线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病因以药物性麻痹性肠梗阻多见,占48.15%;X线检查对动力性肠梗阻与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有特征性表现;X线检查对肠梗阻的进一步病因诊断作用局限。 结论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要加强临床观察,首选腹部X线检查,周密分析,并充分结合其他影像检查手段明确重症病因,及时指导临床。

[关键词] 住院精神患者;肠梗阻; X线诊断;临床表现

[中图分类号] R4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00-02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是指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进而导致肠道和全身的病理变化,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肠梗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较正常人群有其特殊性。本文对本院27例经临床及X线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及X线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2年1月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且经综合诊断为肠梗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27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5例;年龄24~75岁,中位年龄52.66岁;精神分裂症15例,躁狂症2例,双相障碍5例,心因性精神障碍2例,分裂样精神障碍3例;抗精神病用药情况:氯氮平11例,氯丙嗪4例,奋乃静3例,舒必利2例,利培酮3例,氯氮平+氯丙嗪2例,氯氮平+碳酸锂2例。

27例患者中,有主诉能力者19例,主诉能力差或无主诉能力者8例;5例无主诉者以体检发现腹部胀大或局部膨隆或板样腹而进行影像检查;其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以腹胀为主;听诊肠鸣音或亢进或减弱、消失;1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和(或)停止排便排气,且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便秘史。其病程为1 h~10 d。

1.2 方法

对27例肠梗阻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及X线影像特点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立卧位腹部X线平片检查(13例结合透视,16例于病程中和(或)治疗后行腹部X线动态复查,4例行钡灌肠);部分患者进一步行CT及超声等检查(本文不作具体分析)。

1.3 诊断标准

本组肠梗阻的诊断方法主要是根据典型的痛、吐、胀、闭等临床特点和(或)不同范围及不同程度的肠腔积气以及气液平面等肠梗阻X线影像。麻痹性肠梗阻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持续性腹胀痛、肠鸣音消失、多有原发病因存在,X线检查见全部小肠和结肠都明显胀气;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主要依据是:阵发性腹痛,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立位片及透视见扩大的肠腔内有液平面,且多呈阶梯状。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主要是从其临床特点、X线表现及其他影像检查结果,以及手术、非手术等诊疗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肠梗阻病因分类

27例患者中,动力性肠梗阻14例(51.85%),其中考虑药物性麻痹性肠梗阻13例(48.15%),炎症性肠麻痹1例(经CT检查为慢性胰腺炎所致);机械性肠梗阻10例(37.04%),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腹外疝所致肠梗阻2例,肿瘤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1例;原因不明性肠梗阻3例(11.11%)。

2.2 X线影像表现

2.2.1 麻痹性肠梗阻 本组14例诊断为麻痹性肠梗阻的卧位腹平片表现为胃肠道普遍性扩张,为轻中度胀气扩张,胃内及结肠内积气明显;立位片表现为充气扩大的大肠、小肠和胃内出现宽窄不一的气液平面,分布较广泛,有的呈阶梯状,扩张的小肠肠曲张力较低,跨度较大,表现为长而低的胀气肠曲;透视或动态腹平片观察肠蠕动明显减弱或消失。不排除存在X线征象不典型的轻症肠麻痹,本组未收入。

2.2.2 机械性肠梗阻 本组10例诊断为机械性肠梗阻的患者中, 3例于病程早期行腹部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后复查提示肠梗阻存在。卧位片表现不典型,依梗阻部位及梗阻程度的不同表现为程度不同、部位不同的肠腔积气,以小肠连续扩张积气为明显;立位片表现为较典型的阶梯状气液平面,小肠曲张力高呈拱门型;透视下病程早、中期见肠管活动性加强。本组2例粘连性肠梗阻为结合临床、典型X线征象及腹部手术史进行诊断,1例发生绞窄再行手术证实;3例粪石性和2例肿瘤性均得到CT进一步明确病因诊断,肿瘤均为结直肠肿瘤,均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疝致肠梗阻均结合外科体查及超声确诊,1例发生绞窄行手术切除;1例肠扭转为乙状结肠扭转,经钡灌肠显示梗阻端呈典型的鸟喙状。

2.2.3 原因不明性肠梗阻 本组3例原因不明性肠梗阻,卧位腹平片表现较广泛的肠曲扩张,立位腹平片显示小而分散的液平面,无典型阶梯状及大跨度气液平面;进一步检查未见确切机械性梗阻原因,临床症状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有反复发作表现。

3 讨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特别是一些自知力差的慢性精神病者往往缺乏主诉能力,再者精神病患者反应迟钝,腹痛、呕吐等症状和肌紧张、压痛等体征反应较轻,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史、查体资料采集困难[1]。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及时发现首先要依靠临床上周密细致地观察、系统查体。本组1例疝所致肠梗阻,因患者无明确主诉,致进行X线检查时已发生了绞窄。

