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教学“高能耗低效率”现状的分析

时间:2022-10-14 11:14:22

对语文教学“高能耗低效率”现状的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面临着”高能耗低效率”的尴尬境地。教学时间投入不少,而实际教学效率始终在低位徘徊。这一问题应当引起广大老师的高度重视。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试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一、“高能耗低效率”成因分析

1教学设计抄教案,缺乏针对性

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没有认真进行教学准备,照抄教案,甚至从网络上下载教案进行打印,来替代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样的行为看似节省了时间,实际上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忽略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及对学生发展实际的有效兼顾,整个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2缺乏新教学手段,课堂枯燥乏味

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显得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究其原因,与教学手段匮乏有关。教学活动如果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没有一些辅助手段作为点缀与穿插,长时间下来,学生就觉得枯燥,学习的投入程度也就相应降低。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形象演示等方面的优势,在具体教学中未能有效运用这一手段而导致课堂乏味,实在是一大遗憾。

3灌输式教学模式,缺少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是按照老一套组织教学,直接以灌输模式替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沦为了知识填充的工具,看似将许多知识点灌输完毕,实际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分析能力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长期以往会形成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状态。

4局限于课堂教学,缺乏课外延伸、拓展

一些教师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简单局限于课堂范畴,没有能够从课前课后进行有效延伸。课前没有进行预习指导,课后没有进行拓展延伸,在这样的狭隘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发散思维、想象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

5积极情感不足,难以激发动力

面对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积极情感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要高度关注的因素。一些教师忽略与学生的和谐关系,与学生拉开心理距离,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抵触,这样的淡漠关系在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会演变为影响师生互动有效开展的障碍,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1独立设计教学方案

作为一名现代初中语文教师,对教学的研究与设计能力属于基本履职能力,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不能贪图省事照抄成品教案,更不得原文下载网络教案。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深入研究,科学筛选,深入全面地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创造性运用教材。

在教学设计中还要重视教学对象的研究。初中生学习基础如何、学习能力如何、思维方式怎样等问题是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广大教师也要做到好中选优,既要借鉴别人先进的教改经验,又要进行本土化吸收,使确定的教学方案更加贴近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注重接地气,使教学设计与教材、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效融合起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

2推广运用电教手段

具有大量生动信息、气氛活跃的语文课堂是保证初中生有效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增加生动的因素,尤其是要将近年来运用广泛的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学生乐于学习语文。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济南,对济南冬天美景缺乏直观认识。对此,笔者专门从网络上下载了一组济南冬天的美景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美丽的景色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心扉,教材中枯燥的文字与精美图片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内心对济南冬天的景色立刻变得直观形象起来。这样的教学手段为生动活泼课堂的打造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实施师生有效互动

对于初中生而言,单向的灌输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开展有效的互动,让课堂不再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成为学生相互合作探究、教师进行难点点拨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长足发展。

例如,在《我的老师》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简要的预习回顾之外,还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考问题:蔡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蔡老师的性格特点;选择课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体会蔡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画出作者感情较为深厚的句子。通过这样一组思考题,将整个教学目标任务贯彻始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研究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融入到语文课堂探究之中。

4课前课后进行突破

打造素质化初中语文教学过程,除了抓住课堂教学之外,必须将前后进行延伸、拓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预习环节能够有效筛选出学习的难点与重点,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指向性。因此,在课前教学环节,要重点强化预习这一项工作。教师应从预习习惯培养和预习能力培养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培养学生养成坚持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预习、高效预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后环节,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作业对学生进行强化巩固,同时还要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得到能力培养。

例如,在《我的母亲》教学后,笔者要求学生对本文的间架结构、材料安排、写作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加深对写人类文章的技巧把握,并且仿照课文的写法开展身边的人物仿写训练,学以致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另外,在课后复习巩固环节,教师还应当强化科学记忆方法以及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内容指点,提高学生复习巩固的成效。

5给予学生更多关爱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他们的思想、心理都在经历着急剧的变化,教学活动应当适应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师要改变粗暴对待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要以更大的耐心、爱心对待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就会更加投入。教师还要竭尽所能帮助学生,如学生学习方面遇到了困难,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方法技巧的辅导,帮助他们针对困难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动员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以和谐的氛围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高能耗低效率”的状况,广大教师一定要以创新的思维与理念正确对待,以针对性的措施破解难题,促进语文教学成效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226535)

上一篇:浅析高校德育教育下的认知行为训练与大学生心... 下一篇:让平等扎根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