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时间:2022-10-16 02:27:32

浅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水平会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利率风险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研究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对银行积极适应利率市场化新环境、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和提高竞争力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

一、引言

目前我国处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利率风险的巨大挑战时,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对利率风险管理有了一定的研究和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对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还不能较好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于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还不够完善,具体实务操作还不够成熟,利率风险补偿机制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规避工具少之甚少,资金定价能力明显不足,资产负债业务品种非常少,并且结构相对单一。因此,将国外先进的利率风险管理技术与我国银行业具体情况相结合,研究出行之有效的利率风险衡量、管理及防范的方法,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伴随着我国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先农村后城市、先市场后信贷的步骤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有条不紊的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的决定权由货币管理当局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央行则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再贷款率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内容是利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①。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货币当局调控利率的方式转变为间接调控及形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共同决定存贷利率的完善协调的市场利率体系。

二、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包括“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两种”。阶段性风险是在利率管制向利率市场化转轨时期产生的,恒久性风险同巴塞尔委员会《利率风险管理原则与监督原则》中对利率风险的分类是一样的,即“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1. 重新定价风险(Reprising risk)

重新定价风险又称成熟期不匹配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最常见的利率风险。重新定价风险源于银行可重新定价资产和可重新定价负债数量与持续期的不匹配。资产和负债的不平衡表现在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不匹配,既有总量结构上的不匹配,也有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呈“正缺口”时,银行利差收入会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减少;当利率敏感性负债大于利率敏感性资产呈“负缺口”时,利率的上升也会使银行利差收入减少;即使缺口为零,如果存在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不匹配,依然会有利率风险。近些年来,我国银行负债短期化和资产长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从2007年开始,金融机构存款活期化和贷款长期化趋势明显,到2011年底,首次出现短期贷款增加额超过中长期贷款增加额,短期贷款同比增长3.6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49万亿元,但是可以看出,短期贷款增加额比中长期贷款增加额只多出0.2万亿元,还不足以扭转资产长期化趋势。

另外,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利率的变动不但会影响银行利差变化和银行市场价值,还会导致银行资产、负债数量和结构的被动的动态变化,使得银行根据利率的变动调整资产和负债的数量及结构。

2. 收益曲线风险(Yield curve risk)

收益曲线风险是指收益曲线的意外移动(即不同期限利率非平行变动,也可理解为重新定价不对称)对银行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益率曲线斜率为正,即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但也有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情况,比如市场预期降息或金融危机,导致利差收入减少,也有由于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变化导致的收益率曲线大幅波动、资产负债价值变化的情况,这些都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收益率曲线风险。

3. 期权风险(Embedded options)

期权风险是指由于利率变化,客户提前偿还贷款或提前支取存款,从而引起银行净利息收入下降而产生的风险。银行借款人可以提前还款、存款人可以提前取款,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对资产负债风险敞口的度量难度增大、现金流和利差减少、增加对期权合理定价的难度,这是存在于资产负债中隐含的期权风险。尤其是在利率下调时,商业银行面临着客户提前还款和贷款增加两个期权风险。

4. 基准利率风险(Basis risk)

基准利率风险是指即使资产与负债重新定价的时间完全一致,由于其各自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或利率变化幅度不同而产生的风险。大体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类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收益减少的风险;另一类是在短期存贷款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的风险。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挑战

1. 利率市场化引起人才竞争和价格竞争

在国家放开存贷款利率后,利率将会上升。大多数银行会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吸收更多的存款,同时降低贷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的贷款者,以上竞争手段必然会导致存贷利差减小,而我国银行业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盈利的,存贷利差的减小会直接导致银行的收益减少,从而使利率的调节功能失去作用。为了在竞争中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银行不惜牺牲一定的风险控制、放大利率风险。由于经营规模不同,各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也不同,同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资金更加薄弱,经营管理能力水平较低,竞争处于劣势,一旦盈利持续减少,中小银行很可能面临倒闭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金融理论知识,还要求熟悉业务操作,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更要求银行管理人员掌握数理统计、金融工程等相关理论,熟练掌握利率风险管理的操作技能。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具备这种素质的专业人才甚少。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对利率风险识别和控制的专业人才,因此,导致对业务部门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制约了实际工作中利率风险管理的推进。

