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探讨

时间:2022-10-15 09:42:20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探讨

[提要] 顶岗实习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顶岗实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还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本文总结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现状,分析造成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探讨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职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0月14日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这一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社会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这种特性和酒店等服务类企业的环境是有冲突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顶岗实习生职业意识比较薄弱,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高骛远,岗位稳定性差。对于大多数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一开始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在这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具体岗位的实际锻炼,学习更多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多数顶岗实习学生希望在整个顶岗实习期内能够到酒店企业多个岗位轮岗实习,来获取酒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而这个愿望与相关酒店企业的期望往往是截然相反的。从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等因素考虑,酒店企业更希望单个实习生在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具体岗位长期工作,实践中往往会安排单个实习生在某一个具体岗位或者部门呆几个月,甚至一直到实习期结束。而且,在实践中,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生比较集中的安排在客房、餐饮、前厅等一线服务岗位和部门,这些岗位和部门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实习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就能够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从而独立顶岗工作。一般情况下,在这从陌生到熟悉的一个月中,实习生都能够保持较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很多顶岗实习生就沉不住了,觉得长时间在同一个岗位上的枯燥无比,难以忍受,于是一心想着去其他岗位上轮岗,开始“应付”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个人主义,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是脱离学校学习环境,完全在酒店企业内部进行的,而酒店企业内部环境与大学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大学的环境相对独立,提倡个性和自由发展,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里面也是相对独立的,酒店企业内部则不同,虽然酒店内部员工众多,但是按照分工协作和层级管理组织起来的一个严密的机构,必须紧密协作,团结互助,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也就是要求酒店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还能够团结协作,为各部门岗位的员工提供便利甚至协助。以酒店餐饮部门岗位服务为例,从迎宾服务到点菜服务,再到后台服务,再到席间服务,再到结账服务,整个过程需要各个岗位密切配合,任何一个服务环节或者任何一个服务人员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餐饮服务的水平,进而给酒店企业带来损失。顶岗实习学生从自己比较适应的大学学习环境进入酒店的工作环境,往往不适应从自由个性到团结协作的转变,尤其是对于这些“90后”的大学生,往往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里面无法自拔,只做自己岗位的事情,对关联岗位和整个部门乃至整个酒店的事情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成了酒店内部的“独行客”。

(三)自由散漫,不能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作为服务行业,酒店企业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方面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都会制定相对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会为这些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以往在学校里,虽然学校也有各种各样的校纪班规,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学的管理是比较人性化甚至比较宽松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都是以说服教育为主,惩治处分为辅,一般也不会有严重的处分。一直在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发现这里完全不一样了,很多酒店企业内部的奖惩措施都是和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如最简单的迟到早退,往往就用扣发工资或者实习津贴来体现,这对于本来收入就很微薄的学生来说,很难接受,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认为相关的企业过于严格,管理制度死板,缺乏人性化,有的学生甚至干脆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着干。

(四)吃不得苦,服务态度差。酒店行业与很多其他行业不同,大多数员工从事的工作是比较繁琐和辛苦的,而且由于酒店工作是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工作,职业性质不仅要求员工能吃苦,还要有较好的服务态度。但是现在的这一批大学生,既是“90后”又是“独生子女”,一般从小就娇生惯养,不仅从来没吃过苦,而且往往成长的过程是“被服务”的过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人围着转。虽然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学校老师可能也反复讲,到了岗位会很辛苦,但是只有真正走上岗位,学生们才知道这个行业工作的辛苦程度。在学生独立上岗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服务意识的理解还不够,容易怨声载道,怕吃苦、怕加班,而在实际工作中,又容易把这种情绪带进来,面对顾客的时候不时会表现出不热情,甚至不耐烦,服务态度不好,影响酒店对客服务质量。

二、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

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一进入大学后,就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促使学生逐渐从酒店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成旅游职业人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一)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高职院校的德育通过两个途径来开展:第一个途径是通过德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德育理论课程,也就是我们一般习惯说的所谓“两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组成,他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德育课程体系,应该说教育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最近这几年,由于高职专业越来越多的突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德育课程的内容和课时都收到了较大压缩,而且德育课程大多数是大班上课,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比较有限,教学效果受到一些影响;第二个途径是通过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高校建国以来一直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和政治引导等方面,政治辅导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天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在高职院校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当然,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政治辅导员应当结合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情况,拓展自己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相应的专业,正确认识未来将要从事的相应的行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紧密的一个群体,加上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辅导员也是由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担任,与学生沟通起来障碍较少,因而辅导员的教育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二)加强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酒店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客房、餐饮、前厅等各岗位部门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来进行训练,但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甚至是忽视的,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应该将对职业意识的培养贯彻到专业教育中,具体的讲,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我们综合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好出不好进”的特点,就是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比较好,供不应求,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却在逐年下滑,有些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甚至很多学生是通过调剂进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整个社会包括高中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认为酒店管理职业是伺候人的职业,认为酒店管理行业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如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行业和酒店职业,理解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和职业发展的前景。

总的来讲,在专业教学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了解和理解酒店职业,在学生刚刚入学的一年级,主要安排专业基础课,比如《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意识》、《酒店经理人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了解真正的酒店行业和酒店专业,逐步接受酒店服务的理念,了解酒店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高素质的要求,理解酒店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和前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再开设相应的《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岗位课程,特别是通过实践教学来让学生提前理解和适应酒店行业的要求,逐渐认识酒店职业的特殊性,逐步提高相应的酒店职业意识。

2、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平台,多种方式强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课堂教学是一个方面,很多时候,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高职院校一般都有较为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等有重要的意义。

在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集体项目的比赛中,需要参赛队员甚至拉拉队的精诚团结,协作一致,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服从集体的观念和团队意识。在才艺和专业技能展示类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需要将自己的才艺和专业技能展现给大家,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地创新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一般都有很多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内容多姿多彩,比如有志愿者活动,比如有爱心奉献活动,还有一些做环境保护的社团活动,无论是哪一种,性质都是为他人服务,为公众服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尤其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最重要的依托力量。除了理论和实践教育所需的校内专业师资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师资群体需要关注。比如驻店老师,驻店老师是指高职院校派驻到酒店内部的专业教师,主要从事顶岗实习生的管理,处理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协调顶岗实习生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多数学校派驻酒店的驻店老师的时间都是与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期限相统一的,有的还与实习生同吃同住,甚至在酒店内部担任一定的岗位和职务。驻店老师特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该以驻店老师为抓手,通过提高驻店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来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我国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都来自高等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也是从一个学校到另外一个学校,研究生大学毕业之后就走上了高职院校的讲台,并没有太多的酒店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在实践操作中,高职院校应该尽量邀请酒店行业的行业专家,甚至酒店老总等来给学生讲课,效果往往会更好。另外,还可以邀请一些已经毕业、在酒店里从事了一段时间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学长,当然最好是本校的毕业生,来开设讲座或者交流会,与在校生交流酒店从业的经历,他们的经验与在校生的体会更为接近,也更容易被在校生所接受,因而职业意识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好。

主要参考文献:

[1]曾文诗.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3.3.

[2]卢小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心理初探[J].企业导报,2013.6.

[3]王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旅游纵览,2014.2.

[4]张颖.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上一篇:以病患为中心的服务创新与设计 下一篇: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