肠梗阻的病因极其复杂,总体上分为三大类: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另外尚有一种原因不明的肠梗阻,称为假性肠梗阻[2]。住院精神病患者肠梗阻的常见病因有其特殊性。本组27例患者中,14例为麻痹性肠梗阻,且主要为抗精神病药所致麻痹性肠梗阻。有研究表明,较长时间服用氯氮平、奋乃静、舒必利等抗精神病药易引起麻痹性肠梗阻,尤其是氯氮平[3-4]。由于抗精神病药具有抗胆碱能作用,抑制消化道的运动,长时间的肠麻痹,易使粪便干硬,形成粪石,可导致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生[5]。本组患者中,18例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史,经CT进一步检查明确了3例粪石性肠梗阻。本组机械性肠梗阻的其他病因,由于研究对象的局限,不具有普遍性。至于本组3例原因不明性肠梗阻,其临床及X影像表现较符合假性肠梗阻的特征。假性肠梗阻是由于神经和(或)肠道肌肉病变引起的一种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有急、慢性和小肠及结肠的假性梗阻之分[2]。精神病患者服用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及抗胆碱能药为急性假性结肠梗阻的诱因之一[2],与麻痹性肠梗阻较难鉴别,但其在并发穿孔前的处理原则都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X线影像检查作为诊断肠梗阻的传统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和快速的优点,尽管CT、B超普遍应用于肠梗阻的诊断,但腹部X线平片对于肠梗阻的诊断仍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能提高其诊断价值[6]。根据肠梗阻发生的病理生理改变特点,一般在发病3~6 h后,肠内才可见积气积液,故在患者发病初期内行X线影像检查可无肠梗阻的异象,故不能因发病初期的一次腹部X线检查的正常而排除肠梗阻的诊断。本组有3例是在腹部X线复查时才诊断为肠梗阻。

影像检查明确肠梗阻的存在后,首先要区分梗阻的类型是动力性还是机械性,根据两种类型梗阻的临床特点和立卧位腹平片及透视的特征X线表现较易诊断,两者X线影像特征在上文X线影像表现中已描述。本组动力性肠梗阻主要为麻痹性肠梗阻。对于机械性的还要明确是单纯性的还是绞窄性的,是完全性的还是不完全性的,梗阻的位置及原因。根据积气肠管的特征、分布范围,平片下较易确定梗阻位置高低[7];根据梗阻点上下肠腔内积气和液平的变化情况,平片动态复查可以判定梗阻的完全性与部分性[7];纪建松[2]认为单纯性肠梗阻与绞窄性在X线平片上各有特征表现,闭襻肠管是X线平片上诊断小肠绞窄性肠梗阻的特征征象(主要有假肿瘤征、咖啡豆征、空回肠换位征),绞窄段的位置固定、绞窄段无气现象和腹腔积液也是提示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肠梗阻病因的及早诊断对于临床处理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谭少庆等[8]研究显示,X线片对肠梗阻、梗阻部位、梗阻原因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72.4%、53.5%、34.1%,说明X线片对肠梗阻病因诊断局限。本组14例麻痹性肠梗阻中,13例考虑抗精神病药物所致,1例经CT诊断为慢性胰腺炎,临床经减药或停药等积极病因治疗,并行胃肠减压及加用胃肠动力药等对症措施,1~5 d后症状得以缓解和痊愈;10例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均结合CT、超声、钡灌肠等进一步影像检查以及手术探查得以明确。

总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肠梗阻有其特殊性,应加强临床观察,对可疑肠梗阻者,首选腹部X线检查,周密分析,并充分结合CT、超声等影像检查手段明确重症病因,及时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 柏松林. 住院精神患者急腹症诊疗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100-101.

[2] 纪建松. 肠梗阻影像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1,79-80,273.

[3] 余常红,杨海晨,胡赤怡. 抗精神病药引起肠梗阻回顾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4):207-208.

[4] 孙颖,李双琼,阮荣生,等.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患者并发肠梗阻回顾性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1,8(40):61-63.

[5] 王海龙,赵秀芝. 精神患者发生肠梗阻时的X线观察及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55.

[6] 姜东石. 肠梗阻X线诊断[J]. 中外医疗,2010,29(6):172.

[7] 冷明堂,唐忠仁,纪卫东. X线B超结合对急腹症的诊断体会[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7):70.

[8] 谭少庆,张捷. 64层螺旋CT、超声及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对比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1052-1054.

(收稿日期:2012-07-18 本文编辑:陈 俊)

上一篇:螺旋CT平扫对急性闭合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下肢骨折骨牵引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