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规范的课堂中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感何进,

时间:2022-10-15 01:56:52

在民主规范的课堂中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感何进,

[摘要]小学生的责任感需要在不断“做”的过程中养成。小学阶段提升学生责任感,学校主要有两条路径:提供权责统一的养料,构建民主规范的环境。权责统一的养料必须充分考虑道德教育学科的本质特性、学生原有的经验和认知规律,以及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构建民主规范的环境核心在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堂中需要有充分的适应与交往、认识与探索、分享与尊重,给学生提供实践的环境和机会。

[关键词]小学生;责任感;德育;民主规范;课堂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2-0024-03[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学方式变革中的公民素养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DEA100222)子课题“教学方式变革下的小学生‘责任感教育’课程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成都市2011年度农村专项课题“教学方式变革背景下的小学生‘责任感教育’课程构建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1-82)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何进(1970―),男,四川江油人,本科,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教师,中学高级;贾思鑫(1987―),男,四川恩阳人,硕士,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教师,小学一级。

通过开展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所有教育机构的要求。在公民素养的养成与提升中,公民教育是通过民主与规范的方法,抓住权利与责任的统一这个核心来实现的。小学生责任感的养成对于学生公民素养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施路径

王啸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一书中说:“师生的公民素养是在积极地‘做公民’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消极地‘是公民’的抽象概念。”师生的公民素养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也必然依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

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离不开课堂这一主阵地。因此,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提升只有在民主规范的课堂中才能得以实现。民主规范的课堂提供权责统一的养料,注重构建民主规范的环境。前者着重关注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教学内容的转变引导学生知道承担哪些责任及学会如何承担责任;后者着重于质性分析课堂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实践“责任”的方式,促使学校的课堂不断转向“以民主和规范的方式,充分体现权责统一,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公正与幸福”的课堂。

二、提供权责统一的养料

从理论上讲,责任与权利是一对孪生兄弟,谁也离不开谁。没有脱离权利的责任,也没有脱离责任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是个人最大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必须是权责统一、利于学生责任感养成的。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这样权责统一的养料,一方面源于学生对已有学科教学内容的正确解读,另一方面也需要学校充分考虑学科、学生与社区等诸方面因素,搭建责任感教育体系。

这样的体系搭建应充分考虑责任感在德育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充分地思考并利用德育学科的本质特性。这个体系要更加重视责任感教育内容的现实操作性与实践应用,以便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外能够有较好的迁移环境。在充分吸收已有德育活动的基本内容、遵循德育课程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小学生的责任感按照对象可划分为对自己、他人,对自然,对社会三个方面。

责任感教育体系的搭建还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经验及认知规律,同样的责任感培养目标在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上应有不同的体现。学生汲取责任感教育的养料要有顺序性、阶段性,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责任感教育目标与内容网络。在小学低段,我们把目标定位为熟悉校园环境,融入班级生活,敢于与同学交往;中段则提升为热爱校园生活,主动与人交往;到小学高段就需要学生愿意为他人服务,善于合作。然后,我们再依据这样螺旋上升的目标系为不同年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

最后,还必须考虑学校与学生所处的社区环境。责任感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校外生活中不断地迁移使用,从而将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发展为道德能力。

成都市盐道街小学锦馨分校是由原琉璃中心校加入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教育链后发展而来的。学校地处成都市三环外侧,是锦馨家园社区配套学校,有明显的涉农性质。学校学生近65%为外来务工子女,其余大多为城市边缘农村拆迁户子女。学校师资也有较大发展的空间,整个学校处于发展中状态。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必须权衡和考量的重要因素。

三、构建民主规范的环境

公民素养尤其是小学生的责任感只能在“做”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校提供权责统一的养料只是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民主与规范是小学生责任感提升的实践逻辑。因此,我们在提供权责统一养料的基础上,还需要构建民主规范的环境。缺少民主与规范的环境难以培养出责任意识强的学生。学生的责任意识只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习得,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环境与体验都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对于学校而言,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构建民主规范的教育教学环境是提升小学生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民主规范教学环境的构建,核心在于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民主规范的课堂教学环境必须体现自主性、主动性、社会性与创造性。我们认为,这样的课堂应该有充分的适应与交往、认识与探索、分享与尊重。

