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策略建议

时间:2022-10-15 02:50:29

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策略建议

摘要: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经济市场全球化发展,进一步证明了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具有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人力资源管理在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开发的关键。

关键词:煤炭企业 人力资源 绩效管理

1.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由于煤炭行业的特点,人力资源所具备的技术要求低于其他行业,煤炭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的经济,打破了地域的封锁,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要求:

(1)人力资源配置受市场供求的制约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通过市场供求利用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做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考核绩效、支付报酬并进行有效激励、结合组织与个人需要进行有效开发以便实现最优组织绩效的全过程,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

(2)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上以人为中心;管理形式上为动态管理;管理方式采取人性化管理;管理策略上注重人力资源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管理体制上采用主动开发方式;管理层次处于决策层,直接参与企业的计划与决策。必须深化内部改革,特别是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职能,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发展机制以及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

(3)人力资源更注重战略性、适应性的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只有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时分析内部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市场供求状况、来自企业外部机遇和威胁等重要信息,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才能使煤炭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2.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煤炭行业职工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据统计,煤炭企业人力资源中,职工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工人,大多数是农民工或临时工,其素质较低;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受过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人数不到职工总数的2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职工总数的4%,大大低于全国其他行业职工文化素质的平均水平。正是因为“人”的问题,使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为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煤炭行业职工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尽管各企业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吸引人才,但人才流失仍在不断扩大,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成熟的技术工人纷纷被安全措施较好的大煤矿和提供高薪的民营煤炭企业挖走。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专业技术人员后继乏人。许多企业在使用人才上缺乏规划性,有空缺就急补,没有长远性,缺乏后备人才。前几年,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和高风险性,导致人才流失较多;高校人才招生规模的大幅降低,致使大部分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员数量不足实际需求的一半,甚至面临工程技术人才断档的危险。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随着煤炭企业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减人提效的进程不断推进,人员流动的频率和数量显著增加。

(3)激励机制不合理

煤炭企业现在大部分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很多问题,如:一些煤炭企业人员选用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公开民主机制,容易产生任人唯亲的弊端,挫伤了广大煤炭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薪酬管理缺乏战略性思考,分配关系不合理,薪酬设计与市场脱节,薪酬与其绩效考核不匹配等。挫伤了人力资本的积极性,造成了企业效率的低下。

3.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1)发展人才战略管理

煤炭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才力量作为后盾,随着技术的改革和发展,对人才需求进一步提高,需要做好专业人才培训,煤炭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应侧重于向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开发倾斜;二要转变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和方式。主要采用在职交叉学习、强制轮岗学习、定期脱产学习,提高人力资源的知识资本;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素质,做到人尽其才,各尽其用,盘活现有人力资源,从狭隘的人才观向全面的人才观转变;要从单一使用人才向选用复合人才转变;切实提高煤炭企业职工素质。

(2)完善机制,政策要“活”

完善引进机制,做到“政策爱才”;完善使用机制,做到“岗位助才”;完善管理机制,做到“权益保才”;完善培训机制。

(3)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系绩效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客观地发现及评价各个员工工作的优缺点,进而实现扬长避短、提高绩效的战略目标,最终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和谐发展。必须建立统一的绩效管理体系。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职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及建议,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实现业绩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及重点考核和一般考核相结,避免任人唯亲,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绩效考核具有多因性、多维性与动态性的特点,为企业留住人才做好铺垫。

上一篇:经营性事业单位薪酬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影响石化树脂渠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