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10-16 12:58:01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胃溃疡对其血清胃泌素及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经胃镜和活检证实的活动性胃溃疡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50例和西医组(对照组)50 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泌素、胃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x2=3.98,P

【关键词】胃溃疡;胃泌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具有周期性发病、容易反复等特点。属于中医“胃脘痛”、“ 痞证”、“ 反胃”、“ 吐酸”的范畴。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胃溃疡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6年6月~2009年5月经胃镜和活检证实的100例活动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排除标准:年龄70岁者;消化性溃疡活检后发现有小典型增生及癌变者;研究药物禁忌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职收、吸烟史、溃疡病家族史、症状、溃疡面积及数目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40mg,每晨1次,用6周,同时饭后服用阿莫西林1g,替硝唑0.4g,均2次/d,共1周;治疗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替硝唑用法同对照组,加服胃愈汤100ml,早晚各1次,共6周。胃愈汤组成:太子参15g,茯苓15g,白术15g,丹参15g,黄连10g,甘草10g,大黄粉3g,黄芩10g。

1.3疗效标准[2]

患者在治疗前后都行胃镜检查,溃疡由活动期变为瘢痕期(S2期)为治愈;溃疡面积缩小50%以上为好转;溃疡面积缩小不及50%为无效。

1.6统计学分析

结果以x±s表示,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胃泌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为(30.2±9.9) p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6.0±11.2) pmol/L(t=2.345,P

2.2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x2=3.98,P

3讨论

胃愈汤为治疗胃病的纯中药制剂, 是四君子汤合黄芩、黄连、大黄而成。太子参、茯苓、白术等可调节胃肠运动、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能抑制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抗溃疡作用。大黄、黄连、丹参、甘草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促进愈合,而且还能促进血液凝固、抑制上消化道的运动,缩短凝血时间、稀释血液,使红细胞压积和血黏度下降,具有抗炎和抗幽门螺杆菌所致的溃疡和应激性溃疡的作用[1]。

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阻断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后, 将加重胃黏膜损伤,而给予外源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后则可明显减低胃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样在溃疡边缘局部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后也明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速溃疡愈合[4]。

本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增强,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胃愈汤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与溃疡的愈合程度和质量完全相一致,提示中西医结合可以促进溃疡愈合,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胃泌素含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1]吴灵飞,李国平,郑宗茂,等.胃舒散联合呋喃唑酮和阿莫西林根除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及抗复发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4):226-227.

[2]巴图.慢性胃炎的内镜分类及诊断探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3):181-182.

[3]肖占森,李景荣,冯建东,等.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泌素检测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1):21-22.

[4]谭永港,舒晴,邱猛进,等.胃溃疡患者胃黏膜不同生长因子表达的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5):829-83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