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腰段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16 04:50:49

针灸腰段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腰段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牵引加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腰段华佗夹脊穴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JOA评分(下腰痛评分标准)、VAS评分(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 腰段华佗夹脊穴; 术后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其发病人群多集中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工作学习压力增加等原因,其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因过度劳累而劳损、急性损伤或感染风寒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纤维环发生破裂,引起髓核外突致使神经根压迫而引起的[2-3]。该病引起局部发生水肿而使患者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等。若不及时治疗,该病可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可能演变为椎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术后一段时间又复发。对于此类患者,笔者以针灸腰段华佗夹脊穴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4~72岁,平均(51.6±4.2)岁,病程2~8年,平均(5.2±2.3)年,其中发病部位为L4~5的者12例,

L5~S1的患者17例,两者兼有的患者14例;

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3~73岁,平均(52.4±3.5)岁,病程2~7年,平均(4.9±2.1)年,其中发病部位为L4~5的患者18例,L5~S1的患者13例,两者兼有的患者1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疾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疼痛好发于下腰且向双下肢放射;存在局限性按压痛点;直脚抬高试验为阳性;脊柱姿态改变;经X线或CT明确诊断[6]。排除心肝肾严重疾病者,排除合并结核、骨折、腰椎肿瘤者,排除全身性严重疾病、腰椎间管狭窄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牵引加推拿治疗。(1)牵引疗法:患者行骨盆牵引,牵引重量18~22 kg,每次治疗30~60 min,1次/d。(2)推拿疗法。拍击法: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在床边用掌根部拍击患者腰和双下肢,促使肌肉放松,来回拍击6次;腰椎过伸法:患者为卧位,施术者有节奏按压患者腰部,使腰部振动,然后用双手大拇指重叠按压突出的腰椎间盘部位,同时助手将患者小腿和双踝用力向上抬举,让腰过伸,大约离床10 cm,分别抬举3次[7]。连续治疗4周,治疗期间患者睡硬板床。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腰段华佗夹脊穴治疗。患者为俯卧位,穴位选择:将患者第一到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1寸双侧腰段华佗夹脊穴作为主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足三里穴、阳陵泉穴、环跳穴、委中穴以及合谷穴、太冲穴等穴位。针法: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使用0.35 mm×60 mm的针灸针在夹脊穴垂直快速进针,深度依据患者胖瘦而定,平均深度在50 mm左右,进针后施术者进行提、插、捻转直至患者有酸、麻、胀的感觉,即为得气。其余穴位也如此操作,针刺得气后留针25 min。灸法:每次选择4~6个腰段华佗夹脊穴进行灸法,将艾柱插于针柄末端,点燃艾柱,患者感觉温热为佳,若在施灸过程中患者感觉炙热,可使用厚纸放于针旁隔离,15 min 1柱,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再施灸一次[8]。1次/d,5 d为1疗程,间隔2 d进行下一疗程,治疗4周。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其腰椎旁不存在按压痛或放射痛,可直脚抬高70°以上,功能恢复正常,其腰腿活动自如,能进行正常工作,则为临床痊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功能基本恢复,腰腿活动轻微受限,可直脚抬高50°~70°左右,可进行简单工作,则为治疗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腰腿活动受限严重,则为治疗无效[9]。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5 观察指标 采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得分为0~10分,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疼痛剧烈,无法忍受,患者根据主观感受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协会下腰痛评分(M-JOA)对其功能情况进行评分,得分0~29分,得分越低表示其功能障碍越明显[10]。

1.6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3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使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它是指椎间盘变性,导致纤维环破裂,进而造成髓核突出对神经根、马尾神经等造成压迫或者刺激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是造成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11-12]。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且愈加年轻化,生活压力增加,长时间埋头工作、学习,缺乏锻炼等因素与其发病率上升显著相关,对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3]。目前,临床对其的治疗方式比较多,但效果各不相同,手术治疗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可缓解患者症状,但术后复发的比例较高。若再次手术治疗不仅损伤严重,而且效果也并不理想[14]。因此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改善术后复发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15]。

