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状态的心理调节研究

时间:2022-10-15 04:36:51

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状态的心理调节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收集部分优秀体育教师的成功教学实践以及笔者的设计实践验证,对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状态的心理调节进行分析。体育课中,学生情绪状态调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采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调节学生体育课中情绪状态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情绪状态 心理调节

体育课教学内容丰富,项目较多,动作的难易程度不一,有的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而学生的技能水平、机能状况、机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又不相同,加上场地器材的布置,保护与帮助的措施等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必然会引起学生课中各种情绪状态的发生和变化。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心理手段和方法调节学生身体练习时的情绪状态,创造最佳的心境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情绪状态调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体育教学中学生情绪状态的调节,就是体育教师采取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维持与周围环境间的动态平衡,在情绪上达到稳定状态。对学生情绪状态调节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获得或保持最适宜的状态。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变化能够影响机体的生理变化,积极的情绪可以使植物性神经系统兴奋起来,从而促使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体内新陈代谢过程的血流量加大,糖分解加速,热能供应充分,这就能给机体以增力性影响,它有助于防止和克服异常心理变化,稳定身体练习情绪,促使学生形成最佳心理状态。反之,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引起相反作用给机体以减力性影响,并加剧异常心理变化,从而造成学习效能降低。

客观的体育教学固然是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状态的触发原因,但由刺激因素或生理因素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往往可以通过人的认识系统来控制和调节。而且情绪状态具有短暂性、情景性和外露性等特点,它和特定情景中的内外刺激、主体特定的活动状态密切联系,在它出现之后将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并表现在学生的行动、表情、脸色、心率、语气中,从而决定了学生在身体练习中情绪状态的可变性。

二、调节情绪状态的手段和方法

本文所述的调节手段和方法,有的来自文献记载,有的是从部分优秀体育教师的成功教学实践中收集的,另有则来自笔者设计,并经过初步验证,是行之有效的。

(一)呼吸调节法

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是改善学生情绪波动的有效方法,起到稳定学生身体练习情绪状态的作用。

1.具体方法:⑴逆势呼吸练习,也称腹式呼吸,舌轻舐上腭,鼻吸气,同时腹部收缩,胸部鼓起,胸部放松,反复进行。(2)顺势呼吸练习,鼻子呼气时舌轻舐上腭,腹部鼓起,呼满后稍有停顿,然后舌放下舐下腭。呼气时,腹部收缩,反复进行。

2.教学建议:(1)对过度紧张、焦虑的学生进行调节时,呼吸缓慢,自然通畅,做到“深、长、细、匀”。(2)对情绪低沉的学生进行调节时,要长吸气和强有力呼气,并配合手臂的上下振动来提高情绪的兴奋性。(3)练习次数,可根据身体练习间隙时间长短进行安排,直至学生自我感觉舒适、平稳即可。

(二)暗示调节法

即以不明显的方式(如语调、体态、面部表情等)对个体施加心理影响的方法。它是调节学生身体练习情绪状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具体方法:(1)消除和缓解过度紧张、焦虑时,诱导学生反复默念“我的心情很平静”“我完全相信自己”等词语。教师暗示语为“你完全有把握完成这个动作”“我保护你会跳过去的”等词语。(2)教师可采用诸如点头示意的恰当表情动作,也可在学生练习过程中设置标志线(点),运用“胆大带但小”暗示教学法等。(3)课中、下课前消除身体练习疲劳时则诱导学生默念“我的呼吸很均匀”“我全身很放松”……

2.教学建议:(1)暗示套语(词语)可自编习惯用语。内容应用积极、肯定的语气,不用“不会……”“我没有……”等否定词语,以免引起学生的负性思维。(2)默念套语时,以教师对集体暗示为宜。(3)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调节目的的暗示套语应在平时编好、用熟。

(三)表情调节法

即有意识地诱导学生改变其面部和体态表情,以相应地改变情绪状态。

1.具体方法:(1)情绪过度紧张、焦虑时,诱导学生有意识地放松面部肌肉,或用双手掌按着脸部,顺鼻两侧、眼眶、前额作洗脸壮动作擦搓面部。(2)情绪低沉时,诱导学生回忆自己最高兴的某件事、某个时刻,以唤起其笑容。

2.教学建议:(1)当学生自己无法显笑时,教师可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恰当的体态诱发学生产生会意的笑。(2)擦搓的动作要均匀,以中速进行。次数视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四)注意调节法

即有意识地改变和调节学生身体练习中的注意指向,使学生将注意集中到具有积极情绪作用的事物上去。

1.具体方法:(1)诱导学生将其注意指向教师或同学的示范动作,注意观察动作的关键和重点细节。(2)让学生回想自己以前某次成功的练习及当时完成动作的肌肉感觉和情绪的兴奋状态。(3)集中注意力的游戏。

2.教学建议:(1)教师或学生的示范一次成功且有较高的质量。(2)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3)诱导学生回忆动作的完成情况,应是练习质量最高的某次动作。(4)选择游戏时,应考虑到时间、课的结构和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等。

(五)按摩调节法

按摩具有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皮肤和肌肉的温度,放松肌肉,调节感觉神经,稳定情绪状态,克服过度紧张、焦虑,恢复活动能力,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作用。

1.具体方法:(1)自然站立,曲肘举手于异侧肩部或同侧腰、腿、颈部,采用轻而缓的揉、捏等松弛按摩手法。(2)揉捏鼻梁,先用一手的食指按两眉之间,大拇指捏眼内角处,揉捏数次后,换用两拇指背面,沿鼻梁两侧上下反复用力各擦数次。(3)揉头维,两手弯曲举于头上,两大拇指第一关节放在头维穴位上做顺势或逆旋转各数次。

2.教学建议:(1)按摩时思想集中,手法灵活、细缓、均匀。(2)肩带机群自我按摩时左、右侧分别先后进行,以免双肩内收缩引起肌肉紧张。(3)呼吸自然、放松和缓慢。

此外,体育教学中调节和控制学生的情绪状态,还应注意以下两点要求:

1.体育课中学生情绪状态的调节方法多种多样,体育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时,应视学生的体能基础、气质类型、性格特征、意志品质、年龄特征以及动机性质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合理而灵活择用。

2.鉴于体育课教学时间有限而教学任务重、教师少、学生多、场地器材欠缺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可不采用了解每个学生产生某种情绪状态的原因和分别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对全体学生集体诱导,进行良性刺激,使学生机体发生应答性变化,并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再调整方法和手段,以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情绪状态。

参考文献:

[1]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写组.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1):82.

[2]李京城.不同放松方法的心理训练对主观松弛感和自主生理反应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分解教学模式 下一篇:高中体育课程中武术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