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挑战与冷思考

时间:2022-10-15 01:04:58

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挑战与冷思考

摘 要:自2008年慕课诞生以来,秉承着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的信念,冲击着人们的眼球。2012年以后,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在慕课浪潮下,我国传统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受到何种冲击和挑战,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模式,如何利用这种技术才能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改进教学效果,笔者进行了诸多思考。

关键词:慕课;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冷思考

慕课(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从理论上讲,Massive(大规模的)是指对注册人数没有限制,用户数量级过万;Open(开放的)是指任何人均可参与,并且通常是免费的;Online(在线的)是指学习活动主要发生在网上;Course(课程)是指在某研究领域中的围绕一系列学习目标的结构化(Structured)内容[1]。MOOC 技术主要包括高质量的编目视频、数据采集与分析、带有社交功能的授递平台,使得基于网络的教学相比过去更加有效、更具规模;从文化角度,MOOC 秉承一种基于网络的交流、协作和知识发现的学习文化。

一、慕课的发展状况

慕课的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的Dave Cormie和Bryan Alexand联合提出的,后来由一大批学者在全球各大学主办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到2011年秋天,慕课取得了重大突破,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导论”免费课程。随后美国众多顶尖大学不断加入,更多的“慕课”平台和课程也涌现出来。2012年也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许多著名专家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2013年2月,Coursera宣布其5门课程进入了ACE的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学分可获大学的承认。这一事件标志着“慕课”正式进入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使“慕课”以更加迅猛之势席卷全球。201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也加入慕课平台,开始自己的慕课探索与实践。

二、慕课带给中国高等教育的积极意义

1、慕课能够改善教育质量。我国的高等教育从改革开放后开始恢复,后又逐步发展与完善,1999年全国各大学更是进入了合并和扩招的快速发展期。这30多年中,全国各地高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做出了极大地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也面临着极大的瓶颈。高校向社会输送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和社会对大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之间严重脱钩、很多大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严重减退、对知识的渴求严重不足。

2、慕课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不同大学之间课程与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差异、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国内一流的大学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占有更多的优势教育资源,特别是高端的教师资源,而二流、三流院校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师资则完全无法与其相媲美。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也成立,越是实力强的高校,越能吸引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越是弱的院校,优质资源的流失越严重。没有更优质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学生享受公平教育只能成为空谈,而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则可以打破这种不均衡的现象,让广大学生不在受学校身份的限制、不受地区空间的限制,享受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3、慕课加快促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转变。不可否认,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较之传统的教育技术有着很大地创新与突破。但笔者认为,它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冲击更大。第一次听到慕课这个概念时,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接下来就是感受到了无比的压力。尽管从教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努力讲好每一节课,努力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但自己的知识与见地如何能与世界知名的、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相提并论。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学生对你的意见会更直接,对老师的批评也不必隐晦,广大的教师必须勇敢面对。种种的压力和批评必将会改变教师,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改变教学方法。

4、慕课将会促进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司2014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加强建设、推广使用中国大学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推动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育教学改革。”慕课为高校的优质课程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机会,国家教育部门希望各个高校能够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大力开展慕课的教学改革。各高校需要打破多年的学校校园和学校身份的障碍,以更加开放的精神办学,改变高校的教育生态系统,创新大学的管理模式,探求更为科学合理的慕课学分计算、考核评价、学分互认、单证颁发、学位授予等政策方面的研究和规章制度设计,以满足有更多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学生的愿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

三、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尽管慕课着很多的积极意义,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当前,慕课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我国高等教育要想有更好地发展,必须能经受住这些冲击与挑战,才能有更好地发展。

1、慕课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的挑战。在未来,如果慕课能够得到良性发展,我国的许多大学将面临着生存的挑战。慕课将促进教育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优胜劣汰。一流大学拥有一流的师资和教育资源,在提供优质慕课和学员对于慕课的选择方面已占先机,将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二、三流学校受各方面的制约,将处于不利的地位,面临生存危机。如果处理不好,二、三流大学容易沦为一流大学的慕课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

