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研思考

时间:2022-10-15 07:37:07

大学生考研思考

摘 要: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几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不管是因为顺应时代潮流,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占领教育体系的高端,还是为了实现个人梦想、缓解就业压力,绝大多数大学生会在本科阶段决定参加到考研大军中来。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考研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87-02

0 引言

近几年,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求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则是一场“考研风席卷中国大江南北所有高校,“考研热”持续升温。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考研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至今,20余年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文化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普通高校的招生扩招幅度一年比一年大。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那些高、精、尖的技术则需要大量高学历的技术人才来开发。此外,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递增也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这样,由于大学教育的逐步发展所造成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所产生的压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将促使人们去追求高学历。

由此可见,大学生考研热的确是一个现实,是一种需要引起普遍关注的教育现象,也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问题。

1 考研热出现的原因

1.1 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

同志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才资源的优势,关系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研究生教育是立足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可以说,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

1.2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如果不继续深造,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如果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深入、系统的学习,获得研究生学历,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的天平上增加砝码。

1.3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待遇的提高

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国家也加大了研究生培养的力度。从1999年以来,不断扩招,这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多深造的机会。因此对广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来说,考取研究生并非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现在研究生教育还没有同本科生教育那样全面实行收费制度,而是不断提高助学金待遇。这基本上能够解决基本生活费问题。另外,通过申请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等形式,基本上能够缓解经济上的困难,这对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条件。1.4 在校大学生有非常有利的考研条件

相对在职人员来说,在校大学生有有利的学习环境:他们有专门老师进行指导,并有机会参加考前培训;有固定的教室、图书馆等学习场所;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包括专业设置、调整、课时安排等;没有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考研同学间彼此帮助、鼓励和竞争,有良好的考研气氛。这些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在校大学生独享,而在职考研者所无法具备的。

1.5 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才的存量资源已大大增长。过去政府机关和国有大型企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本科生的主渠道。但近几年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减员增效,对毕业生的吸纳量在不断减少。再加上,从2000届毕业生开始,由毕业派遣证改为毕业报到证,这无疑进一步将毕业生推向了市场,增加了就业难度。可以说,报考研究生人数的增加,其实就是分配难的侧面反映。对此一些大学生,只好选择考研这种途径延缓进入就业市场。

1.6 有利于个人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级专业人才,不提高水平,没有真才实学,就会落伍,甚至可能被淘汰。面临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挑战,许多大学生深感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学历,难以成为复合型人才,故而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成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新一轮“读书成才热”逐渐兴起。大学生们认为读研究生可以多学知识,更有利于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1.7 可以重新选择你喜欢的专业

有很多大学生在上本科时因为对各种专业的认识非常有限,造成很多学生认为现实中的专业和他们当初的认识完全不一样,所以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考研可以使自己有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选择考研。

综合上面这些因素,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推理和判断,权衡利弊,最后就形成考研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的认知。大学生形成这样的认知,“考研热”现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2 考研热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考研已经是当今大多数大学生的第一选择,而且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各种具有更高知识储备的人才,考研热的出现顺应了时展的潮流,但是在考研热出现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如果大学生和相关部门对此认识不清的话很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考研是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有些人把考研仅仅当作个人命运的赌注,当作“敲门砖”。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2)大学里考研成风,不少考研者缺课、逃课现象严重,组织纪律涣散,敷衍课程,学业偏废,导致本科教学质量下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尤其直接影响到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考研热”带来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研究生培养规模快速增长,但研究生培养条件和培养制度的改善却未跟上,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滞后,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较差的状况比较严重,课程设置存在着与现实脱钩的现象,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4)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冷门专业乏人问津,造成人才结构的失衡。

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并不能人尽其材,人才高消费加剧供需矛盾,造成人才资源浪费,许多人尽管拿到了学位,但创新能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差,有的还学非所用,总之是偏离了国家培养研究生的目的,甚至也违背了他们当年考研的初衷。

(5)部分考研学生认为准备时间越长越好。

在大学校园里,从来就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信念坚定: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因此这些同学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从一开始进入大三,大二甚至于大一就开始未雨绸缪了。 他们认为,考研准备越早,时间越长,胜算也就越大。其实,就笔者及周围人的切身体验证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准备时间过长,既容易过早进入疲劳期,又不利于知识的扩充。充分、高效的考研复习与准备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所谓“效率就是生命”,在最短的时间里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相反,长时间的准备会导致过早地进入疲劳期,而到了考前的11月、12月份,若正处于疲劳期或恢复期,那么之前的努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3 讨论

由于各种原因使得考研热现象的出现,针对其中凸显的问题,各方面都应尽力处理好考研过程中的各种细节。

首先,大学生应该确立正确的考研动机,与家庭成员协商好,取得家庭的全面支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提高承压能力。

其次,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其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务实、勤奋、吃苦的精神,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参考文献

[1]窦震海.考研VS就业―――浅析当前大学生的考研误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2]王友华.浅析“考研热”及其社会正反功能[J].高校教育研究,2004.

上一篇:中职学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