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浅析

时间:2022-10-15 10:31:31

中国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现状浅析

摘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中国水稻产业一项重要的知识产权。回顾了中国多年来在地理标志保护上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多年来稻米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和注册情况,指出了目前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水稻;大米;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964-03

Analysis on the Situation of Protection for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Rice Products

in China

NI Jian-ping,CHEN Qian,LI Li-hong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Hangzhou 310006,China)

Abstra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rice industry. The work have done and the achieved results in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was reviewed,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registra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rice products in these years was analyzed. Furthermore, the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were proposed,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paddy rice; rice; rice product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protection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其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1-3]。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的30%,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4]。对于水稻产业来说,一个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必然决定这个地区所生产的水稻特有的质量与品位。中国地域跨度很大,地理气候格局复杂多样,历史文化悠久,从而使许多地区都出产具有本地特色的稻米,像天津小站稻、黑龙江响水大米和五常大米等。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主要体现在中国各地具有特色的稻米产品上。截至2011年10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农业部3个部门共核准95件地理标志产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本研究分析和讨论了中国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1 中国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现状

1.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稻米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

1994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办法》,其中对证明商标明确定义提到了原产地概念并受理原产地证明商标[5,6]。2001年第二次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规定注册中包括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5]。2003年6月正式实施了修改后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办法》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程序与管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截至2010年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受理和注册了36个稻米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表1),涉及13个省份,其中江苏和吉林均以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各省中并列第一。

1.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稻米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2001年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2001年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颁布了《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及其实施方法,2005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接受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和认定[5]。截至2011年7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批准和认定了36个稻米地理标志产品(表2),涉及13个省份,其中黑龙江和湖北均以6个地理标志产品在各省中并列第一。

1.3 农业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

农业部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不过在2002年12月,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以下简称《农业法》)就提到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符合规定产地及生产规范要求的农产品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规定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这是我国除了《商标法》之外另一部提到地理标志的法律。2007年12月农业部颁布《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并制定了18个相关配套规范,全面启动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5]。截至2011年9月30日,农业部共审核批准了25个稻米产品地理标志,涉及15个省份,其中大米类地理标志22个,水稻类地理标志3个(表3)。

1.4 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特点

1)具有明确的保护范围。如“增城丝苗米”的保护范围为广东省增城市所辖的特定行政区域;“仪陇大山香米”的保护范围以四川省仪陇县现辖行政区域为主;“洋县黑米”被严格限制在陕西省洋县洋州镇等13个县辖行政区域内。

2)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如“宁夏大米”在古代是贡米,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登基灵武,将“宁夏大米”作为御用贡米。清朝康熙皇帝征战葛尔丹时期,曾对“宁夏大米”赞不绝口,凯旋回京仍念念不忘,于是钦定“宁夏大米”为朝廷贡米;“万年贡米”的美名始于南北朝,因“代代耕种,岁岁纳贡”而得名,距今已经有1 500多年的种植历史[7]。

3)有着严格的技术指标体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农业部均对所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有明确的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或标准。对保护产品从品种、种植地生态环境、海拔高度、土壤要求、肥水管理、收获要求、原料收购、加工及加工工艺、产品质量要求、包装标识等都有严格的技术指标。

4)稻米产品地理标志已经显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以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作纽带,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以稻米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生产、加工、物流等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构建了“公司+地理标志+农户”的新型产业化模式。稻米产品地理标志促进了稻米产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辽宁盘锦大米在核准使用地理标志后,由于市场需求旺盛,直接带动了稻谷收购价格的提高,2009年稻谷收购价格已达到每千克2.5元,超过国家保护价格20%以上,直接为当地农民增收6亿元[8]。天津市“小站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保护后,稻米每千克售价达到4.5元,而出口日本的“小站稻”离岸价高达每千克45元[9]。

2 存在的问题

2.1 立法层次低

中国到目前为止,仅《商标法》和《农业法》对地理标志给予了基本的法律地位以及司法保护,其他法律对地理标志的保护依然停留在“办法”、“规定”等行政保护的模式上,立法层次不高,保护力度不强。

2.2 立法分散、多头保护管理体制混乱

1)立法分散。目前中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受到3个不同部门的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根据《商标法》以“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形式保护地理标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以“地理标志产品标志”的形式进行保护;农业部则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以“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形式保护。这3个部门各自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在保护对象、保护内容和保护标准等方面存在着交叉重叠和一定的矛盾[2]。

