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 促进学校体育快发展

时间:2022-10-16 05:36:59

【摘要】再次,大课间活动与舞蹈相结合,使师生们在舞蹈锻炼中了解民族文化,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的热情。灵活借用具有体操元素的舞蹈甚至改编成民族舞蹈体操,让师生身体的各部位都充分活动开...

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 促进学校体育快发展

伴随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风靡校园。其后,大课间活动应运而生。大课间活动是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校园体育项目,又是学校体育的有力补充。

一、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课间操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管理水平和学生精神面貌的一面镜子。

首先,大课间活动与经典文化相结合,使师生们在活动中传承经典文化,使校园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大课间活动把早操和晨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现代与经典巧妙地穿插一起,为师生们准备了身体和精神双份的“营养早餐”,校园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开启一天的生活。

其次,大课间活动与音乐相结合,使师生们在音乐中完成整齐有序的活动,形成和谐有序的校风。整个课间操活动以音乐相伴,由音乐相连,在节奏的起伏中指挥动作的完成,在乐曲的更替中推进活动的变化,整齐有序而又自然流畅。

再次,大课间活动与舞蹈相结合,使师生们在舞蹈锻炼中了解民族文化,激发师生爱国爱校的热情。灵活借用具有体操元素的舞蹈甚至改编成民族舞蹈体操,让师生身体的各部位都充分活动开来,真正实现锻炼身体的意义,并且增强师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师生的性情。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新生事物,在各地展开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一些问题。

首先,活动场地小且缺乏室内场地,器材不足且单调。大课间体育活动不同于班级体育课,全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集体参与,这时候活动场地会显得拥挤,体育器材明显不足,有些学生可以进行锻炼,有些却只能站在旁边观看。长此以往,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次,内容单一枯燥,形式缺乏创新。许多学校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流于形式,从而使得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创新,学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任务,参与热情不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效果不佳。

再次,天气、时间安排等因素也会制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大课间活动一般都在露天的操场进行,春秋两季温度适宜,可以进行很好的锻炼活动。但是冬天和夏天就比较困难,夏天烈日炎炎,学生根本无法抵抗烈日的炙烤;冬天,特别是北方的冬天,天气寒冷,也很难进行室外运动。冬季的雨雪天更是限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另外,学校、教师、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初中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以升学率榻逃的根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远远不够。还有些家长错误地把成绩当成孩子成长的唯一标签,缩减了学生正常的锻炼时间,甚至让孩子在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期间请假。这也严重影响了初中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建议

首先,合理安排场地器材。考虑到大课间活动中组织相对较松散,占用的面积和场地会很大,教师可以将学校原有的运动场地及可利用的只要是平整的地方进行统一的规划,分成几大区域,制定区域划分表,由学校体育组统筹进行安排。考虑到运动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及活动中区域的循环和轮换,学校制定大课间活动安排表,下发给教师和各个班级,让教师和各班对场地和活动内容都非常明确。在器材的配备上,将学校配备与自制器材相结合,学校可以购买一些大件器材,学生自备一些小件器材,师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器材。农村有许多传统体育运动,如跳长绳、扔沙包、滚铁环、跳橡皮筋、抖空竹等运动项目,就很受学生喜爱,只要我们广大农村体育教师对项目进行合理的改编、组合、搭配,就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

其次,与体育课堂相结合。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根据班级人数、学生的体育爱好和班级的体育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有目的组织学生上好体育课,把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内容,提早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对参与大课间体育项目的方法进行认真教授。一般在大课间,每个班都会有不同的活动项目。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制定符合班级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依据学生的活动内容、步骤、过程做适当地调整,加以充实和完善,并积极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地创新改革,推陈出新,使活动内容更加具体、规范、富有趣味性。对七年级的学生要及早在体育教学中多教授一些集体类项目,如校园集体舞、拔河、跳长绳等;对八年级的学生可多设置一些个人锻炼项目,如球类、抖空竹、跳橡皮筋等;对九年级的学生要多设置一些身体素质训练项目,如扔沙包、耐力跑、各种各样的跳跃练习等。这样体育教师在大课间指导学生锻炼的时候就会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各得其所。

再次,制定运行、保障和监督制度。通过学校领导、执行部门层层落实,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形成对大课间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比如,把大课间活动考核纳入班级量化管理,制订大课间活动评分细则,对各班级大课间活动开展的优劣进行量化评估。大课间活动考核同时作为教师考核中的一项;大课间活动中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成绩也作为期末体育成绩的重要内容;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和提高则与体育教师的出操管理、学校体育水平等情况挂钩。

最后,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大课间体育锻炼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持科学的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大课间体育锻炼的质量,进而实现体育新课程标准的5大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学校应该加大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影片、报告等方式积极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作用,使教师、家长、学生更新体育锻炼的观念。

总之,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组织合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取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手段,达到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浅议课本插图的作用 下一篇:考虑残余变形影响的混凝土疲劳损伤本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