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实验复习课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5 10:52:35

如何从实验复习课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文章结合如何在实验复习课上提高教学有效性展开论述,提出:通过改进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注意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

关键词: 实验复习课 教学有效性 提高策略

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升级”,思维方式“升级”,从而实现能力“升级”,尤其不能为了针对考试,复习得面面俱到而采取简单的知识的重复和灌输。下面谈谈本学期复习中的一些案例和反思。

一、通过改进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修改前:课题《化学基础实验仪器复习》

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仪器,能正确地书写仪器名称。2.能正确使用常见的几种仪器。3能够利用仪器进行简单实验。

在设计教学时,要对各方面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教学的整体安排。这堂复习课需要对以往学过的仪器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能让学生形成思维体系,所以要加强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目标设计。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提出为什么需要进行试验,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及经验,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在以后生产生活中的意义。在这堂复习课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珍珠”穿成一串“珍珠项链”,而教学目标就是要引领学生寻找这条属于自己的“线”。经过讨论,我们将本课原来的单一的化学仪器的复习改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修改后:课题《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4.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二、注重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活动。化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探究活动形式有两种:一是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例如“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学生通过讨论筛选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物质溶解时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结论。二是调查、辩论等活动。如“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提出有关的建议”,“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等。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取第一手的信息,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图书馆或互联网)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以此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减少学生的思维活动,强化机械训练。而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复杂的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不能以此取代化学实验。微观图景跟宏观现象有着本质区别,不能进行简单类比,在用计算机模拟微观图景时要注意避免科学性错误。

在教学中,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多种媒体的配合使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提高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对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物质及其变化现象,要注意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例如,水是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物质,在水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出发认识生活中的“水”,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了解水的污染和污染源、水的净化和纯化等。

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存在大量与化学有关的素材,如燃料和燃烧、溶液、酸、碱、盐、有机物和各种材料等。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和筛选素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五、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学习主题,如“设计实验探究动物或植物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已有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全面的认识。此外,还应注意化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的建议”,“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六、结语

以上只是笔者列举的一些实践体会,事实上,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举措还很多。广大教师和学者应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地域特点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回归生活世界”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中进行交流、探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唐力.化学教学论与案例研究[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浅议初二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小议如何提高原地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