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插花风格形成之比较探讨

时间:2022-10-15 11:14:52

中西方插花风格形成之比较探讨

摘要:对中西方的插花风格进行了探讨,从不同角度对中西方的插花风格进行了比较,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将插花的艺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插花;风格;比较

1中西方插花的起源比较

1.1中国插花的起源

关于中国插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民间,早在佛教传人中国前,人们就有了手持花和佩戴头花的习惯。另外,在南北朝时,也出现了供花献佛的形式,魏晋南北朝时,也有插花的历史出现。以上这些都是中国关于插花的初级阶段,但是有的仍然传承至今。

1.2西方插花的起源

西方插花的历史始于古埃及时期,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出现了睡莲瓶插的壁画,同时,还出现了用五口陶瓷花瓶作为插花用的瓷器。在西方后来的历史中,插花衍生为宗教一种的艺术形式,有明显的象征意义。那时候的插花艺术非常简单,不管是材料上还是形式上,都还不成型,只是表达了对宗教神灵的一种纪念。

2中西方插花艺术思想的比较

2.1中国的插花艺术思想

中国的插花思想受到中国传统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追求清新自然、恬静雅淡、纯朴无华的境界,因此,古时候的人们确立了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其中插花的艺术也体现了自然审美的观点。插花的艺术思想还受到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影响,在插花中追求美丽的意境图画。

2.2西方的插花艺术思想

在西方的早期思想中,对于美的认定有3种:一是具有完整性和完备性;二是讲究适当的匀称和协调;三是彰显光辉与色彩。文艺复兴后,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关于插花的理念不仅仅局限于宗教的题材上,逐渐发展成为室内的一种装饰艺术。插花的思想艺术从刚开始的3种审美定论演变成形式上的特殊关系,注入了数学和几何学科的思想。

3中西方插花形成的社会背景比较

插花艺术是一种具有生命性、立体感的装饰艺术,这种视觉的艺术直观地表现了人们的情感意念和对美的认知。从社会背景的差异来看,西方的插花在形成上受到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影响,西方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发展到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插花艺术顺应理性的道路发展。

中国的插花艺术形成的历史背景是基于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理念,后来受到儒家、道家思想的不断侵入。但是士人的文化思想始终贯穿在人们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圆形演变过程。

4中西方插花风格形成中材料上的比较

4.1中国的插花材料

中国的插花材料选择上选用传统的花卉,并且采用固定的花卉搭配方式,这是传统美学思想根深蒂固的体现。传统的花卉搭配方式有:梅花配迎春、山茶和瑞香,牡丹配玫瑰、蔷薇和木香等。除此之外,花卉都有自己的传统象征意义,比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在中国,花卉的育种大都选择花形大、花色艳、花容好的,在插花过程中,普遍本着“花香不在多”的理念,逐渐形成线条式的插花形式。

4.2西方的插花材料

在西方,由于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于是花卉的种植和栽培在不断扩大。西方人在引进了中国的花卉后使得花卉的品种越来越多,这些不断出现的花卉在西方人的精心栽培下,为插花艺术提供了物质基础,丰富了西方的插花艺术,图案式插花在不断的发展。

5中西方插花艺术风格的比较

5.1中国的插花风格

中国的插花风格是线条式的,采用师法自然并高于自然的手法,利用花的自然美彰显插花艺术,注重花的品质和花茎、叶的个体美。中国的插花整体表现花朵的自然美,以此表达插花艺术的自然韵致,在色彩上也主张清新淡雅,插花作品也能体现出书情画意。

5.2西方的插花风格

西方的插花风格与中国大不相同,西方的风格是图案式插画形式,选用优秀的花材装点插花艺术,追求形式美与色彩美的统一,注重插花作品的视觉效果和群体艺术效果,在造型上很有讲究,插花风格明艳、热烈、炽热。

插花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艺术,它是具有生命感的,它在不断地成长完善,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添加了无限的生机,并且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插花也代表着一种文化,要加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实现中西方插花风格的交融。

上一篇:北方城市墙面绿化的设计及应用 下一篇:生命的奏鸣,正生态的蓝色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