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水资源面临趋势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5 11:49:07

龙海市水资源面临趋势及对策研究

[摘要]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略资源。区域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将成为制约龙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针对龙海市水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提出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应对措施与建议,以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的目标,促进龙海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龙海市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龙海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九龙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海岸线长103.3公里,面积1128.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福建第二大河九龙江西、南、北三溪横贯全境后入海。境内水系发育,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38.04亿立方米,其中天然产水量8.39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14亿立方米;九龙江客水127.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2亿立方米,可利用率8.69%。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498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不到全省人均的一半,属“水资源紧张区”。本文针对龙海市现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沿海资源性缺水、平原水质性缺水、山区结构性缺水的问题,提出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应对措施与建议,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龙海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龙海市是福建省第一批实现初级水利化县(市)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量、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市年开发利用总水量为4.8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26亿立方米,地下水0.08亿立方米,引水3.53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40.58%,是全省的中等水平,仍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解放后,全市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兴水利工程建设――山区修坝蓄水,平原建闸引水,沿江滨海筑堤防洪挡潮。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泵站、管灌、人饮、水电工程,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蓄、引、提、排、灌、供并举,除害兴利并重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全市共建成小(二)型以上蓄水工程64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56座,总库容0.61亿立方米;小水电装机4115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9.89%;大中型水闸17座,其中大型拦河闸坝2座;建成大型引水工程1处,中型引水工程4处,万亩以下引水工程11处。建成饮水工程2573处,其中集中式11处,分散式村级供水工程111处,小小型供水工程2451处。这些工程设施通过对全市水资源分配、调节与控制,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供水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全市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耕地面积的4.6%;有效灌溉面积占95.8%;保证灌溉面积占88.3%;解决饮水安全188个行政村,人口43.39万人,行政村通水率达到77.4%,农村人口享用干净安全水率达到63.33%。全市实现年供用水总量4.34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2.18亿立方米,占50.23%;农业用水1.73亿立方米,占39.87%;林牧渔用水0.03亿立方米,占0.69%;生活用水0.4亿立方米,占9.22%。

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趋势

龙海本是农业大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依港兴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之列。

据统计,50多年来,全市工业用水增长30倍,农业用水增长近5倍,生活用水增长近12倍。现已面临工业用水缺乏,农业水源不足,居民生活用水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区域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并存趋势。要促进水经济、水环境相互协调发展,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管理保护水资源,是今后十分繁重又艰巨的任务。

2.1 保障程度不高,存在隐性缺陷

龙海市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自然条件存在一些隐性缺陷:一是区域性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总体呈山区多、沿海少。如隆教乡、港尾镇,尤其是隆教乡“自水自用”,没有客水,平均每平方公里集雨面积要供应16公顷的耕地和人畜用水,属水资源严重贫乏地区。二是水量趋短缺。客水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92.39%,已开发利用客水占总量72.48%,面临若客水受到污染不能引用或上游开发利用截流,龙海将导致严重的缺水问题,尤其是生活供水更为短缺。三是水质无保障。龙海位于九龙江下游,水质的问题很大程度取决于上游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程度,水质保障程度不高。四是水污染加剧。部分工业废水肆意排放,污染了九龙江西南两溪及西溪“一条龙”内河水系,水质从70年代的II级变为如今的IV级水,水体三日不流通即便发黑变臭。五是农村饮水工程保证率低。农村饮水安全潜伏着分散式、小型多,占全市供水工程95.3%;全市有150个行政村、25.15万人存在着农村饮水不安全,占36.67%;水量不足,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人口占农村人口13.48%。

2.2 蓄水工程老化,调蓄能力下降

全市有71.8%的水库存在工程老化和安全隐患问题,主要表现在:渡汛标准低的占20.3%,大坝存在问题的占62%,输水设施隐患的占36.8%,溢洪道缺陷的占54%,超期服役的占55%。这些水库的病险状况,不仅影响到工程安全运行,危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安全,而且受到汛限水位限制,有的水库甚至在主汛期必须腾空库容运行,共减少了蓄水量0.18亿立方米,相当于浪费了一座中型水库的库容量。因此,必须尽早进行除险加固,充分发挥水库工程应有的综合效益。

