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5 03:31:39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不孕的疗效。方法:68例腹腔镜下内异症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腹腔镜手术组30例,联合治疗组38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续3个月。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米非司酮;腹腔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50-02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约30%~58%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内异症,患内异症的妇女中不孕症的发病率约30~50%[1]。目前对内异症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手术和药物治疗。近期的研究表明:药物结合手术治疗比单纯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的效果好。米非司酮是一种具有抗孕激素和抗糖皮质激素的合成甾体类激素,可有效的抑制排卵及干扰内膜的完整性。本院对内异症患者腹腔镜术后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口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因不孕症入本院行腹腔镜诊治的患者共198例,其中经腹腔镜及病理检查诊断为内异症的患者68例,临床分期按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的修正标准。随机分为两组:A组(单纯腹腔镜手术组)30例,年龄23~41岁,平均(32.7±5.6)岁,术后分期Ⅰ、Ⅱ期20例,Ⅲ期6例,Ⅳ期4例,不孕年限1.2~9年,平均(3.6±1.1)年,有症状者17例;B组(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组)38例,年龄22~40岁,平均(33.2±5.9)岁,术后分期Ⅰ、Ⅱ期24例,Ⅲ期8例,Ⅳ期6例,不孕年限1.3~8.8年,平均(3.5±1.2)年,有症状者22例。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孕产次、不孕年限、手术方式和分期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月经规则,有正常排卵周期(周期为24~35 d,基础体温双相型或经前血浆孕酮水平≥9.1 nmol /L)未采取避孕措施、有正常性生活1年未能受孕,丈夫检查在正常范围,术前6个月均未服用过任何治疗内异症的药物,肝、肾功能正常。

1.2 手术方法

月经干净后前半周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检查临床分期的同时,应用激光烧灼、电凝、电切子宫内膜异位灶、卵巢异位囊肿,分解盆腔粘连,基本恢复盆腔解剖结构,清除腹腔液,并常规在腹腔镜下行美蓝通液。B组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连续服用3个月。

1.3 疗效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6、12个月在门诊复查。内容包括能否受孕及有症状者的四项自觉症状:痛经、不规则腹痛、痛、月经紊乱。四项自觉症状中全部消失或改善为有效;仅有1~2项指标消失或2~3项指标改善为基本有效;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2.1 输卵管通畅情况

15例输卵管不通,占22.1%,其分期(RASF法)与输卵管通畅情况的关系见表1。

2.2 自觉症状及妊娠情况

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率95.6%,失访3例(A组1例,B组2例)。A组随访的29例中, 9例术后3~12个月受孕;17例有症状者中,8例术后第1个月恢复月经,痛经消失,痛部分减轻或消失,5例术后6个月偶尔出现痛经,但较前减轻,有不规则腹痛,4例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B组:36例均于服药开始即出现闭经,无痛经,痛部分减轻或消失。16例停药后2~9个月受孕;22例有症状者中,停药后2~3个月有15例恢复正常月经,无痛经及痛,4例偶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经加大剂量(加服12.5 mg)后阴道流血停止,痛及腹痛减轻,3例服药后症状无改善。A、B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本组资料中经腹腔镜确诊为内异症不孕的为34.3%,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相似[1]。在内异症不孕中,由输卵管因素造成的不孕占20.2%,表明内异症引起不孕的机理是复杂的。另外,盆腔内异症所产生的炎性反应及其所诱发的多种细胞因子和免疫反应均可导致盆腔广泛致密粘连,使盆腔内器官的解剖功能异常,输卵管变硬僵直,影响输卵管蠕动,从而影响卵子的排出、捡拾和精卵的输送,如周围组织病变严重,还导致输卵管伞端闭锁[1]。

内异症不孕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1年内妊娠率为31.0%,与Godinjak Z等[2]的报导基本相符。腹腔镜通过激光烧灼、电凝、电切子宫内膜异位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分解粘连,行输卵管开窗或造口等,重新恢复盆腔内环境,使术后妊娠率升高。该术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易为患者接受。内异症不孕患者经腹腔镜治疗后,服用米非司酮者较未服用者自觉症状改善率及妊娠率均明显升高。内异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手术难以彻底清除病灶,常用药物作为术后的巩固治疗。米非司酮是人工合成的19-去甲基睾酮的衍生物,具有抗孕激素作用,治疗内异症的机制主要是其抗孕激素作用,用药后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疼痛缓解。

本组临床观察说明内异症患者的治疗首选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米非司酮可作为选用药物之一,其近期疗效明显,副反应较少,费用低,但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00-1502.

[2] Godinjak Z,Idrizbegovic E,Begic K,et al.Pregnancy after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ovarian endometriotic cysts[J].Med Arh,2005,59(6):351-353.

(收稿日期:2007-04-02)

上一篇: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观... 下一篇:丹红注射液与硝酸甘油联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