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5 09:06:09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中音乐鉴赏教育教学追求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就是要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为核心目标,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和辨别音乐的表现形式与要素,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体性,进行探究性研究,并自主形成对音乐的独立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将人生和音乐紧密联系起来,进而为他们的终身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 高中课程标准 有效性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中,感受与鉴赏是摆在首位的学习领域。美国音乐家莫塞尔所说:“音乐欣赏在一定意义上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何准确把握教改精神实质,对于音乐教师来讲,就意味着不断探索教改前沿,总结有益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教学规定的时间内把课讲透彻,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而且能把知识自如应用;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对整个音乐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导航”作用。

一、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情绪感染力强,音乐形象鲜明的乐曲来营造课堂的氛围和问题的情境,迅速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学生可以用自己认为适合的方式展现内心最原始的情绪体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可以引导学生用彩笔绘画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等;还可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音乐内涵的动力。让学生遵循:听——唱——想——说的模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整体性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二、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课前让学生以书面形式自荐“我所喜爱的音乐”,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观点,课前教师进行筛选,课上利用5—10分钟的时间,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发挥。教师对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引领,让学生不仅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整个过程充分表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动性。

三、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如学生不需要经过训练即可演奏的节奏性和旋律性强的打击乐器,如各种型号的鼓、三角铁、铃鼓、木琴、镲等等。教师提供简单的器乐作品,给学生分组,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分任组长,教师也参与演奏、伴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音乐魅力,既培养了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又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运用现代科技力求简单直观的音、画、舞结合

音乐音响材料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方向,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适当地在“选择”上下工夫。例如:在欣赏《爵士乐》时,我找到了著名爵士舞的视频片断进行欣赏,让学生一边聆听,一边哼唱,一边模仿舞蹈,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使课堂得到了良好互动。

五、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参加一些音乐技能的学习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限制,造成学生音乐知识严重缺乏,所以除了听音乐进行感性知识积累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参加音乐技能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如懂得节拍、节奏、速度变化、旋律行进、调式等,具备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感受和欣赏音乐。

总之,要达到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就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后,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让他们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我们音乐教师只有本着与学生合作,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思想,多方位地让学生自主体验和学习探究,才能上出一堂别开生面的优质音乐课,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新课程音乐教学与评价指导. 广东教育厅.

[2] 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出版社.

[3] 任长松.走向新课程.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如何指出职业学校学生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