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时间:2022-10-15 02:50:53

论古代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摘要:中国的礼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朝鲜半岛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衣食住行及生活礼仪文化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朝鲜半岛在引进中国文化的同时非常注意选择和吸收。中国的礼俗文化在传入朝鲜半岛后,经过了发展、吸收和融合的过程,在朝鲜半岛固有历史文化的栽培下,最终成为朝鲜半岛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正是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古代中国文化 礼俗文化 朝鲜半岛 影响

东北亚地区受到古代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很多,其中受影响最深、同中国关系最为密切的应属朝鲜半岛。任何一个民族,其生活的基本形态都是依据其生活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所以,像衣食住行、民族风俗等生活文化的形成都与其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由此看来,文化的发展受气候、河川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文化的源头一定是从物产丰富、环境适合的地方开始的Ⅲ。因为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精髓在其南部地区,所以朝鲜半岛文化也一定应该由南部地区起源向北方发展。但是事实上,朝鲜半岛的文化是由北方起源逐渐向南部地区发展的。这一非正常现象恰恰反映了朝鲜半岛固有文化的薄弱性。换言之,这正是朝鲜半岛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非常大的表现。当时,其外来文化的唯一来源便是古代的中国。

自古以来,中国就和朝鲜半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从中古时代就由中原经东北传到朝鲜半岛,开启了朝鲜半岛社会文化的黎明。以后,更由于经济、政治和军事关系逐渐由北而南展开,奠定了朝鲜半岛文化的基础。中国的礼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朝鲜半岛的民俗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下面就有从衣食住文化及生活礼仪文化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一下古代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一、衣食住文化

1 服饰文化方面

朝鲜半岛从新罗时期就开始采用中国的服饰风俗。根据《三国史记》的记载,新罗的武烈王金春秋在公元648年作为使臣出访中国的唐朝时,唐太宗就赐予他以图文为等级象征的中国官服,并要求其“以从中华制”。自此之后。中国的历代封建王朝都曾经赠给朝鲜半岛国王或是使节中国的官服。高丽时期的统治阶级越来越喜欢采用中国元朝的服饰,从发型、服饰到衣服的装饰品,着实盛行了一阵“蒙古风”。但此时的庶民阶层仍然同新罗时期一样采用朝鲜半岛的固有服饰。总体上说,高丽时期的官服制度,初期模仿中国的唐朝、宋朝,中期模仿元朝,末期模仿明朝。在官服的颜色上,同中国类似,国王采用黄色。官员们则根据等级的不同分别采用紫色、红色、绿色和黑色。不仅如此,衣服的样式及配饰也同中国很相似。而且在高丽时代,随着官服制度的普及,百姓的服饰颜色开始仅仅局限于黑白两色,这一点同中国宋朝百姓的服饰特征很是类似。到了儒教盛行的朝鲜王朝,由于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棉布衣服盛行,服饰文化变得更加多样化,但仍能从中看到中国明、清两个朝代服饰文化的影子。

2 饮食文化方面

朝鲜半岛的传统饮食文化是同其农耕生活文化一起、形成的,以米、谷物及蔬菜为主食的传统饮食文化正是在农耕生活形成的这一时期随之形成的。从流传下来的古代祭天仪式资料上来看,远在部落氏族社会时期,朝鲜半岛就有了以酒酿为代表的发酵食品,因为当时是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体生活,所以其饮食结构也成共同体样式。到了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开始慢慢以农业生产为主,实行土地制度,农业变成主要的产业,大米的产量增加。人们又利用三面环海的地理优势,渔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形成了以谷物为主食的主、副食分离的一般性饮食结构。而且,此时的饮食文化也开始呈现出阶级性。贵族阶层除了陶瓷、青铜器皿之外开始使用铁制的,以及镀银、镀金的器皿,宴会开始盛行,在王宫里开始有了专门的宴会音乐及歌舞。高丽时期是推崇佛教、改革土地制度、确立王权的时期,粮食的产量开始增加,用大米做的食物越来越丰富,糕点的做法开始变得多种多样起来。此时,朝鲜半岛开始从中国的元朝引进了白酒的酿造方法,酿酒业得到了发展。朝鲜时期在政治上强调儒教的民本思想,此时期的医药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像中国一样强调中医理论上的“食疗法”。

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以上朝鲜半岛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上可见一斑。据有些学者的研究发现,朝鲜半岛以大米为主食、泡菜为副食的饮食结构跟中国南方居民的饮食结构很是相似,甚至可以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中国的古代礼法对朝鲜半岛人民的饮食礼节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宫廷宴会的仪式礼节上,还体现在家庭饮食文化中严格的身份差异上。