2)同一地理标志之间的利益冲突。一方面,由于《商标法》主要侧重对地理标志本身进行保护,属于商品名称保护,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主要侧重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保护,属于产品保护,两者的法律性质和主体不同,从而引发权利与利益冲突[10];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与农业部对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交叉,而申请注册都是各自独立的,因此可能导致同名地理标志注册程序中的异议问题以及地理标志本身的权利之争[5]。

3)多头保护管理体制混乱。一方面,地理标志受3个不同部门管理,因此一个地理标志若要获得完整的保护,需要分别在不同的部门进行登记申请。由于不同部门在审定批准流程上存在着差异,管理队伍又自成体系,因此在申请受理过程中容易使申请企业感到重复而繁冗;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对地理标志的界定与管理存在着差异,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各部门由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导致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到位及管理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2.3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对稻米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力度不够

由于农民缺乏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和开发的意识,政府没有很好地发挥应有的积极指导作用,从而使得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稻米品种中申请了地理标志保护的比例还不到40%。如辽宁省的“京祖稻谷”、湖南江永县的“源口香米”、湖南省永顺县颗砂乡的“颗砂御米”、江苏省常熟市的“常熟鸭血糯”等一大批中国著名传统名优品种尚未申请地理标志的保护。另外虽然很多优秀的稻米产品已经申请并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但仍未在农业部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

2.4 稻米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保护意识和市场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地理标志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一些在地理标志保护区域内的生产企业受眼前利益驱使,不按技术指标进行生产,粗制滥造,甚至为了提高产量掺假售假,使得消费者对该地理标志产品丧失信心,从而对该地理标志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2010年7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五常大米造假案,使得五常大米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不仅五常市200多家稻米企业的正常经营直接受到影响,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超市纷纷下架,整个五常大米的产业链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给广大农民和五常大米品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说明中国稻米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保护意识和市场监管均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3 建议与对策

3.1 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

首先,完善《商标法》对于地理标志保护的基本原则,消除农产品地理标志权与商标权的潜在冲突;其次,由国务院制定相关条例,确定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细化包括农产品在内的各类地理标志的注册和保护[10,11],明确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位;再次,以法定的审批权限明确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上的职能范围,由农业部主管属于初级农产品的地理标志的保护,由国家质检总局主管除此之外的其他地理标志保护,充分发挥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中的主导作用。

3.2 建立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协调工作机制

首先,对于尚未注册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采取自愿登记原则,给予申请人选择权,由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保护措施;其次,确保各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在申请受理阶段建立相互通报机制,在审查确认阶段建立联席会商制度[5],在监督管理方面,加强各部门联动执法;接着,应建立跨部门的全国地理标志共享数据库以及全国性的地理标志保护目录,加强3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给予已经注册的地理标志最大限度的保护。

3.3 加强稻米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品牌意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大力宣传地理标志相关法律,加强民众和地方政府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的学习和认识,增加民众和地方政府对于申请地理标志的积极性。建立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保护意识,强化已经取得的稻米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宣传与管理,以标准化工作推进产业化,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和企业按标准进行水稻生产和大米加工,自觉维护稻米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杜绝类似“五常大米事件”的再次发生。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和扶持本地区具有特色的稻米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保护和加大宣传工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并在相关部门登记和申请地理标志保护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宫士友. 论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

[2] 司智陟,樊红平.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农产品品牌发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4):7-10.

[3] 冯梅英.论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J].北京农业,2007(33):82-84.

[4] 宋添星,彭显龙,刘元英,等.实地氮肥管理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5):590-593.

[5] 陈 松,王爱华,王 芳,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1):49-51.

[6] 徐 嵘.试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选择[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299-300.

[7] 王树婷,张 敏,刘成武,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万年贡米的保护现状[J].江西农业学报,2009(11):212-214.

[8] 宋宝文,许 凯.盘锦大米走上品牌发展路[N].中国工商报,2010-04-22.

[9] 袁 园.农产品地理标志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10] 李玲玲.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J].中华商标,2011(3):43-45.

[11] 陈娉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0.

上一篇:P2MP伪线的实现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一种国内茉莉新害虫――茉莉丽瘿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