2.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传统业务经营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绝大部分业务是传统存贷业务。存贷利差收入占银行营业收入的约70%以上,如表1所示。大部分银行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单一、依靠传统存贷业务的经营模式,在利率市场化后,必然会收到较大冲击。而国外的银行,由于是混业经营,其业务范围涉及传统商行业务、信托业务、基金业务、保险业务、投行业务及证券经纪业务等,佣金及手续费等非利息收入可以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甚至到90%,业务的多样性可以规避市场利率变动带来的损失。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地不断深入,我国利息收入高、中间业务收入低的情况会增加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加快中间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进一步挖掘传统业务的潜力,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保证银行的利润。

3.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管理能力的挑战

利率市场化将首先挑战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价能力。在确定利率之前中,商业银行需要综合评估各种市场因素、客户因素。例如,在决定贷款利率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察客户的信用风险等级,以及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行业发展趋势等众多因素。但是限于历史数据积累、研究分析能力等制约,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在甄别信用风险方面还有较大欠缺;在模型应用能力、趋势判断能力上,与国外商业银行差距较大。

利率市场化挑战商业银行的利率、信用等风险管理能力。在利率管制体制下,各商业银行都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利率风险并不明显。商业银行基本不用考虑利率风险问题。但是,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风险会逐步增加,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也逐步增加。商业银行在考虑利率波动对自身盈利的影响的同时还要考虑利率风险对经营策略的影响。利率管理不仅是涉及自身资产价值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成为一种业务发展的策略。

四、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对策

利率市场化是减轻当前通胀压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经济情势下,适当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让银行可以提高存款利率来应对储蓄竞争,可以达到消除负利率,改变通胀预期;而由于存款成本的上升,将使各商业银行更加关注贷款的收益率,减少低收益贷款的投放,从而有效控制国家整体信贷水平。从当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己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各商业银行应及早准备.加快转变经营策略,迎接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1. 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抵抗利率风险的能力

银行资本金是决定其经营实力和支付能力的重要标志,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主体,其经营的成败直接涉及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在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利率的走向是难以预测的,资本充足率的高低代表着银行应付金融风险能力的强弱。

为有足够能力抵御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及早解决资本金补充问题。目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一是上市筹资、增资扩股,在国内或者国外资本市场上向公众和机构投资者筹集资本金。二是发行可转债、长期次级债券和补充附属资本。三是调整资产结构,提高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降低风险加权资产。

2. 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实现多元化经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品种单一,结构不平衡,由此带来的重新定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利率风险。以利率风险作为其管理的核心,探索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全面综合的平衡管理,可以使银行实现最优的净利息收入;同时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增加资产负债品种,实现多元化经营,从总量结构上和利率期限结构上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控制和管理由此带来的重新定价风险。

3. 加强利率风险集中化信息系统的建设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信息系统,利用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在各商业银行的总行和分行分别建立数据库,分行根据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即时更新数据记录,定期将数据上传至总行,总行进行汇总整理,形成所有分支行数据总库,由总行收集、分析并创立评估模型,对该行的利率风险程度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出来的利率风险程度的不同,将利率风险划分若干等级,对不同等级的利率风险进行差别管理,将测评后的利率风险管理建议及时发放到各支行,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参考。

4. 积极发挥银行同业协会的作用

为应对和解决利率市场化的各种挑战,国内外银行在抱团发展方面已有不少探索,如国外的“德国储蓄银行协会”和“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联盟”,以及国内的“全面业务合作协议”、“银银合作”、“亚洲金融合作联盟”等,通过行业联盟,各银行享有数据共享、费用分摊和抱团议价等优势,可以在利率管理方面充分交流和合作,推进银团价格协定,摆脱被动适应优质客户定价要求的局面。在坚持自身业务特色的情况下,充分挖掘行业联盟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在提升竞争力的同时,有效提高防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Lynge,M.J,and J.K.Zumwalt.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nterest Rate Sensitivity of Commercial Bank Returns:A Multi-Index Approach.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ititative Analysis.1980,15:731-742.

[2]海威.基于 VAR 模型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0(10).

[3]李伏安.促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健康发展[J].中国金融,2009(20): 28-30.

[4]陈东.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15):135.

上一篇:长三角城市金融发展比较研究 下一篇: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