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沟通:与祖辈家长沟通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7-11 04:22:24

道德沟通:与祖辈家长沟通的基本原则

【摘要】本研究围绕幼儿园教师如何与祖辈家长沟通这一问题,运用访谈法对来自N市4所省级示范园的14位教师(其中有2位是园长)进行了个别访谈。通过对教师在访谈中所使用概念的逐级编码分析,研究者认为,教师与祖辈家长沟通时宜持“道德沟通原则”。这一原则既要求教师在认知上有所自律,也要求教师在行动上表现出利他行为。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祖辈家长;有效沟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11-0042-05

当下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祖辈家长在帮助子女照看孙辈孩子,他们与幼儿园教师接触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1〕面对日渐庞大的祖辈家长群体,如何做好与他们的沟通工作成为幼儿园教师需要重视与思考的问题。

一、研究方法

探究幼儿园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与祖辈家长进行沟通,属于情境类问题,〔2〕为此,研究者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一)研究对象

采用典型个案抽样法,选取N市4所省级示范园14位“工作年限十年以上、家长工作经验较丰富、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教师(其中有2位是园长)为研究对象。

(二)资料收集

研究者对受访教师进行了正式、直接、个别的半结构式访谈,以了解教师对如何与祖辈家长沟通这一问题的看法。

(三)资料整理和分析

研究者将访谈获得的资料以“研究者问-教师答”的形式整理好,并写下对资料的思考和分析。研究者先对资料进行初级编码,将其中有意义的词、短语、句子用①②③等标示;然后对它们进行二级编码,提炼出具有一定概括意义的概念,用(1)(2)(3)等标示;之后再对这些概念进行三级编码,提炼出更具概括意义的概念,用1、2、3等标示。按照这种方式,研究者将资料归纳成如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二、研究结果

(一)关于道德沟通

“教师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人是有感情的高级动物,你不能冷冰冰地不含一点儿感情地去对待他。你要对家长好,对他孩子好,他才会接纳你。祖辈家长尤其是这样的。”受访的H老师如是说。道德是人运用善恶观念来把握自己的一种精神实践方式。〔3〕在研究者看来,对家长好,对他们的孩子好,是教师在自身善恶观念的影响下对祖辈家长发出的一种积极的沟通信号,属于道德的范畴。桑德拉认为,道德沟通(ethical communication)是诚实、令人满意和考虑他人权利的沟通。〔4〕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的话,在受访教师所谈及的与祖辈家长沟通的众多策略中,他们首先提到的和说得最多的策略都属于道德层面的柔性策略。

(二)道德沟通的具体体现

1.尊重:沟通中的自律

道德自律指道德主体在认识自然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和道德必然性的基础上,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指导和约束自己。“自律是人类道德的特有表现形式,其本质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制约……是人对外在世界必然性的一种自觉。”〔5〕尊重祖辈家长是教师在对自己角色反思的基础上,对自己提出的一种自我约束和要求,是一种道德的自觉。在教师们提及的众多有效沟通策略中,“树立尊重祖辈家长的观念”以平均每位教师至少提到一次的高频率成为教师与祖辈家长沟通的第一策略。

尊重的本义是尊敬和重视,而在14位教师的观念中,热情、理解、真诚等也被看作是尊重祖辈家长的体现。

(1)热情,有亲和力

在沟通中,尊重他人意味着以礼待人,而发自内心的热情则意味着除以礼相待外还带有积极浓厚的情感色彩。教师与祖辈家长沟通时仅有尊重而不热情,则不易拉近双方的距离。热情容易让祖辈家长觉得他们比较有亲和力,从而愿意与之进行沟通交流。在与祖辈家长的接触中,教师的热情在语言和表情上的体现就是使用敬称和礼貌用语、嘴巴甜以及“笑眯眯”等。

