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施工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10-15 05:21:33

我国施工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考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下,我国的经济也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这必然带动各个行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的施工企业的问题尤为突出,它的成本管理问题一直是这个行业的一个焦点。如何对施工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施工企业本身的行业特点来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给施工企业建立一个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和控制,来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 施工企业 战略成本管理 利润最大化

施工企业的最终产品是矗立在人们眼前的工程项目,对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其实质就是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管理。所以,如果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项目本身的各种消耗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则是施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下面从施工企业及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出发,对项目的管理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来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从而强化各种支出及费用的控制。

一、施工企业简述

施工企业的实质是生产不动产的一个部门,它的生产经营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也不同于一些建设单位或者是房产开发企业,这是因为施工企业的财务是独立核算的,经营是单独进行的,这类企业的业务包括房屋及建筑物的建设、设备的安装、工业机械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机械和运输方面的劳务。从以上可以总结出施工企业具有以下的特点:

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物理固定性,即产品为不动产,而生产产品的工作人员、机械设备等具有随着生产产品的地理位置不同而具有流动性和变化性。

施工企业的生产周期长,会针对不同的生产产品有不同的施工规划,基本上要完成一个产品,可能要历经几年的时间。

施工企业的生产活动基本都是在室外进行,所以严格地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比如雷雨天就不适合在野外高空作业等。

施工企业一般都是承包方,所以企业在按照合同完成施工后,将产品再交付给发包方,而不需要把产品推向终端市场。

施工企业对内要求多种产品并存,对外则要与多部门进行协调合作,所以这就使得施工企业具备综合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来进行日常的施工。

二、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简述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

从企业战略的角度来看,战略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运用战略的思想和专门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来帮助企业管理层进行企业战略的自我评价,提高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能更快速适应竞争环境的变化。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将成本应用在整个战略管理和施工的过程中,控制、改善自我,更好地去适应行业环境、竞争对手以及价值链的变化,从而能使企业占据更有利的优势并能长期生存下去。

(二)战略成本管理的特点

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可持续性、长期性;战略成本管理综合了企业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行业价值链的内容,使其具有全面性;战略成本管理集合了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以及自身信息于一体,更有利信息整合;增强企业的竞争性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三、我国施工企业目前成本管理的现状

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特殊性质决定了企业生产具有流动性、长期性以及受气候左右的特征。所以,大多数施工企业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进行施工成本管理,比如每个项目单独核算,分级管理等方法,但都没能取得很好的控制成本的效果,这是因为施工企业本身仍存在很多问题,下面进行简要论述。

企业为了进行行业竞争,在投标或者承揽项目的时候具有盲目性,这样不但导致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供求关系的失衡,在企业内部更是由于利益使然,对投标的项目预算有可能不到位,甚至遗漏某项成本,这样必将导致在投标或者承揽项目中失去竞争力或者是给企业的经济造成损失的严重后果。

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理念陈旧甚至缺乏,更没有一些奖惩机制。在目前的施工企业中,某些环节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尤其体现在成本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上,在大多数的施工者或者管理者眼力,认为成本管理其实是财务人员的职责范畴,和其他人没有关系,所以在施工中,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在企业中,各部门之间都互不干涉,各自为政,不能将企业内部的资源有效整合,这就导致建立一个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施工成本管理力度不够,管理手段不利,而导致施工总成本居高不下。在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基本属于没有成型的措施,所以导致企业中的采购环节到保管环节,再到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丢失或者材料用量不够工程使用而再次采购,这样造成成本的提高。这样就很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了。

在企业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情况,有的时候会把相对单一的项目分包给企业以外的小承包商,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分包制度,使材料不均衡外流,导致浪费,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成本

施工期间,一些间接费用严重超标,没有严格的控制制度,使办公费用、差旅费用及各项补助费用大大超过了最高使用限额。施工间接费用开支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制约。

施工企业中成本管理还有很多问题,比如企业重经营,但不重管理,质量安全意识差而导致事故增多等等。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如何进行企业成本管理,成为当今管理者比较关心的话题。

四、在施工企业中如何建立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

在施工企业中,一直以来,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以财务成本为中心,以产品的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作为控制的起点和终点,企业的种种决策最终目的都是降低成本,不论是思维理念、管理模式、控制方法还是决策分析,他们都着眼于单一的生产成本。在目前的经济大潮下,成本已向着多元化靠近,所以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对价值链也就不具有控制作用。因此,成本管理理念必须再上一个台阶,使其与战略思想结合起来,去发掘有哪些因素能导致产品增值,哪些能使成本降低,这才是关键。

根据新的财务管理思维模式建立起新的成本管理目标,如果企业要想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那就必须降低成本,所以施工企业应量身定夺,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按工程规模、人员情况以及施工工序来进行资源分配,从而制定一套成熟的成本管理的目标。

在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前提下,应针对施工项目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来进行成本监控和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一套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但能囊括一些关于成本收益的财务信息,更能使非财务信息加入其中,这样就可以利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企业多元化的需求。通过这个高效率的管理信息系统,使企业在管理方面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进行有效的价值链分析。价值链是公司内外部与施工项目相关的一些活动,通过对这些活动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在哪些环节可以提高价值或者降低成本,这样逐步的分析,使管理层能对整个项目有个掌握,从而才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根据价值链的分析结果,要做出正确的、科学的、有利的决策。这个决策的科学与否,对施工企业的最终目标的实现是绝对的保障。所以决策前一定要进行正确的分析,深入的调查,可行性的研究,以及风险的评估,漏洞的防范,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样才能确保决策的最终完成。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人作为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意识,则就需要提倡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个理念是决定成本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所以,在企业中应该注重人的价值,发掘具有潜力的技术人员,提高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其中,这样也能达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目标。

在战略成本管理理念中,技术创新,发明创造,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如果能把新技术和新发明迅速推向市场,这样就不用挖空心思去节约成本,就可以用新的产品去占领新的市场,这样就能在同行业中具有竞争优势,同时一项新的施工工艺,一个新的施工方案,既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又可以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确存在着很多弊端,所以实行战略成本管理势在必行。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战略成本管理系统,它将是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一枚法宝。有了这个法宝,就可以加强成本管理,向成本要效益,使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并且能使企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东.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中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J].华商,2008

[2]马树铰.关于企业战略管理调整的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

[3]包文杰.论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

[4]谢艳芳.建筑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分析[J].中华建设,2008

[5]施洪仁.基于企业战略的成本管理[J].中国邮政,2009

[6]袁伴玲.浅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J].科技资讯,2009

[7]刘艳.浅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问题[J].科技资讯,2009

上一篇:浅议以区域集优模式助力襄阳市中小企业发展 下一篇:做好全面预算管理 促进企业管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