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肩难产预防及处理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21 04:32:34

48例肩难产预防及处理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肩难产的预防方法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肩难产产妇4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肩难产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48例产妇发生并发症29例(60.42%),所有新生儿均存在出现不同程度窒息,且出现严重并发症9例,其中臂丛神经损伤2例(4.17%),锁骨骨折7例(14.58%)。结论应对产妇产前检查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肩难产进行及早预防与积极处理,以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肩难产;预防;处理

肩难产属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多为抬头娩出后意外出现,若操作不当,则极可能导致产妇及新生儿发生严重并发症[1]。因此对肩难产的及早预测、及时预防及积极处理,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本研究就我院收治的48例肩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肩难产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现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肩难产产妇48例,均由本人要求实施阴道试产,且抬头娩出至胎肩娩出时间均>60 s。所有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29.59±5.12)岁;产次:初产妇37例,经产妇11例;孕周38~41 w,平均(39.98±0.72)w;体重63~78 Kg,平均(69.51±3.16)Kg。其中合并妊娠期肥胖症4例,糖尿病2例,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及药物过敏者。

1.2产前检查 48例产妇均经产前常规检查,且骨盆测量未见异常,B超检查显示,双顶径为9.6~10.4 cm,平均(9.89±0.71)cm;股骨长径为7.2~7.8 cm,平均(7.56±0.12)cm;腹围34~37 cm,平均(35.65±1.01)cm。

1.3产程情况 48例均为头位阴道分娩,继发性宫缩乏力37例,其中第1产程延长13例,第2产程延长39例,胎儿下降延缓11例,产钳助产7例,胎吸助产29例。

2结果

2.1分娩结果 48例产妇发生并发症29例,发生率为60.42%,其中会阴裂伤16例(33.33%)、产后出血7例(14.58%)、阴道血肿4例(8.33%)、会阴伤口感染2例(4.17%)。48例新生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窒息,其中轻度窒息23例(47.92%),重度窒息25例(52.08%),臂丛神经损伤2例(4.17%),锁骨骨折7例(14.58%)。

2.2肩难产的预防

2.2.1产妇行为控制 产前指导产妇合理科学饮食,饮食以动物蛋白为主,重视对植物蛋白的摄取,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在保证母婴营养充足的基础上,避免胎儿超重,增强自身免疫力,控制体重,保证胎儿健康[2]。

2.2.2重视产前检查 妊娠24 w即实施血糖筛查,产前进行系统产前检查。经B超检查,对胎儿的头围、胸围、双顶径及腰围等各项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同时对胎儿体重进行科学预测。若为过度肥胖者、合并糖尿病者、过期妊娠者及高龄产妇,经B超检查显示胎儿胸围>头围16 mm、肩围>头围48 mm或胸径>双顶径15 mm者,应放宽实施剖宫产的指征[3]。

2.2.3及早识别肩难产 对肩难产的及早识别,并积极采取处理措施,可有效避免肩难产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若为产前预测巨大儿,且产程存在异常,例如第1产程延长、抬头下降延缓,或第2产程延长时间超过60 min,或产妇伴有继发性宫缩乏力,均可提示为肩难产,此时不可实施阴道助产,应尽早行剖宫产[4]。

2.3肩难产的处理

2.3.1一般处理 一旦发生肩难产,应立即向上级医师反映,同时试行适当牵引;若膀胱处于充盈状态,立即导尿;若为经产妇,且分娩抬头时未实施会阴切开,应立即实施会阴侧切术。

2.3.2屈大腿法 使产妇双腿处于极度屈曲状态,与腹部相贴近,双手抱膝,以减少骨盆倾斜,腰骶前凸变直,骶骨相对后移,使骶尾关节宽松,于耻骨联合上方嵌顿的前肩松解,对抬头适当向下牵引,胎儿前肩娩出。

2.3.3压前肩法 于耻骨联合上方触及胎儿前肩,将其向后下方向加压,缩小双肩颈,同时适当牵引胎头,加压与牵引持续配合,切不可使用暴力。

2.3.4牵后臂娩后肩法 沿骶骨将手伸至阴道,将胎儿后上肢握紧,并沿胸前轻轻划过,将胎儿右肩与右上肢娩出后,将胎肩旋至骨盆斜径,同时适当牵引胎头,使其前肩入盆并娩出。

3讨论

肩难产于抬头娩出后发生,情况危急,需产科医生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以避免母婴发生严重并发症[5]。本研究就本院收治的48例肩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48例产妇发生并发症29例(60.42%),所有新生儿均存在出现不同程度窒息,且出现严重并发症9例(18.75%),对母婴身心健康均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应对产妇产前检查各项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肩难产进行及早预防与积极处理,以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吴霞,谷冬梅,谢苗雨.肩难产和顺产比较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2(02):162-163.

[2]司月华.肩难产的预防及处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09(05):431-432.

[3]宁飞燕.肩难产35例预防及处理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16(06):949-950.

[4]韦柳芬.肩难产18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13(03):516-518.

[5]辛毅青,杨艳玲.肩难产的临床分析与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2):60-61.

上一篇:浅谈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浅淡门诊静脉输液患儿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