“沟通的基础就是尊重。要尊重,具体工作怎么做?首先,礼貌用语肯定要,对不对?”W老师说道,“得用敬称,比方说你热情地喊她一声‘某某奶奶,您好’,那她就会觉得你是尊重她的。” L老师颇有感触地说:“爷爷奶奶们嘛,怎么说呢,他也很希望看到老师的笑脸。你笑眯眯地对他的话,他会很开心,就会觉得你很有亲和力,很容易接近。然后他也会同样对你的,这个都是相互的嘛。”

(2)理解,体谅,换位思考

理解指懂、了解;体谅指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谅解;换位思考指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与祖辈家长接触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和体谅祖辈家长的辛苦和其对孙辈孩子的“隔代亲”。

祖辈家长对孙辈孩子往往有“双倍的爱”(既含有对子女的爱,也含有对孙辈孩子的爱),因此,他们在照看孙辈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感性大于理性。有时候,即使知道这样做对孩子不好,祖辈家长仍难以理性对待。而且,在祖辈家长眼中,自己的孙辈孩子往往是“最棒最优秀的”,他们较父辈家长更难接受教师所反映的幼儿的不足。

W老师说:“祖辈家长呢,他们确实比较辛苦,其实我也经历过,我和我们家先生工作都很忙,我爸爸妈妈帮我接送孩子,其实他们在对孩子的照料上面确实非常尽心。”“我觉得跟祖辈家长沟通的话呢,要站在理解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比如祖辈家长有‘隔代亲’这样一个心理,他对孩子亲起来可能比父母更‘不理智’。所谓难相处的祖辈家长呢,无非就是太关注自己的孩子,太希望老师只关注自己的孩子,然后这些家长呢,对于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受不受老师重视、有没有受别人欺负是特别关注的。其实他之所以‘夹生’(N市土语,指人不好相处),就是因为这些原因。”Z老师如是说。

(3)真诚,实事求是

真诚指教师的言语行为和其真实想法相一致。沟通中的真诚十分重要,如果教师缺乏真诚,祖辈家长能够察觉到,从而对教师产生戒备心和不信任感。与祖辈家长沟通中的真诚可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真诚地为幼儿好,对于幼儿在园的表现,好的和不足的方面教师都要告诉祖辈家长。当然,教师要注意策略,先扬后抑,先谈谈幼儿的优点,再针对不足提一些可行的建议。二是真诚地回答祖辈家长的询问,对于祖辈家长问及但教师确实没有关注到的情况,教师要诚实地告知祖辈家长实情,不要含糊其辞。

Z老师举例说:“他(祖辈家长)问我最近孩子怎么样,比如说‘小孩今天睡觉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如果我真的没观察到,就跟他讲明原因,说‘不好意思,我今天开会,没有值班,明天值班的时候我注意观察一下’。就是这样,让祖辈家长知道你是真诚地跟他沟通,而不是说‘还不错,还行还行’。我觉得做了就是做了,没做就跟他讲。下面你就要关注到孩子这一块儿,然后再主动跟他(祖辈家长)去说这个事情。”

(4)重视祖辈家长,情感上不忽略

尊重祖辈家长,不只是见面时微笑着热情地打招呼。在受访的教师看来,这只是浅层次的尊重。更深层次的尊重意味着教师对祖辈家长的话要关注,尤其要把他们的交代“放在心上”。

深层次的尊重首先要求教师“对祖辈家长的交代要记得”。祖辈家长通常对幼儿在幼儿园受照料的细致程度很是关注,因此往往会反复叮嘱某些事情,教师应当耐心细致地记下他们的嘱咐。

“对爷爷奶奶讲出来的一些事情,你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哪怕只是一件小事。”W老师说道,“比如说,有一次H幼儿的爷爷讲,‘老师啊,毛巾你今天要代我塞到小孩的身上哦’。他讲到这一点,你一定要代他做到。如果没做到,下一次他就不相信你了。如果有特别的原因,你要告诉他,比如说,‘爷爷,今天天气热了我又给他换了一条毛巾,原来的这条毛巾潮了你把它带回去洗一洗’。他就特别高兴。所以我就跟年轻老师讲,爷爷奶奶嘱咐你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在做事和情感方面我们都不忽视爷爷奶奶。这点很重要。”

