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儿童绘画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4 09:43:18

谈谈儿童绘画创造力的培养

摘 要:根据儿童绘画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问题,论述我对儿童绘画教学应先从观察自然的美到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美再到创造美的教学主导思想,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个性发展, 尊重孩子神奇的幻想。

关键词:儿童绘画; 想象力; 个性发展;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02-001

长期以来,一些美术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一次教学课上,我要求学生画命题画《我喜欢的活动》,结果许多学生画的不是放风筝,就是跳绳等一些老掉牙的题材。他们实在想不出什么有趣的事。孩子每天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假日大部分时间又被作业、各种培训班所占据,余下一点自由时间又大都与电视、电脑为伴。现实生活的机械性、单调性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孩子创造力的发挥。所以我们的老师、家长平时要尽量多抽点时间带孩子出去走走,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多亲近一下自然,多一点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说不定一根狗尾巴草、一朵野花、一只草丛中的蚱蜢就会引发出孩子们无穷的遐想,产生不尽的灵感。

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孩子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孩子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孩子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剌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造。

作为美育教师,应该回归创造,发展学生的优势,运用创造教育理论来开展自己的教学尝试。

一、还以想象天性,遵循发展规律

1.上好美术课,奠定创作基础

已受了一定传统教育的儿童,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础,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造力和想象。教师采用声、形结合的方法不断出示一些比较大胆的儿童画,以及播放动物、流水、自行车、汽车的声音(增加学生的遐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儿童在不经意中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从而逐步奠定了儿童的美术创作基础。

2.挖掘教材内容,提供想象素材

我们应从现行教材出发,挖掘教材中可行之处,一般训练课往往要加上一节想象课,充分扩展儿童的想象天地。新教材的实施加强儿童想象画的教学,使他们的想象画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观,在绘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对图形、色彩的想象,画成一幅幅耐人寻味、趣味横生的作品。

二、自由完成作业,强调个性发展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更大程度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以自己特有的速度进行创作,他们受外部条件的影响不大,以他们自己的语言和个人方式完成美术作业。

1.游戏学习法

在我的美术教学中,教在其中的任务则是担任随从、向导、启发者、心理助产士的角色。学生边做边画,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式。所以,游戏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变成艺术的活动,因而获得了儿童的有机发展的效果。如教学《多彩的面具》时,头像的绘制、剪贴、装饰,到最后开了化妆舞会,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

2.玩做学习法

玩做能使学生的个性在美术创作中得以充分展示的教学途径中,玩做学习法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玩做中锻炼了儿童的手工技巧,逐步发展了儿童的心理活动,并且也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我表现的愿望也得以实现。如教学《泥儿生花》,每个学生的一块紫砂泥,变成一件件幼稚但精美的艺术品。

三、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作为一位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儿童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1.创设校园氛围,增强艺术感染

以学校教育为“大气候”,直接影响学生的艺术创作这个“小气候”。在校园中,不定期地开展儿童画展,使学生的创作体验得到证明,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命题作画比赛,积极参加省、市、全国的绘画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得到锻炼,也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使比赛成为创建学校艺术氛围的粘合剂。

2.开设课堂画廊,促进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效的时间内创设学生进行绘画的氛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而开设课堂画廊,是增加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画廊中,先让创作者谈谈自己的感想,然后让学生来欣赏、评估。在评估中,各抒己见,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交流,整个过程充满着一种激情、愉快、满足。

四、提供素材,打开创造思路,提高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创作素材,打开他们的创作思路,丰富他们的绘画表现形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创造能力。在美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创造性思维也是凭借感性材料进行的,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外景事物的机会,传统的美术教学侧重技法,以临摹教学为主,极大地桎梏了儿童活泼好动、喜于幻想的天性。在每次美术活动中我都要求学生创作的是大家没有见过的,谁有独特创新之处和一些奇思妙想我就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在创作科幻画活动时让学生做一名科学家,想想二十一世纪你发明什么?经过一番诱导和鼓励,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充满科学幻想和富有儿童情趣的作品来。

综上所述,小学儿童的绘画目的,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种发展由一个人的个性或自我形象的变化显示出来。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针对每个少年儿童的素质要求,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儿童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造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发展。

上一篇: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理论探讨 下一篇:浅谈数控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培养