3 居住文化方面

朝鲜半岛的居住文化上体现着朝鲜民族的风水思想。风水思想作为确立朝鲜半岛民族基本思想体系的诸多思想中的一个带给新罗后期的朝鲜半岛民族以很深的影响。大地里面最充满生气的地方称之为“真穴”,选择这样的真穴就是风水学的目的,风水思想的主旨在于根据所感应到的地气来选择恰当的真穴以趋福避凶。也就是说,根据天地万物的形成原理,关系人类生死祸福的“气”通过地脉来主宰人类的吉凶祸福。

古代中国奉行图谶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并给韩国人的风水思想以很深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体现在住宅的选择、房子的结构设计等诸多方面。选择住宅地的时候,要选择所谓的“明堂之地”,并且要根据五行(金、木、水、火、土)来判断风水的好坏,从而设计安排卧室、厨房及卫生间的位置。住所的平面图一般会选择具有吉祥特征的汉字字形(例如:口、日、月等),忌讳不祥和的汉字字形(例如:尸)。另外,中国宋朝开始出现的住宅礼节也给朝鲜王朝的住宅制度以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的明朝,百官的住所的规格和装饰都有着很严格的限制。受此影响,李朝时期对于住宅也有着很严格的身份限制。1395年初,李朝对于从开城迁往汉城的官僚及百姓的住宅面积根据其身份地位进行了很严格的规定:一品官员35负(1负=128.7平方米),二品30负,三品25负,四品20负,五品15负,六品10负,七品8负,八品6负,九品4负,十品2负。由此,中国的住宅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可见一斑。

二、生活礼仪文化

最先传人朝鲜半岛的是古代中国的丧葬礼制度。新罗在公元6世纪初颁布了葬礼法,到了高丽时代就开始系统地采用中国的“五服制度”,将丧服分为五种:苕到(斩衰)、对型(齐衰)、吾(大功)、尘罟(小功)、^I口}(姆麻),[6]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程度,所穿的丧服,以及穿丧服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五服”中最重的就是苕刻(斩衰),君型(斩衰)一般是子女为亡父母或者是妻妾为亡夫所穿的丧服,要穿三年,也就是要守孝三年的意思。“五服”中最轻的是媳麻),一般穿三个月丧服就可以了,一般是指男子为曾祖父母、祖父母、族里 的兄弟等所穿的丧服。而且,在持服守丧期间是不允许结婚的。

除了丧葬礼制度外,丕(李太祖)在1395年命令大臣趔己(权近)根据中国的礼法制度制定朝鲜的冠礼和婚礼制度。朝鲜时期的冠礼就是根据中国的《礼记》和《朱文公家礼》制定的。冠礼相当于一种成年礼,一般在15岁到20岁之间举行,男子束发加冠,女子绾发加簪,行过冠礼之后就象征着已经成人,可以婚嫁,并作为一个成年人参加各种活动。但是到了朝鲜王朝末期,举行冠礼的人就逐渐减少了。现在朝鲜半岛指定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成人节,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庆祝。

另外,朝鲜时期的婚礼习俗也是根据中国的《朱文公家礼》制定的。在当时,婚礼作为成年男女正式结为夫妻的一种象征仪式有着特别繁琐和严格的规定,必须具备6礼)才能缔结婚姻。所谓的六礼是从古代士大夫贵族婚礼中演变而来的,分为昔刘(纳彩)、是(问名)、甘型(纳吉)、甘召(纳徵)、型]『(请期)和型目(亲迎)。但是因为过程太过繁琐,后来逐渐减少为双方商议婚姻的到霍(议婚),决定婚礼日期的旨刘(纳彩),往新娘家送彩礼的甘I(纳弊)及举行婚礼的型(亲迎)这四礼。所谓的亲迎,也就是婚礼,根据各个地方的风俗不同。举行婚礼的场所和婚礼宴席也有所不同。在现代朝鲜半岛,又开始掀起传统婚礼热,有民族象征意义的传统婚礼越来越受到青年男女的青睐。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诸多方面都受到了古代中国礼仪风俗文化的影响。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现代文明所具备的世界性正是多民族文化互相交流发展的结果,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选择和消化。中国的古代礼俗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传人朝鲜半岛后,经过了吸收、发展和融合的过程,在朝鲜半岛固有历史文化土壤的栽培下,最终成为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正是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刘程远.中国文化与世界[M].台北:复文书局.1995.

[2]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3]陈尚胜.中韩交流五千年[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冯天喻.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高丽、百济、新罗列传.新唐书(卷2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6]高丽列传.宋史(卷487)冲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7]朝鲜列传.明史(卷3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上一篇:从习语的认知解读看中日文化差异 下一篇: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