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方案强化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10 05:31:25

THA方案强化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拓扑替康联合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THA方案)用于急性白血病强化治疗的毒副作用。方法:THA方案治疗缓解后急性白血病10例。结果:白细胞于化疗结束时较化疗前显著下降,非血液毒性多为Ⅰ级~Ⅱ级胃肠道反应。结论:THA方案用于缓解后强化治疗,致三系变化作用轻微,副反应较少,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强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白血病;强化治疗;THA

[中图分类号]R5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53-02

联合化疗仍然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尤其是诱导缓解后的强化治疗更为重要,为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之必需步骤。目前用于白血病强化治疗方案虽然较多,但临床仍在不断探讨新的更为有效的方法。将拓扑替康(TPT)、高三尖杉酯碱(HHT)及阿糖胞苷(Ara-c)联合用于急性白血病的强化治疗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5年5月~2006年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强化治疗患者共10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例,诊断及缓解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男性6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35岁。

1.2 化疗方案

诱导缓解:AML为柔红霉素+阿糖胞苷(DA),ALL为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VDCP),完全缓解后原方案巩固化疗1~2疗程后,予以拓扑替康+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THA)进行强化治疗。THA方案:拓扑替康2 mg/d,d1~5,HHT 2 mg/d,d1~5,Ara-c 100~150 mg/d,d1~7,同时予以恩丹西酮4 mg/d止吐,别嘌呤醇0.1 g tid,碳酸氢钠0.5 g tid 对抗尿酸等相应支持治疗。连续应用2个疗程。

1.3 随诊时间

至2006年9月随访10例患者中7例一直为完全缓解(CR)中,正在进行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EA(足叶乙苷、阿糖胞苷)、AA(阿克拉霉素、阿糖胞苷)、HD-Ara-c(阿糖胞苷)、HD-MTX(甲氨蝶呤)等方案强化治疗,3例复发,均为ALL患者,其中2例经VDLD方案再诱导达CR2,1例死于感染。

1.4 观察指标

1.4.1 外周血三系变化情况于化疗后检测血常规,连续3周,每周1次。

1.4.2 非血液毒性根据WHO推荐的毒副作用分级评价表进行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外周血三系变化

10例患者治疗前白细胞为(6.5±1.5)×109/L。化疗结束时有2例患者白细胞降至1.1×109/L,达Ⅲ级,6例在Ⅰ级左右,2例为0级,同化疗前相比两组差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于第3周仍保持稳定(P>0.05)。其他两系于治疗前后并未出现明显波动,于化疗前相比P>0.05(表1)。

2.2 非血液毒性

化疗时毒副作用反应相对轻微,6例表现为Ⅰ级胃肠道反应,3例为Ⅱ级,1例出现Ⅲ级胃肠道反应,除此以外,其他方面表现包括腹泻、发热、口腔黏膜炎等(表2)。

2.3 骨髓检查

10例患者均于化疗前及停化疗后3周进行骨髓检查,原始细胞均小于5%,且化疗后低于化疗前水平。

3 讨论

拓扑异构酶Ⅰ是细胞生长和增殖分化至关重要的酶,在包括静止期在内的各个细胞分裂周期中稳定地表达。通过水解和连接磷酸二酯键,切断和修复DNA单键,负责DNA复制、修复和基因表达。拓扑替康(TPT)通过与拓扑异构酶Ⅰ-DNA复合物结合,阻断断裂的DNA单链重新连接,导致对DNA链的破坏,可诱导肿瘤细胞快速凋亡[2],同其他羟喜树碱类化合物比较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和较少的毒副反应,且该药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目前其单药或联合用药已被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也有报道[4]。根据以往治疗结果,其在应用过程中的最明显毒副作用是Ⅱ级以上的白细胞减少,一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血小板减少,非血液毒性主要是恶心、呕吐。

本组结果显示THA方案作为诱导缓解后强化治疗手段,其致白细胞减少的作用是轻微的,仅有2例出现Ⅲ级白细胞减少,而且经过对白细胞的连续检测,并未发现有滞后的白细胞减少,同时非血液毒性也较少。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本组患者均处于缓解期,肿瘤负荷较少,骨髓造血基本恢复正常,其增殖能力及耐受能力均较未缓解者为强,另外,与患者年龄较轻等有关。全部患者均进行了骨髓检查,结果显示化疗后骨髓原始细胞在原基础上有一定程度的继续下降,说明该方案的疗效是确切的,而且该方案毒副作用较少。因此,对于急性白血病强化治疗而言,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Nakashio A,Fujita N,Rokudai S,et al.Prevention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 survival signaling pathway during topotecarr induced apoptosis[J].Cancer Res,2000,60(18):5303-5309.

[3]William PM,John AB,Michael AB,et al.Topotecan has substantial autitum activity as first-line salvage therapy in platinum-sensitive epithelial ovarian carcinoma:A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 Study[J].J Clin Oncol,2000,18:1062-1067.

[4]张春青,侯明,徐从高,等.拓扑替康联合阿糖酶苷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观察[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3,24(4):331.

(收稿日期:2007-04-02)

上一篇:吉非替尼治疗晚期复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 下一篇:奥曲肽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