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时间:2022-10-15 07:47:21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阅读使人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还能提高写作能力。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可见,阅读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课外阅读兴趣课外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要求学生多读些课外书,但结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该为学生做些什么呢?思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就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籍,在浩瀚的书海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变换花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什么样的才是好的?有些老师会认为,经典的都是好的。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固然是好的,但若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味选择经典让学生阅读,只会让学生“消化不良”。我认为,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适合其阅读年龄特征和现有阅读水平的,都是好的,都可以走进课堂。

请看这一阅读目标规划:

低年级:各种版本的教材、儿歌、童谣、韵语、诗歌、小故事、绘本;

中年级:诗歌、故事、各种版本的教材,各类儿童文学读本;

高年级:《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论语》《道德经》四大名著及各种书报刊物。

这一规划可以看出阅读的阶梯递进目标,基本符合学生的阅读年龄特征。有了低中年段的积淀,才有高年段的读写自如。总之,阅读文本的选择应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要讲求有序、适度、高效。

我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或文章。

2.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或文章。

3.与时事紧密结合的书籍或文章。

教师结合教材文本适度地拓展相关内容,如主题相同的短文、片段,或链接与教材文本关系密切的课外知识,将教材文本置于更广阔、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之中,能使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更深刻。教师适度拓展与时事相关的内容,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一扇了解国家大事、了解世界的窗口,而且为他们构建了一条与外界互相沟通交流的桥梁,时刻保持对国家、社会、他人的关注。我们的语文教育正是要培养这种与社会接轨、与时代适应的人才,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傻子。

二、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的语文教材文章数量非常有限,学生的视野非常狭窄,只有多读课外书,才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学生每学完一篇课文,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例如,我在讲《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痛哭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学生不太了解为何母亲去世,作者会如此悲伤,如此痛彻心扉的悔恨,学生因缺少体验而难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是我让学生在课下拓展阅读《赋得永久的悔》。学生从中了解到作者季羡林家庭贫困,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到外地求学,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很少,一直没能承欢膝下,他发誓等到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要好好回报母亲,可没能等到他大学毕业,母亲已弃养,这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令他心中无比自责和悔恨,所以才会有“随母亲于地下”的想法。这段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当学生感受到这份浓重的母爱和永久的悔恨后再理解课文,自然水到渠成。

又如,学少白的《中华少年》后,我为学生补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延伸阅读;学习《争吵》后,我推荐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习《少年闰土》时,我出示《故乡》中描写三十年之后鲁迅再回故乡和闰土见面的那段文字,让学生感叹人物的悲惨命运源于现实的黑暗;针对最近频繁发生的中日双边事件,我建议学生多多关注报纸网络电视中的相关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并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了,读书的热情也高涨许多。

三、看电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喜欢看电视,在平时教学时,我通过电视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愚公移山》动画片、《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电视剧等,我充分利用我班的“班班通”工程,下载一些动画片、连续剧等,让学生在教室里也能看到自己喜爱的动画片、连续剧,隔一段时间看一部,学生的情绪高涨!看完之后,我随即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书。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是很难看懂的,在学生看过电视版的四大名著后,对里面的剧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就不会有畏难情绪,阅读起来也就非常轻松,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放任自流,只在口头上要求读课外书,没有把阅读做到实处,肯定没有任何效果的。所以,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要多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故事”比赛、“好书推介会”、“手抄报”评选、“诗歌朗诵”比赛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地检查学生近期的阅读情况、巩固近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在这么多的课外活动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讲故事”。学生很喜欢听故事,在为学生讲故事前,我总会精心筛选,选择学生喜欢听,乐于接受的故事,在每次讲完课,我总会留出几分钟时间来给学生讲故事,学生一听到讲故事,一节课的疲惫立即消失,重新打起精神来,两眼闪着兴奋的光芒。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光!每次讲完故事后,我顺势问学生:这个故事好听吗?趁机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效果好极了!证据显示:让不再愿意阅读的青少年和五六岁的孩子们一样听故事,很容易让他们有重拾书本阅读的欲望!学生喜欢听故事,慢慢地他们就会捧起书本读故事!

光靠老师“讲故事”还远远不够,还要让学生动起来。所以我开展“讲故事”比赛,学生有竞争意识,都不想输给别的同学,都想在学生面前大显身手!这样,他们就会到处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惊险刺激、有的意味深长……比赛结束后,我们还会评选出“故事大王”并颁发奖品(奖品也是课外书)。这样的比赛,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点燃他们的读书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停地思考,不断地实践,学生定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定会爱上阅读!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上一篇:浅析篮球投球技术教学要点及难点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的个人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