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时间:2022-06-28 06:54:46

浅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稳固的因素。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产生内在动力,释放出惊人的求知热情。学习兴趣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数学能力,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正确引导和启发。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尝试。

一、设计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扣人心弦的故事,小学生百听不厌。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将数学内容中的某些知识设计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有机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营造数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利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出课题。夏日炎炎,口渴难忍,猪八戒找来了大西瓜解渴。孙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吃四分之一吧!”八戒贪吃,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应该多吃一点,我要吃六分之一,最少也要五分之一。”大家听了心里直笑,悟空马上切了六分之一给他。吃完西瓜,八戒猛然醒悟,拍着自己的脑门说:“我真是一个大傻瓜。”八戒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小故事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

二、感受身边的数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教材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教师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就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而且会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一群人蜂拥而上,就不会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动手操作,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在动中学习,就能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动手摆学具:把8根小棒每4根组成一个正方形。(学生很快摆好,摆出两个正方形)再摆:9根小棒还是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这时,学生发现剩下一根小棒不够摆一个正方形。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有剩余的情况,进而揭示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除法”。学生动手操作,对分的结果有充分的感知,为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有关概念、掌握计算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在教学“体积的概念”时,教师指导学生将两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浸入两只同样大盛满清水的玻璃杯中,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流出的水多;再让学生把石块取出来,观察、比较哪个杯子里剩的水多,为什么?这样的操作虽然简单,却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有关体积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合理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学、重视动手操作等,引导学生进行生活联想,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涟水涟城小学)

上一篇:试论职业导师制在高校就业工作的开展 下一篇: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