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5 05:23:04

我国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我国总体上来说还比较低,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客户所需物流服务的需要。首先阐述了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其次,指出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有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53-02

1引言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在经济产业链中的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物流企业而言,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其成功运营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使企业的物流系统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

物流信息是伴随着企业物流活动而产生的,企业要想有效地控制物流活动,就必须及时而准确地掌握物流信息。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物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物流市场一体化的要求,必须改变我国物流产业科技含量低、物流企业管理与服务水平低下,物流人员业务水平低下的现状。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手段,转变物流企业固有的经营方式,使其加速物流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2物流信息化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2.1物流信息化的概念

我国物流发展已进入到现代物流时代,现代物流的重要核心就是信息化,现代物流需要大量丰富而准确的信息,通过对物流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为企业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进而达到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需求的目标。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2.1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成本降低

对物流企业而言,优化自身物流资源,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其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物流主要包括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和流通加工六个要素,而物流信息化能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运用到物流的各个过程中,对物流作业活动实时分析,给出最佳实施方案。达到提高物资采购、存储、销售、运输等物流活动中的决策效率的目的,例如对供应商的选择、采购计划与销售计划的制订等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物流数据来实现,通过实施物流信息化可以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2.2物流信息化能够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物流的信息化,能够将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各企业、各部门信息数据的充分共享,同时,通过对物流活动中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与整合,管理者能够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辅助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2.2.3物流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

传统企业由于物流信息滞后,企业不能及时对顾客的意见做出及时的反馈,致使顾客流失,对企业利润产生很大影响。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后,实现了物流作业的电子化处理,可以随时了解顾客需求动态,缩短客户订单处理的时间,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减少发货及配送的差错率的发生,有助于提供及时的物流服务和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3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3.1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低

目前,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已经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各类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及专业化信息系统的开发。由此可见,信息对物流企业的重要作用已普遍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提高。

但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来自不同部门的物流信息的整体规划的能力,已使用相关物流管理软件的企业,其软件功能简单,仅仅是物流环节的一部分,已经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的企业所占比例很小。由于物流企业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导致物流信息不能充分实现各部门的共享,阻碍了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3.2信息管理方面技术人才匮乏

物流企业属于人才密集型企业,而且物流作业环节多且复杂,因此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多数企业从事物流信息化的多是企业的内部老员工,这部分员工尽管对物流业务工作较熟悉,但在物流信息化的工作时在长期的慢慢摸索中完成的,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企业缺乏既熟悉物流管理又熟悉物流信息化运作的专业人才。

3.3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通过应用信息系统来改善企业现有经营状况,部分企业也引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但由于外购现成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和本企业物流作业流程不符等情况,不仅物流效率得不到提高,而且导致资源浪费。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作业流程开发适合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国际上的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的研发能力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想成统一、规范的物流信息系统标准,这是阻碍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因素,由于物流信息的不透明,企业间合作难度增加,信息孤岛现象在企业间普遍存在。同时,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不够也是阻碍自主开发信心系统的问题之一。

4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4.1重视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规范物流信息化标准,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行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为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使物流企业同工商企业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对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系统开发的企业,政府可加大扶持力度,并予以一定物质奖励,从而提高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和关注度。

其次,企业内部要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部门,设有专人负责,要从信息化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和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转变。企业之间要多进行企业信息化技术、物流信息化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间的协同运作,使企业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进一步认识。

4.2建设多功能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虚拟的物流网络平台,可将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随着客户企业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可以凭借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企业、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与客户企业的合作,为物流服务需求方提供成本低、速度快的物流服务,从而企业的物流绩效能够获得新的突破,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4.3培养急需的物流信息化人才

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是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保障,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紧密联合企业实际,使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现实岗位相对接。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培养科技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既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有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人才,同时,企业应该为优秀的物流人才建立良好的晋升与奖励机制,为物流人才才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平台。

5结论

我国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高层领导者对实施物流信息化的重视与支持,构筑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和注重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等途径逐步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参考文献

[1]陆春涛.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1).

[2]任天舒.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研究[J].物流技术,2005,(6).

[3]陈燕.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

[4]杨建国.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08,(6).

[5]种美香.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上一篇:“南京—山西”旅游线路分析及线路创新 下一篇:冶金重载铁路钢轨及车辆磨耗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