近年来,中医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因而在临床应用广泛。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腰痛”、“痹症”等范畴[16]。气滞血瘀是该病主要病因和病机,中医认为术后患者正气虚亏,加之护养不当,致使局部经络气血阻滞,引起四肢麻木、腰部疼痛等,即“不通则痛,痛则不通”、“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木”[16]。因此对其的治疗原则应以行气活血、舒经活络、调节气机为主[17]。腰段华佗夹脊穴是位于腰部脊柱棘突下旁开五分的一类穴位。“夹脊”在祖国医学著作《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早有记载,灸泰阳脉经则可治疗“夹脊痛”[18]。经脉学说认为“膀胱为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别走太阳”。这说明夹脊穴位于督脉和膀胱经中,因此针刺夹脊穴可以通调督脉,疏通腰背部和下肢经脉[18]。此外,由于夹脊穴和众多经脉(如任、冲、督、肾、脾、胃等经脉)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针刺夹脊穴还可以贯通多经气血,消肿散结,快速缓解患者下肢、腰部疼痛情况,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20]。此外该病的治疗还应注重“温通”[21]。艾绒易燃烧且热力温和,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直达皮肤深处。根据动物实验表明,艾灸后体内针身和针尖的温度分别为55 ℃和40 ℃[22]。灸夹脊穴可温养术后的瘢痕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炎症病变,减少神经根水肿情况,促进患者损伤神经的修复[23]。祖国医学著作《本草》中曾记载,艾叶其性温,可通十二经,具有理气、祛湿散寒的功效[24]。因此艾灸夹脊穴可温补肾阳,活血化瘀、扶助正气,达到通则不痛之效用[24]。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评分高于治疗前,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灸腰段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舒经活络、消肿散结的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磊,穆敬平,彭力,等.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数据挖掘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3):54-56.

[2]王世广.电针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11):1679-1680.

[3]符健,张丽,罗道珊,等.分步深刺王氏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2,31(6):434-436.

[4]王玉明,蔡志梅,卢玉花,等.腰夹脊穴注射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J].中国针灸,2012,32(10):939-940.

[5]吴伟凡,熊国强,梁汉彰,等.电针夹脊穴为主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6):59-60.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8-199.

[7]宋书昌,薄向红,卢智,等.针刺夹脊穴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12(8):21-23.

[8]李永富.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9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291-292.

[9].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0-241.

[10]饶筱荣,马迎春.腰夹脊穴深刺配合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J].中国针灸,2013,33(3):253-254.

[11]罗琳,陶惠琼,田有坤,等.针灸配合甘露醇、地塞米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13(6):56-58.

[12]曾敬,谭华儒,许明军,等.腹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3例[J].陕西中医,2011,32(12):1650-1651.

[13]王敬祖.针刺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96例[J].中国针灸,2007,27(10):720-720.

[14]汪崇淼,吴耀持,张峻峰,等.针药并用治疗腰突症术后复发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85-786.

[15] Mbalewe C E,Reith M,Abubakar K,et al.Perioperative and early outcome measures in anterior versus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with instability[J].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10,7(1):12-13.

[16] Patinharayil G,Patinharayil G,Marthya A,et al.Biologic distra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disc height in lumbar disc disease with a different technique:a clinical and technical study[J].Journal of Orthopaedics,2008,5(2):11-13.

[17]汤治中,徐应乐,易进科,等.综合康复训练结合针灸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978-979.

[18]李晔.中药熏蒸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2):116-117.

[19]付兴贵,裴建.自拟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临床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10,7(5):172-173.

[20]郑治海,于常娟.热补针灸并牵引、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5):48-49.

[21]孙桂红.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169-170.

[22]吴永新,崔俊.针刀疗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3):59-60.

[23]郭建斌,李涛,马晓东,等.针灸结合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11):1305-1307.

[24]彭冬青,杨涛,陈雨川,等.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3):1127-1130.

[25]古永明,丁喜瑞.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2例[J].河南中医,2010,30(8):802-804.

(收稿日期:2015-09-14)

上一篇:纽约城市治理研究 下一篇:无线电制导的跳频控制与电视制导激光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