2、增加教育成本。一流大学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二流、三流大学为了不沦为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都需要大量地进行慕课硬件和软件的基础建设,要完成这些建设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另外,我国广大高校的信息化程度相对来说都比较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更弱,这显然都会增加高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成本。

3、容易导致高校的教学工作被少数人“绑架”的现象。对慕课的开发,欧美国家的许多高校都是依托一些实力较强的IT 公司帮助完成技术开发,也有的首先是公司开发后找到部分高校开展合作的。[4]公司为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利益分割。公司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往往会想尽办法吸引学生的最大注册量。而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注册量,公司会要求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不断进行花样翻新,这种功利性的教育也培养学生的功利心,而忽略了对教学质量的目标追求,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学生在对慕课和传统教育的选择上往往用脚投票,选择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慕课,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可能因此被控制和绑架

4、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挑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是不是随着教龄的增长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适合此门课程?教学手段是有效的还是无效?对这些问题,可能一个部门的其他教师都不能准确的知道,这就无法形成监督,更无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有个别教师甚至几十年如一日,能力没有提升,方法也没有改变过。而慕课作为公开的课堂,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冲击和挑战是很大的,当然,这种冲击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关于慕课的冷思考

慕课作为一种新鲜的教育技术,对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均等化、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等许多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这种新出现的事物,还存在很多问题,众多专家与学者对它也存在着很多的质疑,因此,对慕课的认识,我们也不能太过盲目,应进行更为理性地思考与分析。

1、慕课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慕课浪潮的影响下,国内的一些高校也积极响应,但开始建设慕课的学校几乎都是一流院校,这些学校拥有比较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积极地应对国际化挑战。除了一流院校之外,普通的院校也都在积极讨论如何开始慕课,是不是所有的院校都必须要开始慕课值得我们思考。除此之外,是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开设慕课,比如理工科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外,更需要掌握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实际操作是不能被取代的。

2、技术性工具难以带来高等教育真正的变革。慕课本身作为一种教育的技术性工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变革,如果不辅以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变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即使我们大量购买软件与硬件产品,也难以给高等教育带来革命性变化。我们更不能照抄照搬美国慕课课程建构模式和商业运作机制,而需要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为慕课在我国的发展找到合适的路径。

3、慕课教育不能完全替代大学教育。大学教育除具有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外,还具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引领三大功能。这种文化和社会关系的传承作用是慕课模式不能及的。为了使慕课对学生更具吸引力,慕课的制作者往往会在教学形式和技巧上努力,讲究花样,往往会硬生生地把系统的知识和理论进行切割,使得知识与思想的传授失去了连贯性、逻辑性。另外,大学教育对学生还是一种认识体验,一种积累认识阅历和经验的过程,一种学会为人处事的过程,一种与人交往的过程,而这些,都是慕课所不能取代的。悉尼大学校长迈克尔・斯宾塞认为,美国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流入中国后,会对一些学校造成影响,但中国的大学有自己的生命力,这一冲击将会有多大的影响仍未可知。[5]

4、注重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入侵我国的传统文化,致使我国在改革开放这30多年的历程中,虽然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对传统文化的抛弃确实令人心痛。“慕课”作为发端于西方国家并由其主导的在线教育形式,裹挟着西方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统及国民教育立场。[6]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主流政治文化、民族文化、国民教育体系造成重大挑战,对我国文化安全、政治安全、教育安全、网络安全产生方方面面的挑战。认识到挑战,并不是拒绝进步,我们依然要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只是这种学习应该在国家安全的基础上稳步前进。(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7

[2] 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07-19.

[3] 吕中华.“慕课”(MOOC)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和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6):25-26.

[4] 李斐,黄明东.“慕课”带给高校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2-26.

[5] 夏生,程老湿.MOOC更好和更时髦的教育系统[J].人物,2013(5):55-57.

[6] 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2014(5):178-186.

上一篇:火电厂DCS应用技术问题探讨 下一篇:低温省煤器技术实际运用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