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10-12 09:19:48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90例肝硬化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组凝血四项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患者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机制明显异常,对其并发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中国分类号】 R44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27-01

肝脏是众多凝血因子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发生严重病变时,可引起明显的代谢异常。为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本文对90例肝硬化患者和90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四项进行检测并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2010年1月~2011年9月在本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27~79岁,平均48.7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健康对照组90例,来自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26~72岁,平均45.6岁。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以空腹静脉血枸橼酸钠抗凝,混匀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待检,检测仪器采用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C2000-A型血凝仪(原厂配套试剂),所有操作均按说明书要求严格执行。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肝硬化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比较( ,n=90)

3 讨论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因子的重要场所,肝硬化时肝脏功能常常表现异常,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降低,清除组织凝血活酶和被激活的纤溶因子的能力下降,引发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前体未能转化成具有活性的凝血因子;肝素酶合成减少,肝素的灭活能力降低,血浆中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增多,与此同时,脾脏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和血小板质量下降,使得肝硬化患者的体液处于低凝状态[2],引起PT、APTT和TT结果延长,FIB含量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的PT、APTT和TT结果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含量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下降与上述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抗凝物质增多等因素有关,与文献[3,4]报道的一致。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I、II、V、VII、X含量的重要指标,APTT是测定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活性的指标,而TT能直接反映血浆中肝素和类肝素抗凝物质,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是病情预后的敏感性指标,FIB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参与凝血过程的重要物质,FIB的降低程度与维生素的摄取利用障碍密切相关,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由于血管内凝血因子消耗与增加可导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5]。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能从多个方面反映机体的凝血功能状态,可以帮助临床判断肝脏损害程度、监测患者并发出血倾向、指导药物治疗及帮助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病杂志,2000,8(6):324-329.

[2] 马庆海,杨文东.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变化与肝功能分级的探讨[J].江西医学检验,2005,23(5):477-478.

[3] 宋睿,王菲楠,刘立新.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75.

[4] 张瑞霞,赵志兰.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90-191.

[5] 李媛媛.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0):1253-1254.

上一篇:盐酸戊乙奎醚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的影... 下一篇:改良式骨科牵引仰卧位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