2.3 科学意识不强,用水浪费严重

2.3.1 农业灌溉方式落后。农业用水量占全市供用水量的39.87%,是耗水大户。灌溉渠系不配套或老化失修,水的利用系数仅为0.4-0.5左右,灌溉方式多为粗放型大水漫灌,耗水量高,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

2.3.2 工业重复用水率低。全市工业用水量占总供用水量的50.23%,但重复用水率仅为34.1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十分明显;生产工艺落后,耗水量大也是造成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2.3.3 社会节水意识不强。低廉的水价唤不起群众的节水自觉性,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相当突出。

2.3.4 供水安全保证率低。北溪取水的供水工程,水源单一,管线单一,应急机制尚不完善,缺乏对风险因素的考虑,缺少备用水源和水源地受污染的应急机制以及应对风险的预案;缺乏水资源利用、保护和管理经费,不能进行工程性水资源保护和建设,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将面临极大挑战。

2.4 污水排放增加,水质日趋恶化

2.4.1 工业排污量大。最近几年来,龙海市规模工业快速发展,其中造纸、皮革、化工、电镀、食品等工业排污较大。据统计,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112.86万吨,年工业废水达2.49亿吨,占全市污水排放量97.01%,工业废水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2.4.2 污水处理率低。由于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建设起步较慢,目前生活生产污水仍然直排九龙江或内河水系,直接影响了九龙江和内河水质,并且相当一部分污水还直接用于浇灌农田或城市绿地,造成二次污染。

2.4.3 污染控制力弱。农田化肥流失、畜禽粪便排放等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力较弱。据统计,按单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375kg/hm2,农业化肥非点源污染氮的流失量为15%计算,则每年流失的氮肥0.56t/a,磷肥0.13t/a。流失的氮、磷通过降雨径流进入附近水体,加剧水体污染。

2.5 管理工作粗放,执法尚待提高

龙海市水资源管理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主体、轻配套,重利用、轻保护的传统意识。2006年底全市办理取水许可证数136套(户),批准取水许可量0.76亿立方米(地下水0.35亿立方米),取水许可管理工作层面还不够拓展。对于《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还不够,群众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患意识不强,向河道排放废污水、倾倒废渣弃土等现象屡禁不止,水行政执法力度还需加大。

3 应对措施与建议

3.1 水资源开发战略

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龙海市水资源工作的基本任务。这就要求必须实现从过去的开源为主向开源节流并重、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的转变。

3.1.1 确立管理重点,建设节水社会。工业是最大用水户,占总供用水量的50.23%,所以,应研究通过循环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系数,降低单位产值耗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农业用水次之,占39.87%,应大力推广节水型输水防渗技术、田间灌水技术、节水灌溉制度和高效用水管理制度。提高每立方米用水的生产率,达到节水增效双赢。城市生活用水应积极推广节水生活器具的普及和降低管理网漏水率,减少生活用水的浪费。

3.1.2 强化工程措施,充分利用资源。一是加快内河渠系的清淤清障整治,加快排涝速度,增加港道容积。全市共有1200公里内河渠系,通过清淤整治可增加港道容量0.15亿立方米。二是通过加固水库,可增加有效库容0.18亿立方米,并从中提高水库的安全程度。三是推进节水工程建设步伐,如九龙江北溪引水灌区(龙海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以及白水、浮宫万亩管灌工程,重点发展隆教、港尾两个沿海缺水地区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田间灌水技术,达到节水开源的目的。四是开发新建双弟九十九坑水库和程溪奎坑水库(龙海的主要备用水源)以及拟建的18座小型水库,改造扩建现有山围塘56座,可增加库容约0.73亿立方米。五是考虑跨流域调水方案,利用漳州开发区和后石电厂从九龙江北溪取水的输水管网,延伸到港尾、隆教补充缺水水源;利用白水供水公司的管网,调用漳浦石过陂水库和赤兰溪水库水源,补充港尾滨海新城的水源;利用湖后水库发电输水渠道调用九龙江支流南溪流域水源,补充颜厝、程溪、九湖三镇以及漳州市区城南片的水源。六是开发雨水集蓄工程建设,增加雨洪资源的拦蓄量。七是利用现有水库群联合调度,达到节水、多蓄、增效、保安全。如隆教、港尾两乡镇水库较多,可利用水库群联合调度,减少溢洪,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总之,通过一批地表水拦蓄工程,跨流域地调用水资源,优化配置,可加强河川径流的调蓄能力,为供水紧张地区提供水源,既可达到一定程度的消峰、调节作用,又有利于防洪减灾。

