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时间:2022-10-16 04:47:13

浅谈如何让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摘 要: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相对落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使作文教学成了一潭死水。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呵护学生的个性写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活动等方面阐述让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策略。

关键词: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这为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传统作文教学观念的相对落后,教学思维的定势化,作文教学无本可依,无章可循,盲目性,随意性很大。教师讲作文,只是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在评价上也只是追求形式的完美、语言的表达。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文只会人云亦云,甚至东拼西凑,作文教学成了一潭死水。下面结合新教学理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让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策略。

一、呵护学生的个性写作,是让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前提。

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它最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好文章最起码的标准应该是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更高的标准还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浓郁的人文色彩和独特的创新精神。学生写出上档次的好作文不容易,老师教会学生写出上档次的好作文更难。我们要时时刻刻在方方面面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人文环境,特别是在作文评价这一块,必须从中考这个根子上改起,无论是作文命题还是评卷,都必须以新课标为依据,切实贯彻新课标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从根本上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展个性。在平时的写作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活动,是让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作文教学中,丰富多彩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保持高度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如果教师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头不停讲到尾”,那只会让学生反感,吃力不讨好。正如新课标所言:“新型的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己概括、归纳出观点。实践证明,由他们自己总结出的观点,比生硬地强加给他们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更愿意落实到学习、生活中。与此同时,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多鼓励、支持学生。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教师讲究教学艺术,要自觉、主动、深入地投入到作文教学活动中去,用自身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努力营造愉快、民主、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氛围。

为了促进作文教学,我几次利用周末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人物采访,学生通过和采访对象的零距离接触,学会了从平凡人物身上攫取写作的镜头来表现不平常之处,发现了无论是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还是邻居和街边的小摊贩,路人都可进入视力范围,用独到的眼光进行细腻的观察。梁薇同学的《一道流动的风景线》一文在这方面做了最好的诠释。小作者通过描述放学后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体验,选取了两个典型事例来写城市公交:公交低票价、车厢有真情。反映出一个城市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生活于其中的每个人有一种熟悉、亲切、温馨的感觉。

大自然,一切生命的摇篮。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茂林修竹、巨石深洞、幽谷鸟鸣、山容水态……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会牵动你的心。春天来临的时候我把全班分成了七个大组,各个组的成员分工合作到小河边,到山上去寻找春天的气息,摄影并整理好图片,并配上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和自己喜欢的音乐。优秀的作品或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供全班同学切磋交流;或借助多媒体将优美的图片、生动的文字、流动性的音符制成幻灯片播放,让所有的人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音,醉在其中的感觉。这样一方面给同学们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激发了同学们对大自然的更加热爱,另一方面让他们可以暂时摆脱一切烦恼,思想进入一种脱俗而不羁的境界。在新的时空中重新确定自我,还原自我,能将他们的身心在新的起点上复苏,让人格得到升华。

三、关注媒体、关注时事热点,是让作文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网络时代,各种信息正在以光速在传播,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感情丰富: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这种心理波动大,加之他们对网络的依赖,所以教师如果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热情高涨。

四、教师不断读书、“充电”,是让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保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人格力量的塑造者,自身素质更需要不断提高。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呢?答案就是读书。只有在读书的同时进行实践、研究、反复思考,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的快乐。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教学,从容播种传道;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以培养自己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地润泽学生,也悄悄地葱茏自己。教师的读书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学生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占何种地位”。教师首先是读书人,为了学生,为了自己,我们必须坚持读书。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呵护学生的个性写作,解放学生的心灵和才智,放飞学生的真情、思想,使学生“敢以我手写我心”。与此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关注媒体、关注时事热点的好习惯,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新颖和独特的思考,他们将会写出更多内容丰富、见解独特、富有时代气息的好文章,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写作热情,让作文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 叶圣陶,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

[3] 王烨.《浅谈创新作文教学》.《才智》[J].2012,24.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原理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什么样的数学教学才算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