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技术现状分析探索

时间:2022-10-15 12:23:27

森林培育技术现状分析探索

摘要:人工森林的培育与利用对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利用有限的林地和环境资源高效地培育人工森林,就要求森林培育技术精准化。本文分析了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森林培育技术的措施。

关键词:森林培育;现状分析;培育技术途径

1. 森林培育技术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标准编制渐渐融入国际社会,林业部组织制定了90 余种森林培育技术标准,其中以国家标准为主。由于农业部动作较慢,有39 种森林土壤样品测定标准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顺理成章成为国家标准。这期间制定技术标准基本是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统一规划与组织管理下进行的,林业部的技术监督部门处于学习期,性质类似于技术监督局的派出机构,独立性与主观能动性较差。近几年森林培育技术标准编制工作有了新的提升,新制定了不少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土壤样品测定标准为农业部制定的相似标准所取代,降级为行业标准。另有一些标准,如油桐丰产林、油茶丰产林、核桃丰产与坚果品质、板栗丰产林、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种子园造林技术、立木材积表等因用户仅局限于林业部门,失去了作为国家标准存在的必要性,修订后也改为林业行业标准。如今制定的森林培育技术标准以林业行业标准为主,列入国家标准的不多,仅集约经营用材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森林抚育规程等少数标准被列为国家标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农业、水利、环保、国土等部门对技术标准制定投入力度的加大,林业部门作为国家标准的编制地位正在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林业标准编制独立性在加强,角色定位趋于成熟,已能正确看待技术标准分类的作用,不再盲目追求徒有虚名的国家标准,而转向以能办事为宗旨的求实作风。到目前为止,森林培育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内,共有200 种左右。另外还有一些标准正在制定中,如六大林业生态工程正分别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巴西的人工林在 1966 年以前增长缓慢,未经遗传改良,年均生长量仅为 15~20m3/hm2,由于努力在遗传改良上下功夫,到 1990 年左右桉树人工林年生长量达到 35~40m3/hm2,1990 年后大量推广优良无性系育苗造林,使森林年生长量达到 42~70m3/hm2。我国林木育种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受到极大重视,在一些重要树种的育种工作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进行杉木子代测定、杂交试验、种子园建设、多世代改良等,目前已进入第 3 代育种阶段。我国在杨树育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近 20 年已选育出许多杨树优良新品种,平均材积生长量提高 10%~20%以上,木材密度提高 3%以上,纤维含量增加 2%以上。我国桉树育种工作仍以常规育种为主,并辅以分子遗传工程研究,其中又以无性系育种和抗性育种为重点。通过近 20 年国家林业科技攻关项目,有计划、系统地开展了优树选择、杂交育种、无性系抗性育种、无性系繁殖、无性系测定等方面研究,并建立了一批母树林、实生和无性系种子园以及桉树种质基因库。

2.提高森林培育技术的途径

2.1 协调好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关系

要实现“双增”目标,就必须确保每年造林要有一定数量增长,决不能以任何理由缩减造林面积。林业建设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在讲数量的同时,更要讲质量,尤其要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 同时,要着力强化森林经营,坚持一手抓造林,一手抓森林经营,做到数量与质量统一。

2.2 协调好森林保护和森林利用的关系

保护是手段,利用是目的。林业发展首先要严格保护现有资源,同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实现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以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

2.3 协调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生态中有产业,产业中有生态,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林业产业发展才能有资源坚实的物质基础; 只有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才能拉动造林绿化,促进森林经营,更有力地保障生态建设。

2.4 协调好重点工程和一般造林的关系

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是加快国土绿化的重要途径,义务植树、部门绿化等是实现资源增长的重要形式。要继续实施好三北、长防、退耕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发挥重点工程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加快荒山造林绿化进程。 同时,要创新义务植树、部门绿化形式,丰富建设内容,加快乡镇、村庄、校园、厂矿、营区绿化美化,促进形成重点工程与一般造林相结合、相促进的大好局面。

2.5 协调好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首先要坚持体现公益性原则,从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地位,特别是公益林造林、经营和管护等,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发挥主导作用。 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等,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工作格局。

2.6 协调好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的关系

森林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和紧迫,单靠政府投入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所以,我们应从建立机制入手,强化森林资源的培育。 一是建立认建认养机制。目的在于使干部群众树立起一种全民绿化的思想,使森林培育工作变成人民的事,激发起全民栽树管树的热情。全民栽树管树的思想树立要有具体的平台来体现。 为此,建立认领认养树木,认建认管森林的机制。 二是建立火烧迹地限期绿化机制。 按照规定,对于火烧迹地,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在发生森林山火后的第一个生长季节实施人工造林,恢复林草植被。 三是建立流转林地绿化达标机制。 对已流转林地,限期督促业主实施绿化,达到绿化标准,方可进行二次流转,杜绝囤积林地谋取利益的投机行为。 四是建立林地林木公开竞卖机制。 依托新建立的林地林木交易服务平台,在确保信息对等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对农民依法采伐、采集的零星木材和绿化苗木组织公开竞卖,实现林地林木价值最大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失,提高农民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五是积极探索科学管护机制。对新造林部分,由政府纳入地方公益林管理,财政落实资金和人员管护。并对重点造林地段,试行森林火灾保险、病虫害保险等。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大胆开拓,利用国有林场在人员、技术、资金和长期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积累的经验,出台政策鼓励国有林场承包,不但拓展了国有林场的生存发展空间,而且也培育管护好了集体林木,有效地提高了森林培育的质量。

2.7 协调好护林与建林的关系

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护林员的主要职责是配合好林业站落实管护区域,管护任务,管护措施和保护标志,配合做好管护区内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和防止乱砍滥伐等森林三防工作;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制止乱捕滥猎行为;配合做好防止毁林开垦和破坏林地的采砂,采土,采石等行为,制止非法征占用地行为,配合查处人、畜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等。 因此,管理好护林员队伍是工程任务能否落实到实处的关键。 针对护林员工作地点分散,时间自由度大,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林业站应在护林员的公开选聘,学习培训,目标责任,考核兑现,淘汰解聘等环节强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胡语婕,韦小丽,李建勇.不同水分管理对楸树苗木速生期生长及生理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9,(4).

[2]唐海波,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J].广东科技,2010,20.

上一篇:如何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引导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 下一篇:劳动法实施对中小企业员工影响的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