其次,深层次的尊重要求教师愿意倾听祖辈家长。祖辈家长也会有一般老年人具有的特点,比如爱唠叨、害怕孤独、容易失落等。在与祖辈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祖辈家长的这些特点。

“人老了往往需要有听众。”H园长说道,“你跟祖辈家长打交道的时候,要腾出专门的时间给他,要眼睛看着他听他说话,让他觉得他是被尊重的、被重视的。”

另外,深层次的尊重还要求教师善于领悟祖辈家长的“弦外之音”。不同的祖辈家长表达意见的方式往往不太一样,有的比较喜欢直言,有的则倾向于旁敲侧击。教师要多观察多体会,以真正听懂对方的意思。

“以前我们班C幼儿的爷爷不怎么爱讲话,来了之后,接了孩子就走。我那时候年轻,也不知道要主动跟他说说话。后来孩子的奶奶来接孩子的时候说,‘老师啊,孩子他爷爷很喜欢写字嘞,字写得很好的’。”L老师回忆道,“我们园当时会定期招募一些家长志愿者来给小孩组织活动。我后来回想起来,奶奶其实就是在告诉我,她老伴字写得好,希望我请他来教孩子们写写字,可是我当时就是没听出来。后来很多事那个家长好像都不怎么合作,我明白,至少有这个原因在里边。”

(5)尊重祖辈家长的建议,肯定他们的价值

祖辈家长大多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也比较喜欢给教师的工作提建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作出反馈,积极采纳他们的中肯意见。及时反馈对于沟通非常重要,它可以让沟通双方及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在与祖辈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祖辈家长进行有关教育观念的探讨,汲取祖辈家长的教育智慧。

“很多爷爷奶奶其实有很多能力的,比如说我们在元宵节要用到那个花灯啊,展板啊,有的爷爷奶奶扎灯水平比较好,他到幼儿园来,教小朋友扎灯,还教小朋友画国画。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多发挥他们的教育价值,也可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孙辈孩子的教育上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W老师说道。H园长和Y老师也说:“我们做亲子活动的时候,搞了个祖辈家长厨艺大比拼活动,请爷爷奶奶过来包饺子,爷爷来剁馅儿、擀面儿啊,奶奶就煮饺子啊啥的。现在很多年轻的70后80后的父母会做菜的很少咧。”

2.主动:沟通中的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指个人出于自愿,不计较外部利益而帮助他人的行为,这是道德行为发展中的最高阶段。孔德对利他行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人类既有利己的冲动,又有利他的冲动,所谓道德,就是使前者从属于后者。”〔6〕受访的教师认为,在与祖辈家长沟通时,教师“首先要主动”。这种主动既包括“经常打打招呼”“没事儿唠唠嗑”,也包括“主动关心幼儿和祖辈家长本人”“做事细心,让祖辈家长放心”以及“主动帮助祖辈家长排忧解难”等。

(1)主动关心

幼儿是连接教师与祖辈家长的纽带,因此,教师的主动关心首先是指对幼儿的尽心照顾。

“我们班有个孩子,先天发育可能有点不太好,老是淌口水,上幼儿园以后,他爷爷奶奶要求老师每天给他换兜在面前的围嘴。我们老师每天按要求给他换,潮了就换。一段时间下来家长真的很感动,他觉得老师真不容易,班里有几十个孩子,老师每天都要特别关注他家孩子。当他对你有所感动时,那么他家孩子某些不足,比如好动啊,或者不太会和别人交往啊,打人啊之类,你跟他去讲,他可能容易接受。”H园长说道。

