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15 05:59:17

玉米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栽培技术

我国既是玉米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目前国际市场玉米年贸易量仅为我国玉米年消费量的55%左右。要保证我国玉米生产稳定发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必须把玉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玉米产业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和玉米的重视,玉米比较效益的提高,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玉米种植面积亦逐年增加,已连续4年超过了6.7万hm2,2012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值18912.6万hm2。同时,绥化市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国家重点开展“丰粮工程”为契机,以全面提升玉米综合丰产能力为目标,结合国内农业大趋势和北林区种植小环境,自2008年开始玉米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栽培技术试验研究,2010年开始进行生产示范。玉米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以良种良法结合为核心,农机农艺配套为辅助,充分挖掘优良耐密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发挥大垄双行密植种植方式增产优势,推广秋季35cm深松整地创造合理土壤耕层结构,利用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节本增效,发展规模化生产,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提高生产质量标准和效率,大幅度提升了玉米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效益,充分体现了科技化、规模化、机械化的有效组合效果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示范引带效果显著。

一、栽培技术要点

(一)精选耐密高产良种,为高产提供前提条件

选用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适应性强及抗病虫性强、生育期适宜的、耐密高产的玉米品种。经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于绥化市北林区种植的耐密高产玉米品种有鑫鑫1、鑫鑫2等。鑫鑫1和鑫鑫2耐密性强,产量较高,而且穗位整齐,苞叶松,适合机械化收割、规模化生产及现代大农业发展趋势。另外,鑫鑫1和鑫鑫2所需活动积温相对较少,熟期稍短,均适合在北林区第二和第三积温带种植,站秆晾晒时间长,且后期脱水快,所以籽粒含水量较少,提高了玉米品质和等级,效益较好,且利于贮藏。

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使种子质量达到: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含水量≤14%。播种前用35%多克福种衣剂,按1﹕70比例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

(二)优化集成配套栽培技术,为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良种是高产的前提,良法是高产的保证。选择适合密植的高产玉米良种与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方式集成,充分挖掘品种的产量潜力,发挥大垄密植种植方式增产优势,发展规模化生产,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结合秋季35cm深松整地技术、高效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一套完整的栽培良法,为高产提供技术保障。

1. 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技术

试验示范证明,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技术适合北林区玉米生产。在110cm的大垄上种植双行玉米,玉米大行距(宽行行距)为70cm,窄行行距(垄上小行距)为40cm,株距依品种特性而定,一般为24~30cm。玉米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技术,缩垄增行,增加保苗株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改善了因大面积单一种植玉米导致的田间通风透光不良,减少了因增加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容易出现的空秆、倒伏现象,缓解了“玉米海”出现的弊端,为增加种植密度、提高产量创造了条件。

2. 秋季35cm深松整地技术

秋季收获后,实行秋整地,深松深度达到35cm,灭茬深度达到8cm以上,并坚持翻、耙、起连续作业,避免只翻不耙、只翻不起,建立蓄水保墒耕作制度,形成土壤水库,确保秋雨春用、春旱秋防,从而使土壤抗旱保墒能力增强。深松深度深,土壤通透性好,根系发达,封垄覆土厚,次生根多,从而使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

(1)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深松深度达到35cm以上,耕深一致,各行深度误差≤2cm;地头打横堑,松到头到边,不漏松;作业后地表平整细碎;残茬覆盖率大于65%,同一块地,三年深松一次。

(2)耙地。在宜耕期作业,重耙深16~18cm,轻耙10~12cm,达不到深度采取农具加重措施,耙后地表平整,耙后平方米直径>5cm的土块不超过5个。耙茬地耙深耙透,到头到边,不漏耙,相邻两作业幅宽重叠量为10~20cm,耙后带耢子。

(3)起垄。达到垄形直,100m弯曲度≤5cm;垄体宽度按农艺要求形成标准垄形,垄距误差≤2cm,往复结合垄距误差≤3cm;大垄顶宽度70cm,垄高20cm,防止出现拖堆和凹心垄;各铧入土深度误差≤2cm;垄高一致,各垄高度误差≤2 cm;垄型整齐,地头整齐到边。

(4)镇压。及时镇压,防止跑墒,不拖堆,不重压,不漏压,镇压作业达到压碎土块、压实耕作层的目的。

秋季深松整地有两大优点:

首先,深松整地创造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耕层结构。第一,深松整地能够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加厚耕层,使耕层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从而改善了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第二,深松整地可以恢复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粒,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表层土壤由于受雨水的冲击和农业耕作,特别是小四轮不断碾压,使土壤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耕层变浅变实,犁底层变厚,不利于保水保肥,抵抗不良环境能力减弱。通过深松能够增加耕层的厚度,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结构,有利于保水保肥,提高土壤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第三,深松整地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通过深松整地,改善了土壤水、肥、气、热的状况,为微生物的生存、繁殖和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通过深松形成对杂草、病虫害不利的生存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治病、虫、草害。

其次,秋季整地,有利于抢农时、保农时、抢夺有效积温;而且,通过冬春的冻融交替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土体结构,提高地温,有利于蓄水、保墒,增加抗旱能力;同时,有利于减少病毒危害,消灭病虫害。

3. 测土配方高效施肥

玉米是喜肥作物,施肥是增加玉米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化肥施用过程中氮、磷、钾需要合理搭配,既要满足玉米整个生育期间的营养需求,又要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省成本,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依据北林区的生产条件,采用大垄双行密植栽培应做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并依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做到底肥、种肥、追肥合理搭配。秋整地时同时施入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每亩施优质有机肥2~3t。氮、磷、钾肥的施入比例为(2.5~2.8):1:(0.8~1.1)。化肥用量依据产量指标和土壤养分含量合理确定:低产田亩产量550~650kg,施尿素23~27kg、二铵10~12kg、氯化钾7~8kg,总量40~47kg;中产田亩产量650~750kg,施尿素25~27kg、二铵11~12kg、氯化钾7~8kg,总量43~47kg;高产田亩产量750~850kg,施尿素28~30kg、二铵13kg、氯化钾9~10kg,总量50~53kg。偏碱性的土壤易缺锌,每亩应增施硫酸锌2kg。磷钾肥的2/3、尿素的1/6做底肥,播种时施入磷钾肥的1/3、尿素的1/6做种肥,尿素的2/3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

4.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1)在土壤墒情较差的地块,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除草,每亩用4%玉农乐悬浮剂60~100mL,或每亩用4%玉农乐悬浮剂50~80mL加70%塞克津可湿性粉剂7g,对水30kg茎叶喷雾。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选用播后苗前除草。每亩用72%都尔100~130mL加50%甲草嗪25~30g,对水25~40kg均匀喷雾于土壤表面,或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0.15~0.2kg加72%2,4~D丁酯65g或加80%阔草清3.2~4g,对水30kg均匀喷雾。

(2)防治玉米顶腐病。发病地块用杀菌剂进行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硫酸锌肥,或70%甲基托布津加硫酸锌肥500倍液喷施,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拧下,沿茎灌入,每病株灌施50~100mL药液。

(3)防治玉米螟。当百株玉米有活玉米螟80头时,进行防治。①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赤眼蜂放蜂时间为7月15日至25日,在田间放蜂两次。每亩每次放赤眼蜂1.5~3万头。②撒施颗粒剂。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25~50kg载体(细砂或炉渣),配成0.5%~1%的颗粒剂,于玉米心叶末期撒施,玉米单株用量2g。③3.5%锐丹乳油每亩15mL加10kg载体(细砂或炉渣)于玉米喇叭口期撒施。④3.5%锐丹乳油每亩30~40mL,对水50kg喷雾防治。

5. 规模化生产,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

借鉴现代国营农场的先进经验,借助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发展集约化规模经营,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工作质量标准与效率。而且110cm大垄双行密植栽培行距设计宽窄合理,垄内增密,垄间宜耕,适宜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从整地、播种、中耕到收获实现大型机车全程作业,农机农艺有机结合。使用12行库恩播种机,引带机械为维美德210、凯斯210,一次完成播种与施肥,播后采用约翰迪尔大型喷药机械进行化学封闭灭草,以及用沃尔中耕机进行两遍中耕深松,大型联合整地机械秋季深松整地结合秋施肥同步进行,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

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减少了成本,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全程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标准化程度,减少了田间损失,增加了生产效益。

二、技术进步点

应用优良、耐密、高产玉米品种,保证品种田间生产特性优势与产量潜力优势,为高产提供前提条件。

应用110cm大垄双行密植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创造田间优势,为高产奠定基础;大垄双行行距设计宽窄合理,垄内增密,垄间宜耕,适宜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生产,符合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趋势。

推广应用秋季35cm深松整地技术,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增加土壤团粒,改善土壤通透性,创造合理土壤耕层结构,为高产提供优质地力及环境。

利用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节约生产成本,满足玉米生育期间营养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证丰产营养供应。

适时应用多项植保技术,有效预防和减轻玉米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杂草与玉米争水、争肥现象,降低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借助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生产,配套应用现代大型农机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标准和效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上一篇:应用决定屏幕 下一篇:报业自建移动终端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