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营市湿地保护的成就

时间:2022-10-15 12:30:46

浅谈东营市湿地保护的成就

一、东营市湿地现状

(一)湿地的定义。依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性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淡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所有的湿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至少偶尔被水覆盖或充满了水。

(二)东营市湿地的现状。根据最新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东营市全市共有湿地55.21万hm2。其中自然湿地(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38.93万hm2,占湿地总面积70.50%,人工湿地16.29万hm2,占湿地总面积29.50%。东营陆域湿地面积(除去浅海水域类型面积)28.77万hm2,占东营湿地面积的52.11%,占东营市国土面积的36.32%。其中面积最大的湿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现已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鸟类为主的部级自然保护区,已划为保护的湿地面积为15.3万km2,其中核心区面积为7.9万km2,缓冲区面积为1.1万km2,试验区面积6.3万km2。

二、东营市湿地保护的成就

湿地是东营市的优势自然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近几年,东营市在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实施黄河水域、金湖银河等生态工程,湿地保护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一)建立和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1990年,为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东营市在黄河入海口和一千二林场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15.3万hm2。1991年、1992年,自然保护区连续晋升为省级、部级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标志着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进入了法制轨道。保护区建立以来,在湿地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逐步加强湿地资源的依法保护。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基础上,2009年,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意见》,明确了林业部门是湿地行政主管部门,明确了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把湿地保护和恢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为了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利用制度,2011年9月出台《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成为山东全省制定的首个湿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三)大力开展湿地资源保护的科研工作。东营市一直积极与国内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湿地科研平台建设。2009年5月,中国科学院在东营市建立了“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同时,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在我市建立了 “黄河三角洲森林和湿地定位研究站”。这些科研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湿地资源的科研价值得到更大的开发利用。

(四)重视提高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近年来,东营市坚持教育和惩治相结合,部门推动与群团带动相结合,积极采取措施,多方面提高公民的湿地资源保护意识。林业部门通过组织“世界湿地日”、“爱鸟周”、“湿地文化节”等活动,大力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的意义。

(五)全面建设和完善湿地保护体系。东营市致力于主要通过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水源地保护区等形式来构建完整的湿地保护体系。2009年东营市批准了《东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整体布局,提出了湿地保护管理的政策措施。文件中详细说明了湿地保护体系的建设和规划,为以后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三、对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视

(一)对湿地公园的认识。湿地公园是“以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和范围,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充分发挥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可供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故湿地公园是集湿地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多方面于一体的典型生态型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力量保护湿地,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的功能效益,有利于保护湿地系统,促进湿地与城市共融。

(二)东营市重视建设湿地公园。近些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已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列入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山东省85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中,除东营市一处没有外,其他地市或多或少榜上有名的,东营市湿地公园建设明显落后于全国、全省。在全国湿地公园建设的热潮下,东营市也提高了对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东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 结合东营市的实际情况及今后城市的发展定位,在全市规划了11处湿地公园,与规划建设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小区形成更为完备的湿地保护体系。按所属区县划分,东营区5处,河口区及垦利县各2处、利津县及广饶县各1处。按规划的建设级别分,部级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3处,市级湿地公园3处,到2015年达到人均湿地公园面积25平方米,生态文化和生态宜居显著发展的目标。这些湿地公园都以生态为主,但在具体的定位上也是各有侧重的。

(三)东营市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东营市有着丰富的湿地资源,这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东营市的特殊的生态区位优势也使得湿地公园的建设具有独特性。湿地是东营最大的生态特色,是展现城市形象的“名片”。东营市加强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更好的保护湿地资源、彰显湿地特色,有利于“黄蓝战略”的更好的实现,有利于加快“湿地之城”、“生态之城”的建设,有利于培养湿地文化、提高全社会保护湿地的意识,有利于实现湿地与城市共融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东营市人民政府.东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1- 2020年)[R].2011.

[2] 孙秀竹.黄河河口湿地的现状及湿地公园的建设[J].山西建筑,2008,34(5).

[3] 尹文盛.山东东营“十二五”将建设湿地之城[N].中国建设报,2011-9-3.

上一篇:跨文化传播下的文化差异诱因探析 下一篇:浅谈中国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