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好语文,必须从学习习惯抓起

时间:2022-06-30 12:43:40

要学好语文,必须从学习习惯抓起

我担任农村初中语文课教学以来,从开始就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为此,对任课的初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语文习惯进行系统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愿意学好语文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只占20%左右;愿意学语文但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占40%左右;其余的40%是没有学习好语文的愿望,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确培养要求:“初中生应养成什么样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师首先要认识清楚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学习语文应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学习惯,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习惯,运用已知学习新知的习惯”。这里提出的四种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语文学习规律在习惯方面的反映。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自学是指独立学习,自主吸取语文知识。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是指自已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运用已知学习新知是指学会迁移知识,解决其它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清楚的认识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有哪些具体要求,才有可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的去做,把《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些要求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才会得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

二、充分开感因素,增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驱力。

开发学生情感因素,其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好语文,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驱力。语文课在各个学科中是最富有情感因素的,无论是自然风景的描述,社会生活的写照,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就连说明性、议论性的文章也都蕴含着作者所弘扬的真善美、假恶丑的思想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先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力求达到“动之以情,晓知以理”,促使学生“学之以行,行之成习惯”的目的。一些不愿意学语文和未养成良好学习语文习惯的学生,绝大多数除没有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受到语文课中那些情感因素的感染和吸引,对这门课没有产生兴趣,也就不可能有学习的愿望,更不可能形成习惯。可见,教师上语文课充分开感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在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因素的基础上,教学中我给予这些学生特殊关心和经常性的开导,让学生先喜欢我,进而喜欢学习语文。以教师的“情”去启动学生的“情”,重视移情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兴趣,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产生期望效应,增强他们的内驱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全部活动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情感、意志和能力服务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中心确立教学方法,让教法适应学法。

一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从理解教材字、词、句、段、篇入手;对于不同文体,指导学生把握不同的构成要素的运用规律,对于教材的理解,指导学生由分析到综合的思维方式。

二是以学生自主为主。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为学生学、教师导的模式。我按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一阶段是教师提示,学生读教材;第二阶段是学生读教材,教师提问;第三阶段是学生读教材,学生发问,教师和学生共同回答。教学的原则是:该读的读,该问的问,该讲的讲,该练的练。

三是让学生学用结合。让阅读同作文一体化,培养的学生观察能力。由于学生认知能力较低,作文不知道写什么。我就带领学生进行定向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写作方法。初中学生以写景、写事、写人为主,按这一顺序,进行由局部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并尽力使之学与用,学与写相结合。在学和用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巩固学习的知识。

四是使学生内外结合。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读两本课外阅读物,并组织“读书演讲会”,对读得好,用得好的典型,给予表扬。

四、重视激励作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中,我利用初中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还比较强这一心理特点,千方百计让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佳的学生体会“我也能成功”、“我也开始成功”的感受,让他们领悟到有良好学习习惯带来的益处和成功感、喜悦感,激励其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在课堂提问时,我总是把不难回答的问题留给语文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佳的学生,当他们较正确的回答之后,我就表杨,指出回答的优点,消除他们不敢回答的心理。

二是对学生作业进行总结。也是以语文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为对象,对其做对的答案,作为总结的范例,说明他们在答题思路方面的特点,提高他们主动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是学生作文讲评。习惯不好、成绩不佳学生的作文,常常是整体构思不理想,但在一些句子、段落方面也不乏有创意,我把这些创意列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分析其优点,提倡大家学习,也把他们推向前进的行列。

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做多方面的扎实、有效、长期、细微的工作。我坚信:只要任劳任怨、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效果。

上一篇:语文课堂是一台戏 下一篇: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