3.2 水资源保护战略

3.2.1 广泛深入宣传,提高水患意识。面对需水负荷的不断增长,政府要广泛宣传,逐步增强全民节约水、珍惜水、保护水的意识。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以项目带动循环经济和节水建设。要加强节水宏观指导和政策导向,发挥水价经济杠杆作用。要制定节水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行业、集体和个人兴办节水事业,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节水型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科学合理地布设水环境监测站网,加强江河主要污染河段监测,严惩超标排放的重点企业,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和管理,杜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等直接排入河道的现象,尽量减少农业污染源。要进一步完善取水许可制度监督和管理,依法治水,严厉打击向河道乱排污、乱设障等侵占行为。要加强水资源保护,以保持优良的水质,确实保证饮水安全,防止水质性缺水,最终实现“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经济、水文化”的目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2 加快污水处理,防止污染行为。要加快市区污水管网的建设步伐,改变雨污合流排水现状。特别要完善城市分流制的城市排水体系,加快龙池开发区、东园开发区、九湖开发区等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力争所有工业废水、医疗污水及宾馆等三产污水都在内部自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入污水管网。要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区的改造,督促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有计划地把一些老污染源从水源保护区、居民稠密区内迁出,集中到新工业开发区实行污染集中控制。要全面规划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解决涉及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实用技术模式,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努力控制农用化学物质污染。要加快南港南岸城区内河整治,盘活水系、提高内河治涝能力并改善水质。

3.2.3 加强源头治理,实现持续利用。从龙海市现有水资源状况看,主要特点有:一是九龙江过境“客水”是龙海的宝贵资源,九龙江客水占龙海全市水资源总量的92.39%,充分说明对源头进行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是工业废水污染严重,工业废水造成的水污染占据全市水污染负荷的50%以上,所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切实淘汰耗能高、用水量大、生产工艺落后的工业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削减污水排放量,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中之重。

3.3 水资源管理战略

3.3.1 依法治水。加强和完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计划用水和取水统计等制度。要通过行业用水定额加强统一调度,将工作重点由单纯注重发证,转变为加强监督,强化服务。同时,要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敢于碰硬,严厉打击河道非法排污、设障、侵占行为。

3.3.2 完善规划。要依据现有水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突出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的指导思想,抓紧编制《龙海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龙海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把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合理利用并有效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3.3.3 科学论证。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基本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工作。科学确定供水水源次序,做到先地表水,后地下水。未经论证的,不得批准取水,不予安排用水计划。特别要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 尤其重视地下水的水资源论证工作,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

3.3.4 严格审批。在规划区域内严格限制城市的各种自备水源,在自来水可供区域内原则上不再新建自备水源,对原有的自备水源要逐步削减许可取水量直到完全取消。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城市地下水,控制地面沉降,保护城市安全。

3.3.5 统一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要以流域为单元,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城区和农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评价、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和统一监督管理。

综上所述,以科学技术和更新观念为动力,全方位、多渠道实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厉行节约为本,治污优先,切实珍惜水、保护水,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上一篇:浅析科技时代下的文书档案工作 下一篇:科技档案信息在新形势下的保密与开放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