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14 11:14:11

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其教学模式显著有效于传统教学模式。针对现阶段校发展需求而言,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中具有深远意义。多年高职英语教学工作中,有很深的感受。文章对高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对分层次教学思路进行阐述。

关键词:个体差异 教学质量 分层次 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229-02

同样的教材、相同的授课方式是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经过高考选拔后,学生考进高职院校,从知识结构等方面来看,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本文以英语教学为例进行探讨,面对知识结构各异的学生,相同的教学模式以及相同的教材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学生现状有什么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未给予基础相隔悬殊的学生足够的重视,传统教学模式单一,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对课堂内容失去学习热情,形成了厌学的情绪,甚至还经常出现不听讲、逃课等消极行为。因此,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分层教学的应用刻不容缓。

1 分层教学概述

在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结构充分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将在程度相当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中融入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促使知识基础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表现形式多样、表达形式不拘一格,是分层教学的特点所在,它对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注重学生差异,并致力于所有学生的进步。

1.1 尊重学生选择

学生英语能力不能单凭智力测验或一次成绩的好坏,分层教学为学生营造适合自行发展的教学环境。从一定程度上,成绩岁能够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反应出来,但却并不完全,成绩更不能代表或说明其将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设计教学,教师可先划分出学生类型。但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对自己水平充分了解了之后,通过自愿的原则进行归类。在英语分层教学中,高职英语课程目标是选择底线,以高中英语教学为前提,将必须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强化,将对专业用途英语练习有效开展,培养起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英语教学也具备专业性,要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具备岗位工作需要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如常用应用文的书写能力、读懂一般技术资料能力以及一定的听说能力。尤其在于听说方面,鼓励学生在校打好英语听说能力基础,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收获进步的喜悦。高职英语教学的最低标准就是高职英语课程目标。教师应对学生积极鼓励,并多形式、多渠道地扩展学生对知识和自身的思考。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需要来掌握知识。

1.2 科学调查学生英语水平

我们可以将英语分层教学比喻成登山,而在到达山顶那个大目标之前,将每一个登山的台阶作为一个个小目标,通过不断努力突破一个又一个障碍,才能离大目标更近。在教师的鼓励下,全班同学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教师可参与其中,当班级指挥者、带头人,促使学生迈向胜利。在制定目标前,应明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处于哪个水平、阶段,因此,把握、测查起点是很重要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层次差异,才能开展层次教学。为将不同情况的教学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其差异在哪?可通过调查和测量来明确该问题。以译、写、读、说知识基础对学生进行测查,还可以了解到哪些学生对学习英语是有兴趣的。测查的目的既让教师掌握学生现阶段的大致英语水平,也是学生对自己英语水平的一个检测,以便更好制定学习目标。测查的试卷应具备如下作用:竞赛、奖励、预测、诊断、检测。竞赛的作用可以对比学生差距;奖励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支持其继续奋斗;让学生明确自己奋斗的方向为预测作用;检测学生最近一段时间学得怎么样,是检测的作用。通过测验,看出学生知识基础,但是考试只能决定一次成绩,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潜力。教师要明确测试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更好地制定相适应的层次教学目标。

2 分层教学实行的必要性与作用

根据成绩或结果的不同,通过一定的评估或测试,将学生按照相同的知识水平进行班级的划分的教学方法就是分层教学。该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将有针对性的、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合理制定出来,依次进行教学。分层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与自己的学习目标相符。学生之间因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相似,因此更有助于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共同进步。因材施教的教学内容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将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中,是十分有效的。对于教师的教学效率而言,水平较齐的班级也容易授课。在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分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学生刚入学就被分入相应层次的班级并不利于英语学习的自我提升,因此,可以在一开始的2周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实际课程适应度提出申请,之后可进行相应调整。给自己更过的选择机会。通过学生自我调整,将学生的英语学习提高。在班级划分后,学生会通过努力进入成绩更好的一班。这种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分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

人不能没有榜样的力量,应将榜样的作用充分发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在分层教学中的每个层次中,可树立学习榜样。通过对别人的学习、成功经验进行观察,这就是代替性经验,学生在观察后能够产生自我激励,有信息实现同样的目标。对此,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能力相近的同学进行观察,以促进自身英语学习的进步,并树立起自信心,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就是说榜样最好树立在学习成绩相当的学生之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自我激励。榜样可以选出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方法运用较为灵活、学习刻苦努力的同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进步要积极评价及肯定,并将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同处于一个班,看到其他人可以通过不懈地努力提高学习成绩,那么自己也可以,也增强了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在班级中,学生们形成了竞争意识,相互之间对于学习的沟通和交流更密切了,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会因没有追赶的目标而无所适从。总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给予鼓励,不要训斥和打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暂时的障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英语素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 实施分层教学

3.1 思想指导

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实施英语分层教学,在原有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促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和提高。因材施教是开展英语分层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分层教学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依靠已有经验和现有的条件进行革新,而并非将因材施教的原则理想化贯彻,就是说教育体系是可操作性的。

3.2 组织过程

将学生英语水平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根据学生测验的英语成绩决定学生进入的学习层次。低水平学生指的是经过奋斗还是难于完成教学要求的学生;中水平学生为经过奋斗能够将教学要求基本完成的;而高水平学生为能够将教学要求轻松完成的、并希望获得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的学生。将学生按照测试成绩分类后,在同一个学科班中分编入同水平学生,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根据学习情况,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流动,但应注意控制流动人数的比例,以小于教学班级人数百分之5为宜,通过学习,成绩退步的同学进入下一层,而进步大的则进入上一层。一个学期可调整2次学生层次。

3.3 评价分层教学

将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教学的依据,判断出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及成果所产生的价值,在对可操作科学方法进行运用的基础上,对教学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收集,这样有助于相关部门作出合理、科学的决策,同时让被评价者完善自我。测验和考试是传统英语教学评价方式,而在新课改下,测验和考试仅仅是基础性的手段。无论从哪个层次来看,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目标是既定的,在有效目标下,开展所有评价。因此,教学评价的参照物为大纲,还应结合笔试和口试,综合进行测试与评判;学生可以通过创建学习档案的方式,来参照自身学习情况,如将参加英语活动情况、每一次英语考试成绩、英语作业、以及每一学年的英语成绩都归入学习档案中,综合起来,可对其进行定期的评估、总结;班级的划分并非以原先自然集体为参照,而是以层次分班为参照,其手段为课堂观察,方式为课前课后诸多方面的了解,学生、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有关领导可参与评价,共同分析。

4 结语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而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又为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人才的培养,为更多学生终生受益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积极给予鼓励,不要训斥和打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暂时的障碍。该教学方法根据学生成绩的不同,将有针对性的、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合理制定出来,依次进行教学。分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于书娟,陈明选.基于“学习情态”的分层教学―― 无锡市蠡园中学“自主选班制”的尝试[J].上海教育科研,2010(3).

[2] 严红仙,戴续妹.大学外语课程实施分层教学的思考―― 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外语教学之实践[J].职业时空,2008(6).

[3] 杞秀玉.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8).

[4] 吕中舌,杨元辰.大学生英语动机自我系统及其与学习投入程度的相关性―― 针对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

上一篇:关于进口RECAP棉的检验监管问题探讨 下一篇:纺织工业上半年运行形势及下半年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