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复式教学中“小助手”的正能量

时间:2022-10-15 10:33:54

浅谈农村复式教学中“小助手”的正能量

摘 要:复式教学始于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和农村等地,仍采用复式教学的方式。在浅析农村复式教学的优缺点后,提出在复式教学课堂中选出小助手,并对农村复式教学课堂小助手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复式教学;小助手;正能量

复式教学,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W生编成一个班,由一位教师使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复式教学在我国早有存在,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不断的发展并稳步提高。复式教学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时又要依靠教师科学有序的安排。不可否认,这一教学方式作为解决旧中国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教育发展和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居住人口分散的方法,确有高效。然而,复式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同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的互相影响,多个教学任务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等。针对这些弊端,复式教学中的小助手应声而起。

复式教学中的小助手,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复式教学的课堂中,选出年级中有责任心、学习成绩优异、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自己的辅助者,帮助自己完成一些任务。选出复式教学课堂的小助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工作的负担,而且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可以使教师更方便去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习情况,从而使教师制定更进一步的发展目标和课程目标。

作为农村复式教学中的小助手,担任小助手的学生必然是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强、有担当、有勇气的学生。担任小助手,不仅能满足学生自己的成就动机,还能为复式教学课堂带来许多积极作用。那么,复式教学课堂上的小助手能够为复式课堂带来哪些效益呢?

一、对教师

在复式教学的课堂上,由于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注意力难免会在分配时出现困难。复式课堂上的小助手,便可在这时帮助教师对本年级的学生进行关注,如果学生有任何问题,即可报告给小助手,小助手再向教师进行提问,这不仅避免了复式课堂不同年级学生同时提问的混乱现象,也提高了不同年级学生的提问得到解答的效率。

另外,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不仅仅是智育,还有德育。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复式教学课堂必然会出现不同心智的学生。这时小助手便可帮助教师对本班级学生的心智发展进行关注,使每位学生的发展情况都能被教师所熟知,避免出现学生的被忽视感,让每位学生的心理都能够得到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对班级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到一所小学参观,在一个班级中,他指出了几位学生,然后对在他身边的班主任说:“这几个孩子以后会有大作为。”20年后,被他点中的这几个孩子,果不其然都成为大人物。这在我们的教育学中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就是说,学生会按照老师对他们的期待而发展自己,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他们能够达到的样子。在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对于他们而言总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学生总是认为教师是博学的、有预见性的存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对教师的要求“言听计从”。因而,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每个复式教学的课堂中,都至少有两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的每个学生,都会希望自己是被教师所关注的那一个。然而,同一个班级中不同的课程任务、不同的发展现状,已经使教师有了沉重的负担,无法再对学生进行一一的关注。这时小助手便可代替教师对班级进行关注,帮助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鼓励,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对教学

复式教学课堂中不同年级的教育目标、教学任务必然是不同的,综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教师的任务量极大,负担极重。小助手可以协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反馈,学习成绩优异的小助手还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交流,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最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激励小助手努力学习。这种激励作用,表面看起来是通过外部奖励的方式对小助手的学习动机进行强化,但是其作用不亚于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四、对教学方式

复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提出和应用,原本就是具有针对性的。但凡事具有两面性,这一教学方式在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教学问题。选择复式教学课堂中的小助手,则是为了解决这些新的教学问题。凡事都是在否定中不断得到完善并发展,复式课堂中小助手这一职位的选择,完善了复式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维持了其在特定地区、特定时间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复式教学课堂上的小助手其实就是教师与同年级学生的一个沟通桥梁,小助手协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各项发展,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促进自身的逐渐成长,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教师、班级、自己的不断发展,为他人、为自己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为整个复式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王德苓.农村复式教学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

上一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下一篇: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