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教学改革

时间:2022-10-15 03:58:1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教学改革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关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说明》明确指出:“工具性,指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工具,日常交际的工具,学习各门功课、获取新知和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的最基本的工具。”“思想性指语言文字总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总是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的。”还强调“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缺一不可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原理;改革

一、注意“语言”与“语文学科”概念的混淆

语文学科的相应科学是语言学。内容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它的根本属性必然要为语言的性质所制约,但二者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语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以“表达心理的符号系统”的形式存在。

语文学科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学校课程是实现教育的手段。

语言和语文学科都具有工具性,但这“工具性”的内涵也不是等同的。语言的工具性指的是它的社会功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因此,不能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仅仅理解为单纯的学习语言文字。“语文学科”与“语言”概念的混淆,会导致只强调语言文字形式方面的练习,忽视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语文的教育功能会被大大削弱,而且学生的语言也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

二、注意“人文学科”与“线性学科”概念的混淆

语文属人文学科,数学属线性学科。小学语文学科与线性学科既有同一性,又有特殊性。它的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语言文字训练。

三、注意“语言”与“思维”概念的对立

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二者的同一性。但他们仍有区别。主要在于“语言和思维的职能不同。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的形式是词和句”;“思维是认识的工具,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应同步进行。

四、注意“语言”与“思想”的割裂

“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已成定论。但是,从教学实践看,却体现得不尽人意。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是思维活动的内容和结果,语言和思想都离不开社会生活的结果,无不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词、句表达出来的,甚至连标点符号的使用有时也带有感彩。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甚至于修饰,无不围绕中心,服务于表情达意。很难说学完了一篇课文,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感触,或体会甚少,就算是理解了语言文字。没有引起“共鸣”的阅读训练,不能说是成功的。小学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只要我们不但注意概念的“外延”,而且更注意概念的“内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加深认识,定会取得真知。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观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首先从课堂教学入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我认为应突出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首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爱劳动爱人民的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促进他们形成正确得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原动力。其次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激趣激思、动手动口的问题、推动他们通过自己看书、查资料、讨论、做实验、观察、思考,主动的解决这些问题。

2.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会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辨证教学思想 .教给学生会学习的方法,是学生终生收益的事,教学中要始终贯穿和突出这个观念,这也 体现了由应试教育的短期行为转向素质教育的终生行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要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有措施、有目的的实施培养,在步骤上可采取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分内容实施。在方法上,一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知道学法;二是必要时专门组织学法知识讲座,集中解决一两个学法问题;三是适时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促使他们相互借鉴学习方法。

3.贯穿因材施教的原则

基础教育既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又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从这个目标出发,就决定了培养人才的多层性。再则由学生本身的性别、年龄、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也客观造成一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智能水平的千差万别。这也就决定了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再次从教材内容来讲,也设置了许许多多的反映智能的层次性的问题。综上所述,无论从培养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不同要求。因而课堂教学必须抛弃一班学生、一本书、一样要求的统一的教学模式。但因材施教决不是歧视或变相忽视差生,而是要求教师在班级式教学情况下,如何辅导差生达到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教学不偏离面向全体学生的方向,另外也要采用相应的方法来使优等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进一步提高智能水平的问题,从而达到在一节课内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进步,继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理想效果,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内在潜能。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

4.科学的把握和实施每一教学环节

科学的把握和实施每一教学环节,是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是达到课堂高效益、高质量的必经之路。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这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还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精通或熟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从每一节课着手从提高自身素质着眼。一是加强自身学习,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和理论储备,注意收集整理多种教改信息,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总结提高。二是要从每一节课做起,在备课教课中,认真审视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看其是否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知识上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在智能上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各 种能力,在情感上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5.辟渠道――提供个性特长发展场所

如建立朗读读报、习作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或节假日组织班级新闻会;散文、诗歌朗诵会;主题班队会;利用课堂边角时间举办朗读、背诵、默写、讲演比赛;建立“墙报小组”、“通讯报导小组”等。

上一篇:以生活体验开启写作之源 下一篇:新形势下优秀的现代教师怎样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