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16 02:59:21

浅谈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58例患者5~7 d伤口愈合后出院,术后随访未出现切口感染及排斥反应,获得100%的临床治愈率。结论相比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便捷、创伤小、无张力、恢复快且复发率低,故具备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58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患者,其中7例女性,51例男性,年龄范围在42~75岁,平均年龄57.8岁。58例患者中,腹股沟斜疝37例,直疝13例,复发性斜疝8例;其中11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过度肥胖及不同程度便秘。

1.2方法 手术材料为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聚丙烯单层网片,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腹股沟管后壁缺损的实际情况进行修剪。

手术操作过程如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常规疝修补方法将腹股沟管逐层打开,找到疝囊并游离精索。如患者体内疝囊较小,可直接对患者体内斜疝塞入内环口,直疝则塞回直疝三角;如患者体内腹股沟疝囊较大,则需在距患者体内疝囊颈约5 cm处将疝囊横断,近端疝囊高位分离至内环皱襞处或其略上方,将内环完整显露出来,以7号丝线将其连续缝合结扎,疝囊远端切缘止血后敞开。充分游离精索,并将精索提起,根据腹股沟管后壁缺损情况适当修剪聚丙烯网片,将网片平铺于腹股沟管后壁,剪开缺口使精索进入,网片内侧直达腹直肌外缘,将其修剪为与腹股沟管内侧角形状一致的圆形,上至内环上方2 cm位置,再用不吸收单线缝合,补片圆角固定于耻骨腱膜组织,位置距耻骨缘1.5~2 cm处,再将补片外下缘与腹股沟韧带连续缝合至内环侧方;间断缝合补片内上侧与腹横肌腱膜,精索通过补片外上侧后,缝合两尾端重建内环口,此时整个补片松弛的铺在腹股沟管后壁,最后关闭精索前方腹外斜股腱膜、皮下及皮肤。针对男性患者需在完成手术后抬高其阴囊,以防止患者出现积血或积液现象。

1.3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压精制盐袋6~8 h,1~2d后可下床活动;术后3~5 d常规使用抗生素。

2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在30~40 min,术后6~8 h后即可轻微活动;切口疼痛时间2~3 d,部分患者耐受性差,口服或肌注镇痛剂予以缓解。术后体温偏高者12例,体温在37.7℃~38℃,常规处理后3 d即恢复正常;发生急性尿潴留2例,其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留置导尿管,并辅以口服竹林胺,2 d后排尿正常。所有患者伤口愈合正常,5~7 d后出院,未出现伤口感染及排斥反应。

3讨论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主要由于腹壁薄弱、解冲缺陷、腹横筋膜胶原纤维代谢异常、腹股沟生理性内环关闭机理、内环括约肌机理障碍等原因,降低了腹壁强度,在腹内压的作用下,腹壁抵御腹压失衡而导致[1]。诊断过程中以常见发病部位的可复性肿物为依据,嵌顿疝除外。

传统疝修补术存在致命缺陷,即非生理解剖性的高张力修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其采用邻近的组织处补后壁,由于组织已存在缺陷,故易复发;②在缝合联合肌腱与腹股沟韧带时,由于二者属不同组织,且未处于同一解剖位置,需采用过大张力强行拉拢缝合,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传统疝修补术的复发率可达到10%~15%[2]。

相比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不可吸收的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组织相容性优良,可迅速黏合固定于人体组织上。手术过程中,采用锥形充填物填塞疝环,基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腹腔内的部分可起到对抗腹压、降低腹压并在内环口局部产生压力的作用,配合人工网片对腹股沟管后壁进行修补,组织充分发挥其黏合作用,再加之人工合成网片内增生的纤维组织,可形成比较坚实的组织结构,从而对腹股沟管后壁予以修复;特别是针对较大缺损进行充填,还可有效防止复发[3]。整个过程不存在缝合张力,不会对正常的解剖结构造成损坏,不会对大血管造成误伤,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4]。

需要注意一点,如果患者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及前列腺增生症排尿困难,则可将手术指征适当放宽。本组研究资料中,6例患者合并上述情况,术后随访至今示出现复发;此外,针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无张力疝修补术也非常适用。当然,因为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的是植入人工材料的方法,所以术后感染是一个重要问题,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此外,针对一些局部组织炎症水肿明显、嵌顿时间过长、绞窄性疝的患者,该手术并不适用。

总之,无张力疝修补术设计科学、合理,与正常腹股沟管的解冲结构与生理结构相符,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相比传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较少并发症及较低复发率等显著优势,且手术过程中无需增添特殊设备,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健雄,陈革,黄磊,等.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256 例临床经验[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21(2):78-79.

[2]晖,关山,崔志刚.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21(2):82-83.

[3]华蕾,韩峰.聚丙烯网塞及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21(2):84-85.

[4]陈杰,李宁,等.普理灵疝装置和疝塞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3,18(9):543-545.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剖宫产术后切口妊娠... 下一篇:48例肩难产预防及处理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