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户融资难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15 10:44:10

关于农户融资难的几点建议

【摘 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曾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目标任务,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这是对农村金融发展战略的高度概括。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正规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但是研究表明,正规金融机构通常受到严格的管制,如低利率、信贷配给和直接的信贷计划。而普通农户由于贷款额度小、交易成本高,很少有抵押品,没有信用记录等原因,面临较高的金融约束或金融障碍。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村信贷需求不断增长。本文通过对我省14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村)及1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深入揭示新的形势下我省农村信贷需求现状以及金融机构体系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制约障碍,进而提出构建适应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观察点;小额贷款;信贷;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服务明显改善,但农村金融仍然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信贷抵押担保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涉农金融机构产品单一,运行机制不灵活,对农村的金融支持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贷款比较困难,特别是大额贷款和中长期贷款难的问题仍很突出。不仅农户很难得到贷款,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也难以得到所需的金融服务。当前,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产能提升,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主要瓶颈。为加快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随着国家扩大农村内需市场,刺激农村消费,农户信贷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贷款额在逐年增大,但是整体上农户贷款仍以小额短期信贷为主。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服务功能的增强,以及各大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经营范围的扩大,各种贷款投放力度的加大,农民取得资金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申办生产性贷款和生活性贷款,依然面临很多繁琐的手续和来自民间借贷的制度性风险。对此特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1.不断加强融资担保、融资创新体系建设

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1000个农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1000个农户家庭年内累计借入款金额195.6万元,比2010年的总借入款166.4万元增加29.2万元,增长17.5%;比2009年的总借入款139.7万元增加55.9万元,增长40%,增幅较大。从单个农户贷款来看,2011有69户贷款,有效户均借入2.83万元,比2010年户均贷款1.75万元增加1.08万元,增长38.2%,较2008年的1.43万元增加6091元。随着国家扩大农村内需市场,刺激农村消费,农户信贷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贷款额在逐年增大,但是整体上农户贷款仍以小额短期信贷为主。

根据调查发现农户的生活性贷款较生产性贷款更难得到支持,当农户的生活性资金遇到困难时(比如婚丧嫁娶和生病),他们会动用生产性资金来予以弥补。因此忽视农户的生活性贷款就极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生产活动。加大力度继续完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应探索政府出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参股。组建信贷担保机构,为农民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同样可以探索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各地应重点探索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发展,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性金融服务。放宽民营经济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条件,创设和重组一批县域小型金融机构,培育村镇银行、村级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2.进一步提升贷款供给能力

2011年1000个农户调查数据显示,在年内累计借入款中,其中从银行贷款19.3万元,占总借入款的9.9%,比2010年的4.1%提高了5.8个百分点;从信用社贷款额是113.1万元,占借入款的57.8%,比2010年的55%提高了2.8个百分点;从私人贷款54.92万元,比2010年的66.2万元减少了11.3万元,私人借款的比重也由2010年39.8%降低到2011年28%。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服务功能的增强,以及各大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市场经营范围的扩大,各种贷款投放力度的加大,农民取得资金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

从农户方面来说,贷款的手续费用高,贷款程序繁琐,也抑制了贷款的需求。同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除信用贷款以外,贷款都需要有经过认证的合适的抵押物,而要证明一个合适的抵押物,需要经过繁杂的手续,以及一笔手续费,农民的贷款金额小,而抵押物认证的手续费是按交易笔数算,因此抵押物认证的手续费相对显得很高,这就会影响农户的贷款需求。农村金融信贷成本过高,限制了信贷总量扩大;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小,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大户的需求,滞缓了产业规模化发展。由于小额农贷的管理成本高和风险较大,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大都成倍上浮甚至一浮到顶,使许多资金需求较大的农户被高成本贷款价格挡在门外。

在贷款供给能力提高的前提下,更加应该全面简化繁杂的小额贷款申报程序,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发放范围和金额上限,满足农民生产及加工、运输、经商等方面的贷款需求。应该调整信贷发放方向,逐步把信贷投放延伸到对粮食深加工等产业链条上来,发挥农村投资的方向性、基础性引导作用。重点解决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和贷款难问题。支持工商资本下乡,进行适度规模经营。现在我省农民最大的问题是手里没钱.我国农民在过去60多年为工业化无偿奉献了30万个亿,其中75.1%来自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13.2%来自农业税,11.7%来自银行储蓄。在过去30多年里,农民还为城市化被强制剥夺了土地级差收入30多万个亿。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下决心纠正“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习惯性做法。

3.继续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商业化合作

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1000个农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农户贷款用于日常消费、子女教育、看病就医、修建房屋、婚丧嫁娶等生活性借贷额为52.9万元,占总借入款的27%,比2010年的34.8%降低了7.8个百分点。2011年用于生产性的借贷额为142.65万元,比生活性借贷多89.76万元,生产性借贷占总借入款的72.9%,比2010年的66.4%提高了6.5个百分点。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户用于生产性贷款比例是远高于生活性贷款。同时,在生产性借贷需求中,非农业生产贷款需求上升,农业生产需求由2010年的79.1%下降到2011年的60%,降低了19.1个百分点。根据调查发现农户的生活性贷款较生产性贷款更难得到支持,当农户的生活性资金遇到困难时(比如婚丧嫁娶和生病),他们会动用生产性资金来予以弥补。因此忽视农户的生活性贷款就极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生产活动。

应该有方向、有规划、有步骤的积极开展农业保险的商业合作。各地在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的商业运作模式。重点研究探索针对我省林产品、经济作物和动物种植养殖、名特优农产品等,开办特色农业保险等险种,探索开展农机保险、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等险种,不断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自然和市场风险。

上一篇:浅析地震作用下动水压力对矩形空心桥墩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