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

时间:2022-10-15 10:45:58

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

从本质上讲,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道德性。所谓教师道德的专业特征,就是“教师在专业化的过程中或是达到专业化程度后,教师自身应具有的为其他专业道德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道德特征”。

教师的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既是教师人格化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是一种习惯与欲求正当之物并选择正当行为去获得的个人品质”。

1、教书育人的德性具有促进教师担当起社会角色的价值。教师的德性价值首先是通过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来体现的。教师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仅是“知识人”,教师更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和谐、持续、完整的德性。教师所需要履行的就是教书育人,就是为人师表。

拥有教师德性的教师会用自己生命的全部促进学生的德性生命的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德性价值。

2、教书育人的德性具有推动教师自觉追求专业发展的价值。教师道德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内驱力。作为高校教师,仅仅具有专业底线是远远不够的。

教书育人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在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与阻力,如果只具有起码的道德底线,是很难克服专业发展中的种种障碍的。教师一旦拥有了教师德性,就会在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关注学生完整的德性生命的发展与提升。拥有良好教师德性的教师,不仅能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更能在完成使命的同时自觉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3、教书育人的德性具有使教师选择良好的专业生活的价值。每位教师都渴望从中体会到尊严和快乐、幸福。这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拥有的良好专业生活。其根本原因在于各个教师所拥有的教师德性是有差异的。

从本质上来说,教师的德性与教师的幸福是一致的。拥有德性的人最终是能得到快乐和幸福的。在提到教师德性的时候,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崇高牺牲精神,更有人把“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比作教师的工作精神。但是“教师的工作不只是牺牲。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不仅有收获,而且这一收获具有强烈的意义色彩。教师的德性、德行与教师的幸福密切相关”。一旦拥有教师德性,教师就能够享受到把完整的生命融入职业生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而这种快乐和幸福正是有德性的教师自觉选择的结果。

1、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条件。崇尚“知识就是力量”,这种“知识论”蕴含着一种封闭的、简单的、线性发展的世界观。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专业发展也被认为是逐步的、简单的、线性发展的。整个社会在注重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的同时,也日益加强了对人的完整的生命的关爱。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说,国家大力提倡公民的道德建设,提倡以德治国,提倡各种政策的以人为本。对教育理论知识的传递和系统化的专业学科知识的深化,这样的师范教育,对于培养教师良好的德性是不利的。而在新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影响下,我国的师范教育开始了对教师德性培养的关注,开始注重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发展教师的专业道德,并进一步把这种专业道德内化为教师的内在德性。

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是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内在动力。良好的德性是教师自身内在拥有的,而不是外界环境强迫附加的;是教师后天培养生成的,而不是先天与生俱来的;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而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这种德行发展的内驱力,其根本是源于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源于教师本人对于教育事业、对于学生的关爱。

2、高校教师教书育人德性发展的要求。首先,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要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逻辑理性转向培养学生的伦理理性。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根本任务。在“教书”方面,教师首先注重的是对学生逻辑理性的培养。片面注重对学生的逻辑理性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伦理德性是教师必须关注的又一重要层面。

其次,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要求教师从对学生知识的拓展转向对学生生命的创生。在教师“德性论”的专业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教师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发展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再次,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要求教师要实现从主客对立的师生关系转向相互提升的师生关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德性论”的教师发展观则“重视自己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建构,将师生关系看作是儿童生命发展的重要生存际遇,看作学生生命发育的根之所系”。

最后,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发展,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从片面发展转向完整发展。“德性论”的教师发展观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丰富和人格的健全,它更是从回归人、回归人的德性生命的自主发展的角度。追求“逻辑理性与道德情感、人生信念和实践行为和谐统一的完整教育”。唯有这种完整的、充满德性的教育,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整个人格得到和谐、持续、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上一篇:小班美术活动“好玩的线条” 的设计与思考 下一篇:道德沟通:与祖辈家长沟通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