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探索和教学案例

时间:2022-10-16 06:15:43

分层教学探索和教学案例

摘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使得分层教学在班级授课制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力途径。本文力图从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方面作综合的探讨。

关键词:分层 课堂 教育 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授课制(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本文旨在综合我国教育界分层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果,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在分层原则、分层模式,分层实施、分层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综合的探讨。

一、以人为本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一是按学生现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情况;二是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三是按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等。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课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不可能一致的,还有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他们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注意这些变化,及时地进行调整。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因材施教分层备课

教师要在课堂分层教学中,驾驭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课前必须分层备课。教者除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把握好“人材”,即要对本班的第一个学生有深入的了解,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如何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如何地加以引导,这都需要教师所必须精心准备的。那么,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考虑第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要最大限度地设置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还要备好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学得生动,愉快。这对教师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要彻底废除设置“线路”,给学生“划圈子”,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的“填鸭式”的备课方式。有一次,我看到一位老师的教案,他可谓颇费一番苦心,教案写得“十分详细”尤其是教学过程写得更入微——“一行师问,一行生答”老师如何问,学生如何答都一字不漏地写在教案里。看完这位老师的教案,我不禁为这位老师的“苦心”深感叹息!心想这样满堂问,到底能把学生问出什么来呢?再想,这位老师面对着那么多的学生,他又如何知道学生对他提出的问题会作出这样的回答呢?这个班级的学生会有一个是完全按照他的答案回答吗?我想这样的教案再也不能再存在下去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烂漫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他们自己的看法,不管他们如何想象,我们都要认真的去面对让他们充分地表现,即使他们说错了,也要耐心地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因此,备课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教学环节,对每一位学生力求充分的了解,切忌扼杀或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分层教学多层互动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里都能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面对着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差异,这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认可的,对他们实行分层教学也是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可是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是什么呢?这是每位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我想分层教学不可能是一种模式,而是一种理念。如果教学有什么模式,那么教育教学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所谓“教学模式”其实是某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运用。而教育、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把某种教育、教学方法当作一种模式硬套在一堂课上,我想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可能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事都是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完成的。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主体地位得到落实,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不可能不分层次、不分层面地进行教学。在分层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互动、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例如在朗读方面,先请阅读能力较差的同学朗读,让同学们进行评议,再请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同学朗读,还可以请同学边朗读边表演。比如在讲授《孙权劝学》的时候我就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还有,在讲《明月几时有》时,我先让中等生发言,再让优等生评价,在讲完课文后让差生背诵。这样在课堂上多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各抒己见,既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取长补短。最终达到共享学生自己成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多层的教学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教学目标都能逐一得到落实。

上一篇:阅读需要诱惑 下一篇:巧用课文,开展作文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