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06:21:22

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批判性思维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一种基本能力,它同时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即便如此,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却不是大多数高中生所拥有的。21世纪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日趋苛刻。在高中阶段加强学生批评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高中各学科中,语文学科最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成为首选方法。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教师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56-02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而批判性思维已经被列为未来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就我国目前的语文教育发展状况来看,高中生语文的批判性思维仍然得不到长期的重视。批判性思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的最佳时期。所以为了迎接时代的考验,抓紧抓准发展的机遇,积极推进批判性思维早期培养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势在必行。对于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他们应该自告奋勇地作为探索批判性思维的先锋人,主动承担起早期培养中国化模式的历史使命,但目前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得到广大人民教师对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集体响应与支持,促进他们在日常语文教学中适当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

1.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等。但是,仍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常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众所周知,信息是当今社会的首要资源,而学好语文是获得信息的基础。但随着信息的不断增长,我们面对的是庞大的信息体系,若想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到对我们有价值的并且在有限的时间中利用上,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有选择性的获取信息。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所以我们必须要具有独立的批判性思维,这样才有可能不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没或者被其他人误导。批判性思维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贯穿于学生心智发展的各个时期,其中,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更是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和培育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当然这离不开教育部门的重视,更需要科研单位、专家学者的不懈探索,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全体师生的一致关注和协同努力。

语文在教育界中承担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适当的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同时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自己独特的鉴赏力和感受力。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想清楚了的事情才能写出来,要想将写的内容有条理就要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应该放在培养学生思维上。虽然,批判性思维在国内还未被重视,但是其重要性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的显现出来。而学校、教师也开始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培养。在高中期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是为学生将来进入高等学校乃至更高学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就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书面材料。

2.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2.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直以来,我国高中教育所用的教材都是专家编制后在全国统一投入使用的模本,老师又都是照本宣科地讲述教材内容,学生们只可以墨守成规,不可以质疑出新。而学会质疑则正是学会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教师一定要启发学生大胆质疑。譬如,在学习《师说》一文时,老师带领学生读完文章以后,不要讲述教材的固定内容,而应就本文中的观点,让同学们去思考"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作者对"师"的定义是否合理,以及在当今社会该如何定位老师的作用。或许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会不敢说,会提不出问题,这没关系,老师应该诚恳地鼓励学生,或者先由教师来发问,然后向学生请教,需要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去收集分析资料、调查、访问等,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但要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只起引导的作用。把主动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因为只有自己亲身体会,他们才会印象更深刻,他们才可以主动探究中有更多的收获。

2.2 .创设批判性思维的学习环境。要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去学习,首先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和谐了,课堂气氛热烈了,学生的头脑才有可能被激活,批判性思维的星火才有可能被点燃,学生的见解才能更深入独到。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平时课下的时候多与学生交流,在心灵上与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不再害怕老师。同时也要让出半个讲台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唱独角戏,是"填鸭式"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或记,全部课堂都是教师在那里拼命灌输,学生毫无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更不要说发表自己的见解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空出时间,让出讲台。老师可以提前分配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见解。学生通过思考、搜索、探讨、发现、讲解,自己解决问题,而无需把问题在课堂上"格式化"。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评判者,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学生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3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方法肯定是不容易成功的。教师要经常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特别是一些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看法的开放性问题,以激发学生去自主思考,自己去生疑。但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设疑解惑,把主动权交给他们。比如学煜的《虞美人》,对"只是朱颜改"的解释是:"只是宫女们都老了。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课堂上有同学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朱颜改"改变的不应该是宫女,而应该是南唐旧主李煜。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们就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氛围一片热烈。当然,这就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所需要的基本形式了。不管是老师"激疑",还是学生"自疑",有了疑问,就要解决,而解疑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小组讨论,因为讨论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去思考,而勤思考之后就能更容易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为了培养新一代的新思维能力,教师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身体力行,在课余也要多探索方法。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甚至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有这种意识,批判性思维的品质只有成为一种民族的东西,才有可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上一篇:浅议小学语文课堂良好气氛的营造 下一篇:例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