适应与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有充分的铺垫与引导,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逐步适应新知识的学习;课堂教学也应有充分的、多层次的交往活动,包括生生、师生、学生与知识甚至学生与自身之间的反思往等。在班会课《我的动物朋友》的教学中,老师首先呈现了大量的可爱的动物的图片,再通过“毛皮制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依据情感冲动和简单思考较为容易地得出“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不能伤害”的结论,然后再恰如其分地引出学生的认知冲突――我们真的不能伤害到任何动物的生命吗?在这样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思考生活中关于食用动物、使用动物进行实验等与已有结论冲突的现实。于是,学生经验与已有知识间的对话产生了,再通过组内讨论、辩论等环节,通过大量的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学生自我反思等逐步调整学生已有的态度和认识,逐步转变其价值观念。

认识与探索。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一方面应该有大量的认识活动,这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存量和认识程度的差异,在某些知识的学习上,教师不得不选择讲授的方式;另一方面还必须有大量的探索活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知识储量丰富,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根源就在于很多需要学生探究的知识教师以讲授的方式替代了。而通过探索活动习得的知识因为丰富的情境性、充分的实践性、深度的体验性使得其具有较强的迁移性,这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机制和途径。在数学课《搭配的学问》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简单的“一荤两素”的搭配方式进行配菜实践,让学生逐步明白配菜的要求和记录方式。在第二次“两荤两素”配菜的活动中,教师就开始选择逐步放手、让学生合作的方式完成;而第三次“两荤三素”的配菜活动,教师就选择了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这样逐步放手的过程让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在学生经历了三次不同层次的配菜活动之后,教师给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配菜的学问”,这样的设计既充分尊重了认识由浅入深的原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权利。

分享与尊重。知识不是分布在教师的脑袋里,而是分布在所有活动的参与者的大脑里,分布在媒介中,分布在各个时间段中。为了更大程度地习得知识与技能,分享与合作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必然选择。同样,学生不是以“一张白纸”的状态进入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师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展开,这是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尊重。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则体现在对教师组织教学、个别知识讲授、方法传授等的权利的尊重上。在语文《三峡之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秋天到了,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和“你们了解三峡的什么”引入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紧密契合本课描写的三峡秋天的迷人景色。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较为清晰地引入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在课文的具体学习中,针对“早晨―中午―下午―夜晚”不同时段,教师也做出了不同的安排:早晨,教师选择讲授的方式,并通过这一段内容的学结出了基本的学习工具与方法;后续三个时段的内容,教师选择让学生根据已有方法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段落进行学习,而后进行全班交流。在这样的设计中,第一部分的学习,教师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而学生也充分尊重教师这一权利的落实。在学生能力与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后续三个时段的内容,教师选择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进行选择学习。最后,再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整个内容的学习,这一方面让整节课的教学得到了完整的呈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合作、分享的重要性。

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中,在分析学校原有积淀的基础上,我们通过课堂观察、特殊案例解剖等质性分析,结合“学业质量监测”及“成都市学业负担监测”等数据的量化描述,选定学生的责任感作为学校实现突破和转型的抓手,着力培养“阳光、明理、笃行、善思、乐群”的锦馨学子。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构建民主规范的课堂环境,充实课程内容、提供权责统一的养料,学校完成了“责任感课程”的构建并在逐步实现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渐进变革。

在实践中,学校首先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对学校的德育活动及德育课程进行筛选与重构,形成了一个较为科学的、螺旋上升的责任感培养体系与内容框架。责任感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以此为切入点,不断引导教师更加关注日常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构建民主规范的课堂。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设问由单一关注教学生什么知识,转向以什么方式让学生习得什么知识。而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则必须在深入思考学生是如何学的基础之上进行。

通过课程内容的不断调整和课堂教学方式的深入变革,民主规范的课堂正在逐步形成,小学生的责任感正在逐步养成、提升:下雨天,学生为刚发芽的幼苗撑上了一把把小花伞;下课了,随班就读的学生身边总有几个快乐的小伙伴;午餐后,餐桶里再难见到饭菜成堆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璐璐.从品德教育实践谈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2).

[2]孙智昌.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J].教育研究,2011(11).

上一篇:简谈吴中洋创作的特殊性与普世性 下一篇: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汽车专业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