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帕金森动物模型影响的研究近况

时间:2022-10-15 07:21:42

中医药对帕金森动物模型影响的研究近况

【摘要】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其确切病因目前还不清楚,综述近年中医药单方、复方及单体对PD动物模型的影响。

【关键词】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中医药;综述

【中国分类号】 R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27-02

【Abstract】 Abstract: Parkinson's disease ( Parkinson, s disease, PD ) is the most common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its etiology is unclear, recent unilater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and monomer on the animal model of PD effect.

【Key words】 Parkinson's disease; animal mode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之一,其确切病因目前还不清楚, 一般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是一种多因子疾病, 有着复杂的病因学,包括遗传、内外环境毒素、衰老等,而且更倾向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在PD的实验基础研究常使用PD动物模型。中医药防治PD具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年中医药对PD动物模型影响的研究做一综述。

1.中药复方研究

吴正治等[1-3]采用lactacystin立体定向注射入大鼠左侧黑质致密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建立PD大鼠模型,观察各组α-突触白(α-synuclein)、泛素(ubiquitin)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中药安颤灵组对APO诱导的旋转行为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较,其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

刘燕等[5]观察活血止颤方对PD小鼠中脑黑质Bcl22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技术, 检测小鼠黑质纹状体内与细胞凋亡有关的Bcl22mRNA 表达的改变。结果示活血止颤方有提高PD小鼠中脑黑质Bcl22mRNA 的表达的趋势, 达到脑保护作用。周素方等[6]观察六味地黄丸对MPTP致PD模型小鼠异常行为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治疗4周后的PD小鼠在行为学上较模型组有了明显改善,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较模型组有明显增多。杨西晓等[7]研究青玄片对PD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探讨青玄片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结果发现青玄片能显著增加PD小鼠在测试时间内的自主活动次数(P

2.中药单体研究

陈娟等[17]探讨黄精多糖治疗PD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H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示黄精多糖具有明显改善PD大鼠行为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黄精多糖上调PPAR-γ 表达相关,进而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促进多巴胺神经元的再生。谢利霞等[18]研究黄芪甲苷对PD体外、体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可见黄芪甲苷可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PTP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并显著降低培养上清液中LDH和MDA的含量;黄芪甲苷可显著增加模型小鼠自发活动计数值,并显著降低纹状体DA及HVA的含量。张扬等[19]探讨茶多酚对MPTP致PD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经腹腔注射茶多酚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TH阳性细胞数,发现TH阳性细胞数增加,比较模型组有显著差异(P

3.针灸研究

尹海燕等[25]探讨电针能否促进PD小鼠黑质致密部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 (CREB1)的表达。结果示模型组PKA、CREB1积分光密度低于空白组(P

唐勇等[30]探讨电针在促进PD小鼠黑质致密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发现电针组神经元胞浆丰满,内质网较多,线粒体正常;模型组突触数目、数密度、面密度、突触平均连接面积较空白组、空电组增加, 电针后呈现进一步增加趋势。提示电针刺激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PD小鼠黑质致密部神经元突触形态可塑性发挥的作用。

4.结语

中医药在防治PD基础研究方面,结合前沿研究热点,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假说,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基于新理论、新假说、新靶点的高水平、高起点、原始创新性研究较为罕见,对于中医药对PD的作用靶点和假说证实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吴正治,Andrew C. J. Huang,高小威等.安颤灵对帕金森病模型旋转行为及UPS功能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162-163.

[2] 吴正治,朱庆伟,高小威,曹美群.安颤灵对泛素-蛋白酶体通路损伤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9,8(9):877-880.

[3] 吴正治;高小威;李映红.内源性MSCs向脑内迁移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中药干预的可行性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5):269-271.

[4] 舒丹,何金彩,陈江帆.川芎茶调散对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9):2494-2496.

[5] 刘燕,王亚丽,党博.活血止颤方对PD大鼠中脑Bcl22mRNA表达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 30(5): 630-632.

[6] 周素方,钱红雨.六味地黄丸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 2009,31(4):6-8.

[7] 杨西晓,杨莉,霍启录等.青玄片对帕金森模型小鼠行为学及纹状体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J].中药材. 2009,32(10):1560-1563.

[8] 程为平,宣威,张洋等.天元冲剂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8, 25(6):87-88

[9] 程为平,张盼.天元冲剂对帕金森病小鼠脑内NO及nNOS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8,25(5): 54-55.

[10] 程为平,赵吉诺,马莉等.天元冲剂对实验性帕金森病小鼠脑内GSH、GSH - PX 影响及行为学变化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9,37(3):28-30.

[11] 张军,孙红梅,白丽敏等.银杏平颤方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nNOS mRNA表达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8):1735-1736.

[12] 张军,李倩君,孙红梅等.银杏平颤方及其拆方对PD小鼠行为学形态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348-2350.

[13] 段冷昕,李瑞芳,金瑾等.黄连解毒汤对MPTP所致帕金森病小鼠的防治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004-2006.

[14] 阚红卫,魏安祥,鲍广利等.回生再造丸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 2010,19(11):979-981.

[15] 王文武,何建成,丁宏娟.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657-1658.

[16] 刘亚珍,施雨露,刘永茂等.止颤胶囊对帕金森模型大鼠脑内单胺氧化酶B的影响[J].中草药.2010,41(6):963-965.

[17] 陈娟,李友元,田伟等.黄精多糖对帕金森病大鼠脑组织中PPAR-γ表达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5):814-816。

[18] 谢利霞,刘宏乐,夏志红等.黄芪甲苷对帕金森病体外、体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0,21(23): 2131-2132.

[19] 张扬,邵蓓.茶多酚对MPTP2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免疫组化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45-47.

[20] 马成,马龙,RAUSCH Wolf-dieter.大花罗布麻对MPTP型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3):397-400.

[21] 陈忻,张楠,邹海艳等.黄芩苷对MPTP 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27(11):1010-1012.

[22] 王俊英,徐凌忠.姜黄素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作用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 学报.2009,30(18):564-565.

[23] 杨赣军,张建平,李庆耀.人参皂苷Rg1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的作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17-19.

[24] 李文伟,杨茹,蔡定芳等.苁蓉总苷对MPTP帕金森病小鼠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3):248-250.

[25] 尹海燕,唐勇,陈瑾等.电针促进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致密部蛋白激酶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263-264.

[26] 罗恩丽,李桂芝,张新等.针刺苍白球内侧部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脑内抗氧化酶的调节[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7):99-100.

[27] 袁红,刘平,郑春秀等.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可能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1):45-46.

[28] 王彦春,马骏,王华."双固一通"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4):277-299.

[29] 金泽,刘婷婷,蒋希成等.电针刺激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大鼠脑内多巴胺、高香草酸及3.4-二羟基苯乙酸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28-130.

[30] 唐勇,余曙光,陈瑾.电针促进帕金森小鼠黑质致密部突触形态可塑性的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29-31.

指导:吴正治* 研究员

作者简介:金 宇(1976-),男,在读博士,副主任医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上一篇: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D2-40标记阳性淋巴管密度和... 下一篇:规则性肝段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