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地系统的植物配置

时间:2022-10-21 08:07:46

浅谈湿地系统的植物配置

摘 要:在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构建中,植物景观是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园林要素,要根据湿地的立地条件,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以满足湿地环境的各种功能和审美要求,创造出具有地方风格、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

关键词:湿地系统; 植物配置; 原则; 模式

厦门是座滨海城市,湿地资源比较丰富,包括红树林、滩涂湿地、沙滩、岛屿、浅海水域等类型。?2007年,由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等单位联合编制的《厦门湿地资源调查报告》通过专家评审。根据研究结果,厦门湿地面积约385km2,占全市面积(含海域)的20.2%[1]。

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和园博苑的成功建设不仅要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还增强了观赏性,为后期湿地规划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结合笔者实践,刍议湿地公园中植物配置。

1 湿地系统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

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巨大的观赏价值。在规划时不破坏原有的生态基础,尽量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以保护、修复为主,重构为辅,营造一个绿色原生态的湿地系统。

2 湿地系统中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要从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出发,因地制宜的选配植物。

2.1 根据土壤环境条件的不同选择植物品种 如土壤养分含量高、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可栽种喜肥的植物,而土壤贫瘠、沙化严重的则多选择那些耐贫瘠的植物;又如静水环境下选择浮叶植物,而流水环境下选择挺水植物。

2.2 根据地域环境的不同选择植物品种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坚持以乡土植物品种为主。而对于一些新奇的外来植物品种,在配置前,应该参考该品种在本地区或附近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确定,防止盲目引进。

2.3 根据水位深度的不周选择植物品种 湿地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不同的植物品种在生长中对水位的的深度要求也不相同。在确定选用植物时,我们应把握 “栽种后的平均水深不能淹没植株的第一分枝或心叶”和“一片新叶或一个新稍的出水时间不能超过4天”这两个基本原则。这里说的出水时间是新叶或新稍从显芽到叶片完全长出水面的时间,尤其是在透明度低,水质较肥的环境里更应该注意。

2.4 根据栽植季节的不同选择植物品种 在选用植物进行配置时,应该先确定计划栽种的时间范围,再根据此时间范围并结合植物的生长特性来进行科学选用。

要从园林构图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合理搭配,并通过植物的季相与生命周期的变化,在视觉上形成相互衬托、丰富而又错落有致的效果,而且与水体污染物的处理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主要是通过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度增加植物品种,从而完善植物群落来实现。

要从保护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科学处理好植物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以及个体、群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每一种植物在湿地环境中的作用,维持或创造各种持久、稳定的植物群落景观,造就和谐优美、平衡发展的湿地生态系统,并达到融游赏娱乐于一体的目的[2]。

3 湿地系统中常用的植物品种

园林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潮湿土壤中的植物,含水生植物和滨水植物。我国土地辽阔,河湖众多,园林湿地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据记载,我国仅水生植物有60余科,近150属,达300多种,约占世界水生观赏植物的15%。园林湿地植物在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还能监测与控制大气和水体污染,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对水体起净化作用,是水体天然的净化器[3]。在厦门常用的植物品种有:1)乔灌木及地被植物。木麻黄、蒲葵、垂柳、旱柳、乌桕、苦楝、梨属、白蜡属、香樟、棕榈、无患子、蔷薇、紫藤、云南黄素馨、夹竹桃、榕树、石竹等。2)水生植物。水葫芦、浮萍、睡莲、荷花、马蹄莲、荸荠、芋、泽泻、芦苇、鸢尾、茭草、水烛、菖蒲、黄菖蒲、金鱼草、水竹、水蓼、水葱、金鱼藻、芡实、千屈菜、花菖蒲等。3)草坪草。冷季型的早熟禾、黑麦、剪股颖,暖季型的狗牙根、地毯草、马蹄金等。

4 湿地系统中常用的植物配置模式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湿地系统植物的配置已形成了较稳定的模式,主要如下:1)深水区。主要从生态角度出发,采取沉水植物+部分漂浮植物的模式。2)浅水区。主要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采用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模式。3)滨水区。多用线性叶为主的禾本科植物和再力花等部分挺水植物进行片植、丛植或散植于水边,形成倒影,增强理趣。4)沼泽区。该区主要有沼生、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群落。一是以树阵的模式种植池杉、水杉等高大的湿生乔木;二是片植芦苇等沼生植物;三是采用乔木+沼生植物+挺水植物的模式,形式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湿地景观效果。5)陆地区。湿地公园陆地部分包括休息小广场、游乐区、林阴道、防护林带、科普教育馆以及服务设施绿化区等多种场所[4]。在设计时要根据场地所需的观赏性、使用性和生态功能综合考虑,主要模式1)乔木+灌木,形成半封完备空间,适用于设施服务区和科普教育馆等周边绿化;2)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或草皮,形成封闭空间,适用于防护林带、服务设施区和休闲广场等周边绿化;3)乔木+地被或草皮,产生明亮、简单的视觉景观效果,形成良好的透景线,可用于休息小广场、游乐区;4)灌木+地被,形成半开敞的空间,多用于湿地公园的入口处、科普教育馆以及服务设施绿化区。

5 湿地系统中植物配置注意事项

在营造湿地植物景观时,(文秘站:)需要把植物群体美的突出表现,成带状或大片栽植,构成相应的规模,以彰显湿地的特色。

植物群落的构建要以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既要能较大地改善湿地生态环境,又能满足群落内植物健康生长的生态要求。

结束语

在当前水资源不断减少、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今天,充分利用好湿地植物,进行科学合理配置,不仅能丰富园林景观,收获湿地植物的经济价值,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体,监测与控制大气 和水体污染、消除污染,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湿地保护呼唤立法.厦门广电网,2010(03):9.

[2] 刘碧云.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探讨,林业勘察设计(福建) 2010(1):126.

[3] 覃建美、张世林.重庆园林湿地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对策及品种推荐.园林科技,2006(4):33.

[4] 胡金龙.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华中农业大学,2007(03)36.

[4] GB?/?T?50502?一2009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S]

上一篇:论金花茶保健饮料加工工艺(1) 下一篇:怎样写学术论文和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