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的四个转变

时间:2022-10-15 08:04:15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师角色的四个转变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体验,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学习主体地位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这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我们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还学生以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那么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以什么身份来参与教学呢?全新的教育形势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责任。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中事无巨细的管理者、知识的权威者的观念,要加强组织与引导,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笔者现结合对新课改的认识与语文教学实践对教师角色的转变来展开论述。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在以往是教材的消极接受者,一切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消极的教学活动,可以说教材怎么写就怎么教,一切照搬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新课改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要求教师要成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参与资源的开发与课程的决策。在教学中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学更具特色化与个性化,更贴近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创设平台;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行确定的课程,这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充分考虑到了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更加突出学校的特色,更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作用;更能突出教师教学的特色,调动教师教学的激情。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广大学校的重点课题。对于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能力,提高教师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改变课程消极接受者的被动地位,而要成为课程的主动开发者,让我们的课程更加贴近本校实际,更符合学生的特点,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特色的形成。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以往的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扮演着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课堂的听众,游离在教学之外,教学只是简单地由教师传向学生,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新课改更加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这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体验,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活动,不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把书本上死的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而是要一切站在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设计教学,体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也。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要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展开主动探究,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启发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放权,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来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而是要让学生展开积极的阅读,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教师要加强指引与启发,以使学生更好地阅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真正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

四、教学活动的创新者

现代社会是一个创新型社会,唯有创新人们才能立足社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成为一个创新者。教师不是原封不动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为学生创设创新的环境,营造创新的氛围,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达到本质认识,能够突破固有思维与教学常规的限制,产生更多独特的阅读见解,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创新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要对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能够真正将学与用结合起来,通过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以全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全新的教育形势赋予教师更多的内涵,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要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认真学习新课改,学习新课标,实现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协调统一。

【责编 金 东】

上一篇: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消除学生畏“物”心理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