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情感之海 鹏飞教学课堂

时间:2022-10-15 10:10:37

巧借情感之海 鹏飞教学课堂

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情感教学是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将之渗透于教学中,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因而情感教学,倍受教育者的青睐。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容易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因而这种教学方式备受推崇。然而,如何实施才能行之有效呢?

一、深研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中学的思想政治教材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是我们俯首可拾的第一手资料。在备教材时,必须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并能对之进行扩充与提炼,整合教育的资源,从中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情感信息,使之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在教学七上《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让同学们回忆自己以往感到不可思议的“奇迹”,同学们兴致盎然:有的认为自己的特长是画画,如果能继续发展的话说不定将来可以成为画家;有的认为特长是唱歌,不比小燕子差;有的感到从小我就爱拆装玩具汽车,相信只要尽力挖掘,并不断学习和实践,说不定将来我能发明一辆既节能又环保的新式汽车……总总淋漓尽致的描述,学生从中了解了课文的主题内容,也深刻体验到自己的潜能,通过教师对课文内容的拓展与各方面因素的筛选整合,并加工处理,学生就能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也感受到情感上的陶冶,想像更好的自我形象,激励了自己的斗志,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感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促成可感可摸的教学情景,优化了课堂教学,升华了情知互促并茂的学习境界。

可见,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促使学生的情感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才能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的目的,唤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而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祖国悠久的历史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这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手段,使教材、老师之情融会成学生的感情,变成一种学习内驱力。

二、搭造心桥,激发求知欲望

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情感投资,以爱结情。因爱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的感染才深,对文章的理解才透。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表情是情绪的外衣,可见,体态语的运用非常重要。也许,你的一个眼神足以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手势足以使学生专注认真,一个微笑足以使学生心态阳光……因此,不要因为看到学生开小差或随意说话时,就火冒三丈,棒头一喝,过多地指责或批评,而使以一些恰当的体态语去暗示,这样,往往收到如春风般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教学七年级《自我新期待》时,我和一个同学进行了一次交流,当我谈到他的学习情况时,他很沮丧,但是在他的眼光里充满着自卑底色的倔强,原来他在数学学科显得捉襟见肘,经常受到其他同学异样的眼光。通过这节课,我和他的眼神交流,倾心沟通,他的内心荡起了涟漪,心中有了新期待。显然,他心里暗涌着一股暖流,感到异常激动,教师真情的鼓励,将成为他勤奋拼搏的核动力――从与他交谈中在本子上写下“不要立什么豪言壮语,从这一刻行动之开始”足以可窥一斑。可见,对学生的关爱,将影响学生未来的命运,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关心与了解学生的困难,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喷发学生无穷的求知欲望,搭起一座微妙的“心桥”。

三、热情评价,升华师生情感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起到升华的作用。它是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有关知识点运用提问的方法,对学生所作出的反应进行有效的评价,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进认知与情感双赢发展。首先,以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能够用丰富的情感修养,去潜移默化感染学生,激其情感上共鸣,激其学习热情和兴趣,形成双边情感交融、温馨愉快的学习环境。如,教学《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时,注重满足学生心理情感的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不断升华师生的情感基础,为实现师生知情互动、课堂评价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以高尚人格魅力,增进情感向心力。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态度、形式与方法能客观反映教师对教育的热情、学生的热爱,同时折射教师的职业修养与人格魅力。因此,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增进师生情感的内聚力与感召力,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习效果。再次,创新教育理念,探索评价策略与途径。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评价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实践的探索与研究,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扬起自信的风帆》时,我对教材的精心设计,准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问题教学,并对他们的表现更应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这种隐形的评价策略与方法,显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当教师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时,也就更为容易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崇德中学)

上一篇:中职化学教学中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下一篇:浅谈音乐游戏在幼儿英语活动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