(2)做事细心,让祖辈家长感到放心

在受访的教师们看来,与祖辈家长沟通之初,要先争取到他们的信任。信任是保证沟通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当一方信任另一方时,会对另一方更为宽容和理解,也更愿意认可和接纳对方的观点,从而使双方的沟通更为顺畅。由于祖辈家长一般都承担着照顾幼儿生活起居的责任,他们很关心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够不够好,因此,教师可以把精心照顾好幼儿的生活起居作为获取祖辈家长信任的突破口。看到教师在幼儿的生活照料方面做得很细心,幼儿被照顾得很好,祖辈家长就会感到放心,逐步发自内心地认可并接纳教师。

“生活方面对孩子要做到细心。”Z老师说道,“爷爷奶奶其实特别关注这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是他带的啊。如果带得不好的话,他就会说你不如他带得好。所以他到了幼儿园以后最关注的就是,我的孩子有没有生病啊?我的孩子有没有吃得很多啊?吃得饱吗?今天有没有喝水啊?他更多地从生活上去关注。那么我们就想,首先我们要让爷爷奶奶放心。跟爷爷奶奶沟通的时候我们要跟他讲,您的孙子今天在幼儿园喝了足够的水,很能干,自己会大便了,等等,就是要细心和关注孩子,让祖辈放心。”

(3)主动帮助

教师对祖辈家长主动提供的帮助可体现在一些很琐碎的细节中,例如,看到祖辈家长接送幼儿行动不便时伸出手来帮他一把。这种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在细心的祖辈家长看来却是教师发出的一个积极的沟通信号。又如,当祖辈家长遇到教育上的难题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帮助其获得教育的成功感。

Y老师谈道:“如果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跟他沟通的时候,(你要)从他的角度,帮助他去想办法。可以告诉他我们在幼儿园是怎么做的,他用这个办法成功了,尝到甜头了,就会好沟通些。”

三、启示

(一)道德沟通需要教师树立和自己沟通的意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尊重祖辈家长需要教师首先树立和自己进行沟通的意识。第一,教师要对自己的个性进行自我省察。省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用诸如“我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的”“我做事有耐心吗”“我遇事容易冲动吗”“我经常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吗”之类的问题反问自己。经常自我省察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性格中容易造成双方沟通不畅的负面性格特征逐渐加以规避。第二,教师要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心态,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人与人在日常交往中出现意见不合是很正常的,教师与祖辈家长之间也不例外,双方的代沟更可能增加这种情况的出现。

W老师的看法是:“有时候他(祖辈家长)说你两句,你受点儿气不要计较。毕竟十根手指还有长短呢,我们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常常会说我们呢。”

教师要相信,通过努力,双方沟通中出现的不和谐是能够化解的,因为教师与祖辈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

(二)道德沟通需要教师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

为祖辈家长主动提供帮助,需要教师具备多种专业能力,其中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本前提。

“在做祖辈家长工作的时候,老师一定要有理有据,自身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专业知识要牢固,说通俗一点就是底气要比较足,这样才能够让祖辈家长信服你。如果说你自己是一张白纸,像个小毛孩,那你说的东西祖辈家长是不会听的,更不要说配合你、信任你、尊重你了。”H园长说道。

教师平时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遇事多反思、多请教有经验的教师,要主动为祖辈家长排忧解难,使祖辈家长逐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为以后的沟通铺平道路。

与祖辈家长的沟通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教师日常的点滴付出。总之,就像等待幼儿的成长一样,和祖辈家长顺畅、和谐的沟通也需要等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3.

〔3〕肖群忠.道德与人性〔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15.

〔4〕桑德拉·黑贝尔斯,里查德·威沃尔.有效沟通:第5版〔M〕.李业昆,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0.

〔5〕彭柏林.道德需要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31-32.

〔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2098.

上一篇:浅谈教师教书育人的德性 下一篇:傲放《唐顿庄园》的“新英伦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